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唯一的中西合璧風格古鎮 入選世界遺產 被譽「江南第一鎮」!


說起江南古鎮,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小橋流水、灰瓦白牆,然而浙江南潯古鎮卻是一個例外。與枕水人家的烏鎮、西塘不同,素有“文化之邦”美譽的南潯古鎮秉承著“海納百川、博採眾長”的理念,既融匯西方文化,又保持本土特色,堪稱中西合璧建築博物館。

江南古鎮九十九,不如南潯走一走。建於南宋淳佑十二年的南潯古鎮充滿著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蘊。圖中的百間樓相傳為明代禮部尚書董份為女眷家僕而建,因一河兩岸有樓房百間而得名,是江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沿河民居群之一。

得益於海上絲路的發達,南潯古鎮經濟繁榮,商賈流通,孕育了近代史上最大的絲商群體。成立於清同治四年的絲業會館,是南潯成立最早、實力最強的同業會館。古鎮每年四月都會舉辦蠶王會,數百名從業人員聚集在此祭祀蠶神,祈禱蠶事茂盛。


南潯絲商不但造就了一個個商業傳奇,也構建了一座座豪門宅邸。始建於1899年的張石銘舊宅,又名“懿德堂”,主人為晚清南潯巨賈儒商張均衡。宅院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樓群的經典建築,素有“江南第一民宅”之美譽。

始建於1885年的小蓮莊,佔地27畝,是南潯古鎮的王牌景點。其主人南潯首富劉鏞,因仰慕元末湖州籍大書畫家趙孟頫所建蓮花莊之名,故稱小蓮莊。小蓮莊的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堪稱一部晚清活字典。

建於1905年的劉氏梯號,俗稱“紅房子”,為南潯首富劉鏞的三子劉安泩的居處。高大恢弘的宅院不僅融入了羅馬建築風格,還以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見勝,反映了當時西風東漸、民眾熱衷於採納西洋文化的時代特色。

嘉業堂藏書樓為劉鏞之孫劉承幹於1920年修建,因末代皇帝溥儀所贈的“欽若嘉業”九龍金匾而得名。藏書樓以其宏大的規模和海量的古籍藏書聞名於世,藏書最豐盛時有宋元明清各種古籍16萬冊,60萬卷,被譽為中國三大私家藏書樓之一。

有著900多年悠久歷史的知名道觀廣惠宮,甚至比南潯古鎮的建鎮史還要久遠。殿內供奉的祠山大帝等神像是小鎮的守護神。2014年6月,南潯古鎮作為中國大運河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首個入選世界遺產的江南古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