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網絡教學環境對學生視力的影響研究(附PPT)

课堂网络教学环境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研究(附PPT)

摘要:本研究以利用課堂網絡環境下開展了六年學習的兩個學校為研究對象,跟蹤和採集了九個學期的網絡班和普通班學生視力變化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發現了網絡班和普通班學生視力沒有顯著性差異,我們認為課堂上使用電腦不是學生視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降低學生課業負擔才是改善學生視力情況的關鍵。筆者認為,凡是延長學生學習時間的使用電腦的方式,一律不應推廣,凡是能夠提高效率,節省學生學習時間使用電腦的方式,均應大力提倡。

作者:餘勝泉;張洪銳 (北京師範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學生的身心健康一直是國家關注的重點,學生的視力健康更是國民體質監測的重要內容。 隨著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育中,家用電腦普及率和學校生均電腦佔有率均節節升高,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校開設網絡班教學,在課外的時候,學生使用電腦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學生在享受信息技術環境帶來的教與學的便利和優勢的同時,學校、家長等社會各界也對學生用電腦可能造成的學生視力下降提出質疑、表示擔憂。 如何正確看待這個問題,是否信息技術應用到教育中真的就是直接導致學生視力下降的元兇,本文將根據幾年的視力數據追蹤對此作一些探討。

一、網絡班學習情況介紹

課堂網絡教學環境是指每位學生都有一臺聯網的電腦,並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師生交流和資源共享,教師和學生在多媒體信息技術支持下開展教與學活動。 網絡環境下教學不是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或輔助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 等學習環境,打破課本是知識唯一獲取渠道的侷限,把學生帶入了計算機網絡所構築的知識探索空間,使得學生學習的知識範圍得到了更大的拓展,情感的體驗更加積極鮮明,認知投入更加深入,促進學生包括 高層次思維在內的全面素質提高。

课堂网络教学环境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研究(附PPT)

在學生人手一臺電腦的教學環境中,老師、學生、 媒體、 教材這四個課堂核心要素髮生根本的變革,傳統的教學系統由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構成,教師通過向學生講授教材來達到知識傳遞的目的,它們之間 的關係如圖1所示,這三者之間是一種相對鬆散耦合的模式,它們之間相互聯繫的途徑是:(1)傳授;(2)接 受;(3)師生交流,它們代表教學活動的基本形式。 而 在課堂網絡環境下,由於現代教學媒體的介入,使得教學系統的基本要素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發生了一些 質的變化(如圖 2 所示),對教學內容來說,它是一種表現工具,它可以實現更優化的內容表現;對於教師來說,它是一種教學組織與實施的工具,它可代替教師做很多常規的工作;而對於學生,它是一個認知工具,不僅可以幫助獲取知識,而且可以幫助發展學生認知能力、擴展學生的認知水平。現代教學媒體的三種主要作用,使得教學系統由鬆散的耦合系統變成一種緊耦合系統,大大提高了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繫的頻率和強度,極大地提高了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信息傳遞和轉化的效率,從而從整體上提高了教學系統的質量。 [1]

课堂网络教学环境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研究(附PPT)

本研究依託北京師範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組織開展的 “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探索試驗”項 目開展研究,此項目是在我國加速教育信息化進程以及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宏觀背景下開展的一項教學改革項目,從 2000 年開始探索在課堂網絡環境下實現學科知識與綜合能力並重的創新人才培養,旨在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深層次整合,即在先進的教育 思想理論的指導下,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協作交流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改革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 構建新型的 “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教學結構,實現基礎教育的根本性變革。 跨越式課題在全國 20 多個試驗區,300 多所學校開展,其中有100 多所城市學校開展了課堂網絡 環境的探索,在常規的班級中每位學生都有一臺聯網計算機,教師藉助多媒體環境進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活動,學生藉助北師大 Vclass 網絡教學平臺提供的資源進行聽、說、讀、寫、探究、收集和處理信息等多種學習和探究活動。語文學科主要利用電腦進行自主識字、分析課文結構、在線測試、在線討論、在線共享閱讀、網絡閱讀和課堂讀寫,英語學科主要利用電腦進行聽讀課文、交際對話、課堂表達等,數學課主要用電腦進行知識探究、在線測試、交互表達等。 課堂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每天常規化開展, 每節課大約有20 分 鐘左右的時間是基於電腦開展教學活動。 課題開展十餘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都較普通班有顯著的提升。

