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女孩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勤奋女孩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勤奋女孩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風風雨雨都接受……難免曾經跌倒和等候,要勇敢的抬頭,誰願藏躲在避風的港口。”這首《陽光總在風雨後》是張恬最心愛的歌,每當情緒低落時,她總是一遍遍的循環播放這首歌,並在心裡不斷的鼓勵自己,陽光總在風雨後,只要自己堅持不放棄,就一定能“撥開烏雲見青天”,回報父親的養育之恩,回報學校、老師的培育之恩。

貧困學生檔案

張恬,女,18歲,畢業於米易中學,家住米易縣攀蓮鎮,父母離異,和父親、奶奶生活,一家三口享受低保,2016年父親下崗。

高考成績:558分(理科),被西南科技大學錄取,每年學費5900元。

勤奋女孩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張恬隨時不忘學習。

貧困家庭生活溫馨

父母離異時張恬才1歲,之後她便和父親、奶奶相依為命。那時,父親張紅軍每個月工資僅有600元,奶奶患有多種慢性病,需長期吃藥,一家人的生活過得十分困難,儘管如此,張紅軍仍然堅持送張恬上學。“身為女孩子,要多讀書,等以後考上好大學,才能過上好日子。”張紅軍一直教育女兒讀書能改變命運的理念。

為了供張恬上學,一家人的生活簡單至極:一碗白水菜,一碟泡菜,就是一家人一日三餐的主菜。為了讓飯桌上的菜“豐富”些,張紅軍帶著女兒將房屋周圍的荒坡、廢地開墾出來栽種蔬菜,偶爾還把吃不完的蔬菜拿到市場上去賣,貼補家用。

張恬對一手把她帶大的奶奶很孝順,每週放學回家,都會把奶奶換下的衣服洗乾淨,並給奶奶洗腳、按摩、陪奶奶聊天。

飯後一家三代常一起看電視、聊天,艱苦的生活因有了這樣溫馨的時刻而變得不那麼難熬,家的溫暖也給了張恬勇敢前行的力量。

勤奮好學分秒必爭

初中畢業時,張恬考上了市三中,但是考慮到花銷要比在米易中學多一些,家裡實在拿不出多餘的錢,於是張恬和父親商量後,決定就在米易中學讀書。張恬在心裡默默地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讀書,不讓父親失望。

學校中午12時15分放學,張恬則要在教室多留15分鐘,整理知識點,“12時50分就要吹哨回寢室,所以每次去吃飯都是跑著去,而食堂這時只有些剩菜了。”張恬回憶說那個時候學習勁頭特別足。

2016年,張恬得知父親下崗的消息後,情緒很不穩定。老師得知後,一直鼓勵張恬,張紅軍也經常安慰女兒。“我要是這個時候放棄,之前的付出就白費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好地學習。”張恬堅定了繼續學習的信心。

重整旗鼓後的張恬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學習中。“我坐在第一排,一下課,我就找著老師問問題,基本上每次都是上課鈴響了,老師才出教室。”張恬笑著說,為此她還獲得了學校的勤奮學生獎。

張恬覺得,人生總會先苦後甜,經歷了這些磨難之後,面對困難就不會輕言放棄,她把這當作是伴隨自己一生的寶貴財富。

心懷感恩期待圓夢

張恬說,家裡情況特殊,一直以來,老師、社區工作人員以及社會好心人士給予了他們家很多幫助與關愛,所以自己很知足,希望將來能以更好的成績回報父親、回報社會。只是高昂的學費讓一家人很犯愁,大學之路該如何啟程?

勤奋女孩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2018年圓夢行動捐助熱線

攀枝花市總工會

3348448、18113870510 、3327167

攀枝花日報社

88880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