想教育出自立的孩子嗎?受身邊環境影響很大,孩子在家裡最怕誰?

想教育出自立的孩子嗎?受身邊環境影響很大,孩子在家裡最怕誰?

這個話題也是由身邊的小事引發的,孩子的爺爺帶的孩子,每天不吃飯,並且學會了從爺爺的褲兜裡掏錢了(雖然還不懂得錢的價值,只是知道那個可以換吃的)。孩子只有兩歲,以前沒有發現有這毛病,和我們(父母)在家時,吃飯時總是自己喝,也不用喂。買什麼,從來也沒有主動去我們兜裡掏過錢。怎麼爺爺帶了一段時間,孩子的習慣變了呢?

想教育出自立的孩子嗎?受身邊環境影響很大,孩子在家裡最怕誰?

跟身處的環境有關

這個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想教育好孩子還是有難度的。尤其是在早期教育的問題上,身邊的環境左右的不僅僅是孩子,也會影響到大人的決策。作為父母本人教育孩子尤其是孩子犯錯的情況下,一般都會表現的比較情緒化,甚至會出現過激的動作(這個大家都懂,下面還會提到)。作為爺爺奶奶,一般都會心疼孩子,反對父母這麼做:孩子還小,長大了就好了。理是不錯,問題是孩子什麼時候算是長大!即使成年人,身邊也有跟沒長大的孩子似的,完全沒有自立的能力,這能說長大嗎?所以,家庭環境是種很複雜的關係,會影響到孩子教育的發展走向,尤其在孩子的啟蒙教育階段影響極為明顯。一直縱容溺愛下長大的孩子,等長大了再去糾正難度是很大的。

想教育出自立的孩子嗎?受身邊環境影響很大,孩子在家裡最怕誰?

懲罰和摔倒也是很好的教育

很多人,也明白這個道理:必要的懲罰是不可少的。這也是大家認可的教育理念。但是懲罰的度是很難把握的?尤其是把握到具體的時間點,什麼樣的情況下,才應該讓孩子得到懲罰呢?這個也是不好把握的。在這裡,就提幾條建議吧,或許對大家有些幫助:

第一,懲罰雖然必不可少,但每次懲罰都要慎之又慎,決不能濫用。在我的內心深處,如果對孩子實施了懲罰,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絕對不能情緒化,尤其在自己特別生氣的情況下,是不宜懲罰的(容易把握不好分寸,說白了容易出事,許多都悲劇都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我甚至認為,每次對孩子的懲罰在內心都應該有一份情況說明:理由充分,效果明顯。切記:如果懲罰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就要採取其他的策略,儘量不要對孩子造成身體傷害。雖然是自己的孩子,出發點也是好的,有時候,打孩子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可以換成其他的懲罰方式。

第二,懲罰一般情況下是不用的,這是一張王牌,也是殺手鐧。這麼說,也是想告訴大家,懲罰是一個底線,只有孩子觸碰了底線才用的懲罰手段。尤其是早期的孩子,對身體的疼痛感受最深,一般起到的教育效果也是深刻的。所以,大家也不用提意見,懲罰的頻率也是很低的,或者說能不用就不用。一般一星期最多一次。如果孩子接連犯錯,只挑一個最嚴重的作為懲戒,不可沒有重點,理由一定要充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懲罰是在家長理智的情況下試試的。單獨把這條再次強調一下,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內心是平靜的。只是為了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不是為了出氣洩氣。也只有心氣平和的情況下,教育的尺度把握才是最準確的。如果家長不能保證內心的平靜,就不要去懲戒孩子,等心情平靜了再實施懲戒。

想教育出自立的孩子嗎?受身邊環境影響很大,孩子在家裡最怕誰?

同一個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下也是不一樣的

每次與其他家長聊天,談到孩子的問題,我總是不經意的問一個問題:在家裡,孩子怕誰?有的回答怕我(爸爸或者媽媽),孩子就在身邊,皮的很,很明顯在撒謊。還有說誰也不怕的。不知家長在表達什麼?自己的孩子很厲害嗎?也有說怕爺爺的。而我最希望聽到的回答是爸爸或者媽媽,並且孩子是真的怕的情況下。

作為孩子的直接監護人,在孩子面前居然沒有一點威信,何談教育?一個誰也管不了的孩子,能懂事到哪裡呢?仔細想一想,這種教育方式也是讓人退避三舍的好,跟你家孩子玩,被欺負了,你又管不了?有哪個家長願意啊?!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每個人教育出的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優秀的孩子都會有的品質:自立。這裡主要強調人的影響,也就是父母對孩子巨大的影響。

教育孩子不是肯花錢就能出效果的,跟錢的多少關係不是很大(從資源方面來講,錢多有關係確實能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要讓孩子摔倒中獲得成長,在磨鍊中學會自立可不是說說這麼容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