课堂网络教学环境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研究(附PPT)

二、實驗設計與數據採集

為了能更好地考查學生在網絡班和普通班裡視力的持續發展變化情況,本研究選取跨越式課題學校中加入課題時間比較長的兩所學校,從低年級開始,持續收集學生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連續幾年的視力數 據。研究對象:從在廣州的試驗學校中選取 2007 年 9 月進入二年級的 22 個班級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包括 12 個網絡班,共 479 名學生;10 個普通班, 共 412 名學生。網絡班每天常規化地使用電腦學習和 授課,普通班是沒有電腦的常規教學環境。 測試方法:這批學生每年秋季(10、11 月份)和春 季(3、4 月份)各進行一次視力測試,每學期測一次,每年測兩次。學生視力數據的檢測是在學校組織下, 由眼科醫院專業技術人員完成,採用標準對數視力表 (E 字表),測試學生的裸眼視力,視力數值採用 E 字 表上的數值,範圍為 4.0-5.3。 按照 2005 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檢測的標準計算: 雙眼遠視力≥5.0 者為視力正常,雙眼遠視力<5.0 為視力低下,遠視力 4.9 為輕度近視,遠視力 4.6-4.8 者為中度近視,遠視力≤ 4.5 者為重度近視, 兩眼視力不一致時以較低視力眼 為準。 數據收集:本研究從 2007 年 9 月開始,持續收集被試學生的視力數據, 最後一次是 2011 年 11 月,被 試處於六年級上學期。 從二年級上學期到六年級上學 期,一共收集了 9 個學期 9 次視力測試數據。 由於學生中途轉學, 或者因故未能參加視力測試, 網絡班 479 名學生最後得到的具有連續一致性的有效完整 數據是 436 份,包括 244 名男生,192 名女生;普通班 412 名學生最後得到的具有連續一致性的有效完整 的數據是 383 份,包括 190 名男生,193 名女生。 數據分析:應用統計軟件 Excel2010 和 Spss19 進 行數據分析。

三、數據統計與結果分析

對收集到的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包括均值計算、獨立樣本 T 檢驗、視力比例計算、卡方檢驗,總體統計 結果見表 1。

课堂网络教学环境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研究(附PPT)

注:(1)上表中 T 檢驗 P 值每個表格中的兩個數據分別是右眼視力數據和左眼視力數據 T 檢驗得到的 P 值。 (2)上表中卡方檢驗是對視力正常、輕度近視、中度近視、重度近視四種類型在兩種環境下的差異性檢驗。

1. 均值分析

從表 1 可以看出,在均值上,二年級時網絡班與 普通班視力基本相等,到了三年級上、三年級下、四年 級上、四年級下,普通班比網絡班的視力稍高,到了五 六年級網絡班視力與普通班視力差距下降,甚至高於 普通班的視力,如六年級上的數據網絡班比普通班還 稍高一些。 說明在網絡班開展過程中,確實會表現出 在一段時期視力比普通班稍低, 但是隨著年級升高, 差異有所減少。利用獨立樣本 T 檢驗檢驗網絡班與普 通班兩種教學環境下不同年級學生視力有無顯著性差異,從表中結果可以看出,所有項 p 值均大於 0.05, 均不顯著,即每個年級學生左右眼的視力對網絡班環 境和普通班環境都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說明了網絡 班與普通班的教學環境對學生的視力並不存在顯著 性影響。

2. 視力低下率分析

把學生二年級到六年級時的視力數據,按照 2005 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檢測的標準分為視力 正常、輕度近視、中度近視和深度近視四大類,其中輕 度近視、中度近視和深度近視均屬於視力低下。 每類 學生人數及所佔比例見表 1,從表中可以看出,學生視力正常的比例在二年級時就只佔到 54%左右,越到 高年級就越低,到了六年級已經下降到 30%,說明學 生視力不良的比重很大,二年級學生視力低下率就已 經達到了 46%,到了六年級達到 70%。 在低年級視力 低下的學生中,輕度近視佔的比重最大,而高年級視 力低下的學生中,重度近視所佔比重最大。 網絡班和普通班對應的視力數據沒有明顯差異,視力低下率也 並沒有比普通班高。

