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空巢青年們的獨居生活……

你是如何在大洋彼岸,扮演空巢青年的?

在國內,“一個人生活”的成年人已經超過5800萬,在國外這個數量依舊龐大。

有人這樣描述一個典型的空巢青年:

“在外學習工作,住在月租三四千的一居室,唯一熟悉的是室友餵養的寵物,廚房有全套餐具但吃飯主要靠外賣,長時間在手機和電腦間無縫切換...”

那些空巢青年們的獨居生活……

這裡有一個是關於朋友的朋友的朋友——Viki的故事

Viki,家在魔都,工薪家庭,95後軟妹,溫柔可人,她總說在她柔弱的外表有著一顆獨立女漢的心。

那些空巢青年們的獨居生活……

因為有時候,她確實女友力Max。擰瓶蓋之類的事情,絕對是不需要他人幫助的自行解決,女漢子形象一覽無餘。

然鵝,Viki說自從她去了澳洲,也完全否認自己漢子一般的存在...

一個人的獨居生活

我是Viki,22歲那年大學畢業,隻身一人踏上了前往墨爾本的飛機。

雖然留學之前,我媽強調了好多次,出國留學沒你想的那麼舒服,你可要想清楚之類的。

直到後來我才意識到,很多事情你只有經歷了,才會明白。

剛下飛機疲憊卻興奮,一個新環境,看到什麼都感覺新鮮。除了大多數單詞不打人室外,沒什麼能成為我留學路上的絆腳石。

那些空巢青年們的獨居生活……

我去墨爾本租的房子是個單間,另外有三個室友,兩男一女,我和其中一個女生公用一個浴室。

雖然都不認識,但大家都挺友好,平時也挺忙,上不上什麼話。

但當時還是too young to naive,並沒有意識到未來將會有什麼樣的事情等待著我,直到第一次在墨爾本買菜。

一個人吃“獨食”

以前市場在自己做飯、下樓吃飯和叫外賣中猶豫,而最後選擇了泡麵。

過了段時間,發現這並不是我追求的生活。於是,看著空蕩蕩的房間和整潔又不限煮的廚房,我決定要自己做飯。

在超市裡七挑八挑,努力把巨大的購物車填滿,在結賬之前並沒有意識到一顆5斤左右的白菜和一代10斤大米,還有雜七雜八的其他物品。

我有點高估自己的能力了,看來平時擰的瓶蓋還是太少。

那些空巢青年們的獨居生活……

從超市回家走路5分鐘的路程,我愣是走了25分鐘。貓本初夏微風的天氣竟也讓我背上浸透了一身汗,就像洗了個澡。

一路上真的有想過叫人幫忙,但翻了翻手機通訊錄和微信,又把它默默塞回了兜裡。

室友不是去打工就是去上課,後悔同學也沒多認識幾個。心想,never mind,我自己慢慢挪也能到家。

那些空巢青年們的獨居生活……

好不容易到家,把所有東西扔到地上,看著偌大的屋子,有一束光打到牆上的瞬間,突然孤獨感不受控制地撲面而來。

在此之前,我從來沒經歷過買菜,做飯,洗衣服,上課,打工,搬家,都是一個人。一個人在考前眼裡大到崩潰又活過來繼續學習這樣的循環往復,都是我在貓本才經歷到的東西。

一個人生病

而在貓本一個人買菜,也只是我所有“孤獨”的開始。

點點滴滴積累起來,最孤獨的應該算是一個人生病的時候。

那張“國際孤獨登記表”,我差一點就拿了個滿級。

反正當時沒聽老媽帶點國內的藥來,也是相當的後悔。當自己的靈魂出竅,才發現自己已經燒到了39度。

那個時候最想家,這份孤獨感,不只是我一個人有。實際上,也是很多留學生遠在異國他鄉最難克服的阻礙。

那些空巢青年們的獨居生活……

好基友來看當時那個臥床不起的我,感慨:“誰沒精力過孤獨的留學時光啊,但這也都是周遭走一回,慢慢就習慣了。”

“誰沒經歷過一個人在大半夜想家想到苦的時候啊!”說著她給遞起手中的藥,督促我趕快吃了,續著我這條老命。

無處不在的“空巢青年“

體驗過打工結束後黑漆漆的家,才知道回家的時候燈火通明,有人在家等你的感覺是多麼美好。

在這個20多歲的年景裡,有著太多這樣的“空巢感”。於是,不管我們承不承認,“空巢青年”都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最貼切的標籤。

那些空巢青年們的獨居生活……

比起國內,在海外的我們可能會盡力更多的波折。小道食物,大到語言很文化,甚至是看待事物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

有時候覺得,只要敢於面對,所有默默地堅持不放棄都是散發著光的。

那些赤手空拳來到異國他鄉,為了理想奮鬥著,也因如此“孤獨感”一次從踏上大洋彼岸的第一天起,就一直伴隨著我們。

孤獨自帶“高級感”

實際上,我們身邊的很多人也感受著這份獨有的“孤獨感”。

從以前上學的時候喜歡一個人在凌晨複習,到現在也喜歡一個人在夜裡寫作和思考。

聽著街邊路燈下偶爾有車駛過,靜謐而悠長的也是最好的夥伴。

對於包括自己在內的大多數人來說,孤獨是自由的,是高效的,是高級的。在擺脫依賴後,會讓自己成長的更快。

小時候我們都怕一個人,長大之後,也漸漸發現了一個人時候的樂趣所在。

那些空巢青年們的獨居生活……

獨處提供了一個完美的環境,給了每個人獨立思考和做事的空間,讓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和發現內心,可能也是精神上升華的一種吧。

有人說,為什麼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我們還依然熱愛著生活?

喜歡這個回答:因為我們不甘心在最該奮鬥的年級蹉跎了歲月。

有著一腔熱血和無所畏懼的勇氣,既然選擇了一種註定要忍受的孤單和淚水的路,就要堅定的走下去。

這是屬於自己的執著,屬於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