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面臨的四大挑戰:人性、分工、國家、邊界

一、人性

區塊鏈面臨的四大挑戰:人性、分工、國家、邊界

區塊鏈技術就像學生們放一個聖誕節假期,給成年男女一次出軌的機會。一旦上課鈴聲響起,房間門鈴聲響起,學生們會很快回到教室,偷晴男女慌慌張張地想辦法躲起來。

在加密貨幣的金錢遊戲中,區塊鏈去中心化是人們追逐自由最好的口號和標籤。這場看似自由的財富盛宴並不是財富自由的盛宴。即使那些區塊鏈真正信仰者,也無力在“上課鈴響”時,真正承擔自由帶來的責任。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以太坊遭受黑客攻擊時,很多人選擇賣出以太坊以規避風險,或者若無其事與我何干,堅定持有者也盼望V神能夠站出來擊敗黑客。

區塊鏈世界裡的共識算法,不僅僅包括利益分配、權力分配,好包括責任共擔。大多數打著區塊鏈旗號的人,都不瞭解為何挖礦,不關注責任,而痴迷於這種金錢和權力遊戲競賽。

區塊鏈面臨的四大挑戰:人性、分工、國家、邊界

真正的去中心化,應該是權力、利益與責任共享共擔的結構體系。人性促使人們在利益面前選擇自由,在責任面前選擇中心化組織以規避風險、推卸責任。這是去中心化的一大挑戰。

人性中每個人的風險偏好差異巨大,金融體系中針對不同的風險偏好設計了銀行、保險、基金、股票、信託、期貨等風險不等的金融市場。目的也是讓風險形成轉移,能夠承受高風險的人長風破浪。區塊鏈世界裡,讓每個人公平競爭利益,平等參與活動,又共同承擔風險的設計似乎有些理想。最大可能性是在同一級別的風險偏好上達成共識,形成多維的去中心化組織。

區塊鏈面臨的四大挑戰:人性、分工、國家、邊界

二、分工

今天科技與經濟已經進入深度專業化、分紅全球化的時代,大量複雜的工作依賴於無數專業的個體分工合作。

區塊鏈技術試圖讓所有節點都參與,以實現去中心化。在比特幣網絡中,所有節點都參與競爭記賬、驗證。問題在於如此理想化的設計,只能滿足於“轉賬”這種簡單的工作。即使智能合約,也無法讓人人參與諸如芯片研發、建築規劃、化學合成、花卉設計等專業化工作。

區塊鏈面臨的四大挑戰:人性、分工、國家、邊界

如果數字貨幣真正要服務於市場交易,不得不面臨穩幣值的問題,價格受供求決定,在整個競爭性貨幣市場中發行多少貨幣、如何發放和收回都是非常專業的工作,並不是節點所能驗證和監督的。美聯儲掌管貨幣政策,國會掌管財政政策,雖然美聯儲權力來源於國會,但是美聯儲主席具有非常獨立的權力。美聯儲委員幾乎由經濟學家組成,任期比總統還長,在貨幣政策制定上無需經過國會反覆爭論而享有獨立裁決權。這種制度設計充分考慮到貨幣政策的專業性、獨立性和時效性,美國人更願意將其交給精英治理,而非民主議事。

如今越來越多工作交給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這兩項技術都依賴於工程師設計算法和精英設計專業模型。如此專業的工作光公開信息、開源代碼是無法達成去中心化。大眾或節點如何參與、識別、驗證、監督人工智能的工作?區塊鏈的世界,如果設計出相應的人工智能替代節點來參與工作,但又要防止人工智能被專業人士操控。

區塊鏈面臨的四大挑戰:人性、分工、國家、邊界

三、國家

今天自由經濟、全球貿易不少問題來源於國家這種組織以及國家之間的競爭。

區塊鏈技術實際上是將自由經濟降到更低的維度,最大限度地實現資金自由流通,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地提供私有產權保護。這個方向,與當今各國政府強化經濟管控的趨勢相違背。例如,世界主要大國都強力管控貨幣並努力擴大本國貨幣的在跨過結算和國際貨幣儲備中的佔比,達到向別國收取鑄幣稅的目的,更好的掌控貿易主動權。加密貨幣的出現,打破政府的貨幣壟斷權,顯然在跟政府搶生意。還有,各國政府為了管控資本和稅收,都在大力打擊洗錢。而區塊鏈似乎給資本留下黑洞,實際上區塊鏈網絡重新界定了貨幣私有化的概念。貨幣發在私人錢包而不放銀行,還能全球流通,這對各國政府的金融管控構成挑戰。

當然,加密貨幣也能在國際競爭中獲益。像新加坡、瑞士等國在國際貿易與金融市場中受制於美元霸權,而自身的經濟體量又無力構建一個全球性貨幣,也在觀察加密貨幣能否打破這種僵局,從而給予加密貨幣更為友好的環境。

區塊鏈面臨的四大挑戰:人性、分工、國家、邊界

四、邊界

以當今物理學研究成果來看,任何事物都有邊界,那麼區塊鏈的邊界在哪?更為明確一些是區塊鏈自治組織的邊界在哪?

互聯網的網絡效應,可以以幾乎零邊際成本擴張,進而引發正外部效應,構建類似於微信、Facebook如此龐大的網絡。在區塊鏈網絡中,網絡效應同樣起作用,並且在自治社區中不斷複製。

不同的是,區塊鏈網絡的擴張,顯然比互聯網具有更高風險。主要的風險來源於:

一是如何構建可持續的共識機制,即避免分叉。共識匯聚人來,共識流失人走。

二是如何做到更大範圍的公平。公平永遠是相對的,人越多,公平的挑戰越大。

三是拜占庭容錯在多大範圍內有效。

區塊鏈面臨的四大挑戰:人性、分工、國家、邊界

我們寄希望於區塊鏈改善生產關係,給這個世界降維,形成去中心化的社會結構。但問題在於,區塊鏈本身只是一項技術,生產關係本質上是社會關係,無法完全按技術的標準和流程來構建,更多依靠社會制度創新。可行性的方案可能是區塊鏈底層技術為依託,與芯片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等融合,促進社會制度與結構的優化,實現一定的降維和去中心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