採用卡方檢驗(Chi-square test)對網絡班和普通班四種類型的視力情況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進行分析,分析結果如表 1 卡方檢驗 p 值所示,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所有 p 值均大於 0.05,即網絡班和普通班 四種類型的視力情況是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的。 再通過四格表卡方檢驗對網絡班和普通班視力正常和視力低下情況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見表 2,從表 2 中我們可以看出,三年級上學期卡方檢 驗的 p 值為 0.047<0.05,其他檢驗的 p 值均大於 0.05,可以說明整體上兩種教學環境下視力正常與視 力低下情況是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的。同樣通過四格表卡方檢驗對網絡班和普通班中度近視和深度近視情 況進行差異性分析,數據見表 2,所有項目 p 值均大 於 0.05,說明網絡班和普通班中度近視和深度近視不 存在顯著性差異。

课堂网络教学环境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研究(附PPT)

3. 二年級到六年級視力變化情況分析

取每個學期學生視力數據的平均值,繪製成如下 圖 4、圖 5 學生左右眼視力 5 年變化的折線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網絡班還是普通班,學生的視力都隨著年級的提高而不斷下降,這一點在表 1 和 表 2 二年級和六年級時學生視力低下的比重變化裡也有清晰的體現。 從網絡班和普通班的比較上來看, 兩圖中普通班都比網絡班視力上高出一點點,但差距並不明顯。

课堂网络教学环境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研究(附PPT)

對網絡班與普通班學生從二年級到六年級視力 正常與視力低下比例進行分析,見圖 6 所示。 我們可以看出,二年級時網絡班與普通班視力正常與視力低下率基本一致,在三四年級時網絡班學生視力正常率比普通班低,視力低下率比普通班高,到五六年級時又趨於一致,六年級時網絡班比普通班視力正常率還 稍高一些。

4. 性別分析

從性別的角度來分析, 對於網絡班和普通班,男生和女生的視力情況整體上比較一致,但在二年級 時, 男生和女生的視力正常和視力低下比例很接近,到了六年級,女生的視力正常比例比男生低,視力低下的比例比男生高,說明到了高年級,女生的視力情況比男生要稍弱一些,但男女生在視力差異上並不存在顯著差異,這可以從四格表卡方檢驗的 p 值均大於 0.05 看出。 見表 3、表 4。

课堂网络教学环境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研究(附PPT)

四、討論分析

通過 9 個學期的數據分析,我們發現網絡班與普通班學生視力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但都隨著年級增加而降低,由此我們認為:

1.課堂上使用電腦不是學生視力下降的主要因素

從上面的數據分析我們能清楚地看到網絡班和普通班學生的視力並不存在顯著差異,隨著年級的增長,不僅僅是網絡班,普通班學生的視力也在下降,並且下降的幅度並沒有差異,甚至到高年級普通班下降 更快。 這些都說明,課堂上使用電腦不構成學生視力下降的主要因素,不應該處處將二者直接掛鉤,我們不能因為直覺上有可能帶來視力影響而禁止學生使 用電腦,就像我們坐飛機有可能掉下來,難道我們就 不應該乘飛機嗎? 電腦之所以造成學生視力下降,大都是由於長時間不正確地、 過度使用電腦造成的,而實際在課堂上使用電腦教學時,相關活動都是在教師 的指導下有序開展的,用電腦時間基本都在 20 分鐘 以內,這樣的使用電腦頻度是很難使視力下降的。 21 世紀出生的兒童,是信息時代的原住民,信息技術是他天生的生存環境, 把他的基本生存環境剝離掉,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堵不如疏,引導正確地使用 電腦遠比防止電腦使用更加重要。

