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鏈是總帳,聯盟鏈是總線

最近接觸了很多想使用區塊鏈技術的企業,他們大多都對各種幣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並不知道還有這些聯盟鏈技術。再向這些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的技術人員解釋聯盟鏈的應用模式時,往往需要多費一番口舌。

在硬件結構上,區塊鏈都是基於P2P網絡的點對點連接的一個系統。但是如果把區塊鏈抽象出來看做一個整體,那麼對於公有鏈來說,我們就有了一個人人都可以連接,都可以讀寫的賬本,通常也被稱為是“分佈式總賬”。

公有鏈是總賬,聯盟鏈是總線

而對於聯盟鏈來說,在企業聯盟內,每個企業都會連接到這個鏈上,上傳或下載信息,這個和電氣工程領域的“總線”技術非常像。

總線(BUS)是一種工業上廣泛使用的通訊技術,用於安全可控的環境中設備的通訊。使用總線傳輸信息的一大特點就是:發送方把數據發送到總線上,所有設備都能看到這個數據,但只有接收方才會把數據接收下來處理,其他設備通常忽略掉這個數據。

公有鏈是總賬,聯盟鏈是總線

這個特點和我們現在使用聯盟鏈的方式是非常相似的。從業務層面看:信息的提供方,通常把信息直接放到聯盟鏈上,所有節點都可以見到這個信息。但是隻有接收方才會使用該信息,其他節點不使用該信息,直接忽略掉。總線上如何傳輸隱私信息呢?發送方把數據加密扔到總線上,接收方取回來解密使用。其他設備即使接收到這個數據,也無法解密,沒有辦法使用。這一點也和現在的聯盟鏈使用方式是一樣的。

這樣看,用總線來解釋聯盟鏈的用處,對於區塊鏈從業人員來說,是不是省去很多口舌?

公有鏈是總賬,聯盟鏈是總線

在政府信息化中,我們常常提到“信息孤島”一詞,其實在企業間,這個現象更加明顯。兩個信息化做的非常好的企業,目前共享信息的方式,本質上也是通過“個人”中轉的,比如郵件、微信、QQ等。通過這種渠道中轉的信息,“接收方官方”需要證明這個信息確實是“發出方的官方”發出的,由於兩個“官方”無法直接通信,因此就給合作業務帶來了很多複雜的問題。所以,很多企業間的合作問題,都是由於“官方”無法盡心可信通訊造成的。

公有鏈是總賬,聯盟鏈是總線

在沒有區塊鏈技術的時候,通常的解決辦法是強勢企業要求弱勢企業開放一部分系統權限,供強勢企業查詢信息。比如供應鏈金融中,經常就有金融企業要求製造業企業必須開放ERP系統的一部分權限給金融企業。這種“不平等”的信息通訊方式,也是導致業務很難做起來做下去的重要原因。

而有了聯盟鏈這個“信息總線”技術,我們可以很方便的把這些官方平等的連在一起。官方之間可以直接進行可信的通訊,避免了由於“個人”中轉信息造成的需要核對信息真實性所消耗的成本。這就是目前區塊鏈技術在企業間應用的最大用處。現階段,由於各種原因,我們還無法在企業間建立價值互聯網,因此“信息總線”是目前常見的應用方式。

公有鏈是總賬,聯盟鏈是總線

當然,區塊鏈比起總線來,還有一個重要的優勢:區塊鏈能夠保存歷史信息。這一點是總線不具備的。在區塊鏈上,歷史信息是不可篡改的,這種保存能力也使得企業間聯盟鏈能夠成為一種同時跨越時空的信息總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