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軍:教師節,馬老師給企業家上了最後一課

當企業家過於依賴權力,它就可能是毒藥。

——王石

1 馬雲一小步,中國企業家一大步9月10日教師節,“外星人”馬雲老師給所有中國企業家上了深刻一課。

馬雲宣佈:一年後,從2019年 9 月 10 日起卸任董事長,由比自己年輕8歲的逍遙子張勇接班。

馬雲這一舉動,在中國企業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馬雲今年才54歲,這個年齡卸任可謂史無前例

馬雲是真卸任,不是像柳傳志從聯想集團退下來又出任聯想控股一把手

馬雲是在阿里巴巴如日中天之時“激流勇退”。這是高度“逆人性”的。李嘉誠一直幹到90歲實在幹不動了才放手,呵呵

一家企業只有經歷數次“交接班”考驗,才能走向真正的成熟和穩定,才有資格談論“基業長青”。而絕大多數中國企業還在這一問題上掙扎:聯想、華為、海爾、娃哈哈……

當然,即使馬雲卸任,他的影響力依然是巨大的:

他是阿里巴巴最大的個人股東

他依然是董事會成員

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響“合夥人”的更替

他對阿里巴巴文化和價值觀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

他隨時可以宣佈以拯救者的姿態“再度出山”

儘管如此,馬雲能夠放下,依然算得上偉大的突破。經歷了風風雨雨的王石對權力有了頓悟:

對許多企業家來說,不是企業離不開你,而是你離不開企業——因為沒有了企業就沒有了自我,沒有了存在感和價值感。

人的生命包括職業生命都是有限的,最終你要放下,但這是被動的。主動放下,才是對你的考驗。

權力是一種成功的象徵,非常有誘惑力。當企業家過於依賴權力,它就可能是毒藥。當你超越權力的時候,它不僅可能是毒藥,還可能是一種炸藥,它會對公司、社會造成損害。人要知道如何把握邊界,學會放權。

王石沒有做到的,馬雲做到了。

2 馬雲為何退休人生最難的是“知進退”,即便很多歷史人物都無法做到這一點。

馬雲其實很聰明,深諳“大舍才能大得”的大智慧。筆者認為,馬雲退休,具有多個層面的考量:

享受成功但不為成功所累:很多名人雖然風光但活的很累,每天連軸轉,被企業管理、各種會議和商務活動羈絆。馬雲一年飛行800個小時,平均每天在飛機上要呆2個多小時。

馬雲曾經說過“後悔創辦阿里”、“一個月掙20億其實很難受”,這些話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他的“累”:雖然有錢但沒空花錢,雖然有名但沒有休息。在一定程度上,馬雲是被企業“事務”所綁架。

尊重企業生命週期的規律:任何企業都有生命週期,在不同階段面臨的挑戰不同,需要的領導力亦不同。從初創期、到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這是規律。

阿里巴巴雖然是一家年輕的企業,但從規模上看已經是世界級的巨無霸,更需要規矩和現代管理。馬雲的特點是有願景、激情和想象力,但也是隨性、無拘無束的個性。因此,對於阿里巴巴這樣的巨無霸,更適合逍遙子這樣的“職業經理人”而非馬雲這樣的“風清揚”。

劉勝軍:教師節,馬老師給企業家上了最後一課


教師節,馬老師給所有企業家上了一課

直面互聯網巨頭的高原期:前幾年所向披靡的互聯網巨頭,如今遭遇巨大挑戰,尤其以騰訊為甚,市值半年蒸發 1 萬億。究其原因,是互聯網巨頭太大了。

在互聯網時代,平臺效應造就了“贏家通吃”的局面。問題是,當你消滅了所有競爭對手,你自己就成了自己的敵人,百度和滴滴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如今全球都在反思如何應對互聯網巨頭這樣的“新物種”。

2018年5月,橫空出世的歐盟《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凸顯監管當局對互聯網巨頭的“不客氣”。馬雲此時卸任當然不是撤退,而是把“難啃的硬骨頭”留給年輕一代去解決。

直面“互聯網+”的體制壁壘:當前我們身處第四次產業革命浪潮之中,互聯網、大數據的潛力不可估量。但是當互聯網不斷衝擊傳統領域時,也勢必引發抵制和對抗。

最近幾年,監管當局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明顯轉為嚴厲,坐擁全球最大貨幣基金餘額寶的螞蟻金服也受“特殊關照”。此外,在馬雲原本最為看好的醫療、娛樂領域,阿里影業、阿里健康也仍在艱辛探索。

走向自我解放:馬雲顯然是對自由無比嚮往的人,但是作為阿里巴巴董事長,其言行勢必被過度審視和放大,甚至造成股價的波動。與馬化騰的低調不同,馬雲的演講時常有“金句”引發刷屏。從這個角度看,卸任董事長,馬雲可以更輕鬆揮灑地以“馬老師”的身份談笑自如,這豈非人生更高境界?

3 中國企業家修行的最後一公里國家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企業的競爭。美國之所以強大,是因為擁有一大批“偉大的企業”。馬雲曾經豪言要打造“活102年的企業”、像韓國三星那樣的“國家企業”,這確實是中國企業的痛點。

直到今日,中國的企業家們依然是“各領風騷三五年”,不少企業成為劃過天際的“流星”。在A股市場,茅臺依然是唯一一家能夠讓投資者放心長期持有的股票。

究其根本,這些企業的成功,很大程度是企業家個人的成功,而非制度和價值觀的成功。遺憾的是,只有後者才能傳承。《基業長青》一書寫道:

想象你遇到一位有特異功能的人,他在白天或晚上的任何時候,都能夠依據太陽和星星說出正確的日期和時間,這個人一定是一位令人驚異的報時者,我們很可能因為他的報時能力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但是如果這個人不報時,轉而製造了一個永遠可以報時、甚至在他百年之後仍然能報時的時鐘,豈不是更令人讚歎不已嗎?

為何中國企業家熱衷於報時而非造鐘?

在制度環境不完善的情況下,很多企業的成功建立在創始人的“人際關係”之上,自然無法傳承和制度化

不少企業家格局不大,依然停留在“家天下”的狹隘觀念,不相信也不願意職業經理人

不少企業家沉迷於作為老闆的“權力快感”而不能自拔

也有企業家雖然希望“讓賢”卻難以找到讓自己放心退下的接班人

因此,當74歲的任正非還在無奈地“輪值CEO”之時,54歲的馬雲雲淡風輕地“退出江湖”,這不能不說是中國企業的一次格局突破。

雖然馬雲的嘗試只是開始,但這是一個值得所有企業家學習的一課。讓我們用馬雲公開信中的這些金句向馬雲致敬:

我們知道誰都不可能陪伴公司 102年,公司持久發展靠的是治理制度、文化體系和源源不斷的人才梯隊,公司不可能只靠幾個創始人,更何況我深知從能力、精力和體力的角度,任何人都不可能永遠擔任公司的 CEO和董事長工作。

單純靠人或制度都不能解決問題,只有制度和人、文化完美結合在一起,才能讓公司健康持久發展。

我們創建的合夥人機制創造性地解決了規模公司的創新力問題、領導人傳承問題、未來擔當力問題和文化傳承問題。

大家知道我是閒不住的人,除了繼續擔任阿里巴巴合夥人和為合夥人組織機制做努力和貢獻外,我想回歸教育,做我熱愛的事情會讓我無比興奮和幸福。再說了,世界那麼大,趁我還年輕,很多事想試試,萬一實現了呢?!

劉勝軍:教師節,馬老師給企業家上了最後一課


教師節,馬老師給所有企業家上了一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