2. 課堂上使用電腦對學生養成良好電腦使用習慣會有補償效應

不正確使用電腦才會導致視力下降,因此培養學生合理科學地使用電腦的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課堂上使用電腦對此是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的。在網絡環境下學習使得電腦網絡對於學生漸漸失去了陌生 感和神秘感,學生對網絡的好奇心和興趣降低,同時網絡學習環境下的學生進行同伴交流和同伴學習,較少寂寞和孤獨,人格特性較健康,也比較容易能夠感受到成就感,因此,課堂上使用電腦有助於學生在網絡使用中不會因為長期的網絡使用而造成網絡過度使用甚至網絡成癮。[2]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網絡教學環境下授課時通常會採取一些激勵和管理措施,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網絡學習動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網絡環境下學習的學生在使用電腦網絡時往往自覺性更強,網絡學習的能力更強,比較少將時間花在遊戲、娛樂等活動上,過度不良使用電腦比率降低。

3.學生學業負擔太重是學生視力下降的主要因素

既然課堂上使用電腦不是學生視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反而還能對學生養成良好的用電腦習慣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那麼導致視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我們認為學生學業負擔太重是學生視力下降的主要因素。 我們先來看一組關於中小學視力的整理數據:[3][4] [5][6] [7][8]

课堂网络教学环境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研究(附PPT)课堂网络教学环境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研究(附PPT)

從表 7、表 8 我們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發展,學生的視力大幅下降, 時間越早學生的視力情況越好, 尤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學生視力不健康的比例很小, 唐山地區 1979 年高中生視力低下率才為 7.60%,這跟今天的數據差了近十倍。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從表 7 中看出農村地區和城市地區的差距,農 村地區要比城市地區的視力情況更好。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學生遠沒有今天學生的課業 負擔,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小學生的書包平均重量為 3.5 公斤, 初中生達到了 5.5 公斤。 在許多城市,“拉桿書 包”成為暢銷品。 同時,學生的作業也越來越多。 根據國 家統計局海南調查總隊所作的抽樣調查顯示,中小學生 每日佔用 1.5 小時去完成作業的人為 42.8%, 佔用 2 小 時的達 18.4%,佔用 2.5 小時的達 8%,佔用 3 小時的達 7.9%,僅有 22%的學生能在 40 分鐘以內完成作業。 中小學生的學習時間也越來越長。據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 查總隊對 12 所中學的調查顯示,初三、高三學生幾乎全是 6 點以前起床,晚上 10 點 30 分以後睡覺。 [9]而且除 上課、做作業之外,很多學生晚上還去校內或校外參加提高班、奧數班、特長班等各種形式的補習班,或是請家教在家裡輔導。繁重的課業負擔,導致學生近距離用 眼時間延長,學生靜止用眼時間太長,運動用眼時間太少, 動靜失衡, 是學生視力低下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此外現在高樓大廈越來越多,導致很多孩子缺少遠眺環境,多數居民區及學校周圍全是高樓,孩子透過窗 戶看不到遠方,視野侷促,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近聚集,幾乎沒有遠聚集,非常不利於緩解視疲勞,遠近失衡, 長期易造成視力下降。

五、結論與展望

並非學生用電腦,就會導致視力下降。事實上,電腦進入課堂,給教學帶來的不僅僅是工具的輔助作用,還有教學結構和教學方式的深層次變革,正確使用,利大於弊。而且計算機素養是未來社會的基本生存技能,對學生長遠能力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生課業負擔普遍太重, 是學生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課堂外時間被大量佔用,這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視力, 還有學生應享有的對時間的自由支配,以及其他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要改變這種狀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關鍵,利用課堂時間來完成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鞏固、練習和反饋,減少課外作業與學習,把課餘時間還給學生。通過將電腦應用於課堂,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壓縮學生課外的學習時間與負擔,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在運動,有更多時間去野外遠眺,可能還會對兒童視力產生積極影響。我個人認為,凡是延長學生學習時間的使用電腦的方式,一律不應推廣,凡是能夠提高效率,節省學生學習時間 使用電腦的方式,均應大力提倡。

本研究對課堂網絡環境下學習對學生視力的影響進行了調查和分析,指出了課堂上使用電腦不是學生視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降低學生課業負擔才是改善學生視力情況的關鍵。 但由於本研究樣本有限,同時缺乏對學生視力下降深層次原因調查,因此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今後的研究可以擴大樣本,同時對網絡環境下學生的視力影響因素進一步開展調查。

參考文獻

课堂网络教学环境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研究(附PPT)

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一對一’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效率提升研究”(課題編號:DCA0801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