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漸行漸近,紫光展銳要在5G時代數一數二

5G產業鏈很大很大,而5G又是智能產業的新機會。比如在場景上,5G甚至將成為工業互聯網的基石。

這意味著,在2020年正式商用前,5G產業鏈的佈局和角力將逐漸白熱化。最新的消息稱,中國5G產業鏈將在今年就達到預商用水平——沒有人會輕視這個洗牌契機。

紫光展銳,更是把5G作為核心賽道。

“我希望未來5G發展的黃金時期,實現展銳‘數一數二’的目標。這是我們的核心戰略。”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紫光展銳首席執行官曾學忠對記者表示。

據悉,這是紫光展銳首次正式公佈未來5G時代的發展目標。

5G漸行漸近,紫光展銳要在5G時代數一數二

霸氣:未來十年要“數一數二”

說到紫光展銳,必須先了解紫光集團,後者以“自主創新加國際合作”為“雙輪驅動”,形成了以集成電路為主導,從“芯”到“雲”的高科技產業生態鏈,近年來在全球信息產業中強勢崛起,讓人印象深刻。

其中,在芯片方面,紫光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泛芯片提供商,產品涵蓋了從手機基帶到Wifi、PA、藍牙,身份證、信用卡等各類芯片業務,一年芯片出貨量達30億片。此外,紫光集團近年來在存儲芯片及存儲器製造領域的佈局,撬動了全球存儲領域的產業格局,未來必將成長為一大業務亮點。

紫光展銳作為紫光集團芯雲戰略中芯片設計板塊的旗艦企業之一,在基帶、移動芯片、藍牙電視芯片、物聯網芯片、PA射頻前端均有涉獵。2017年,紫光展銳實現營收超100億元,在全球手機基帶芯片市場佔據27%的份額,位列全球第3。

2018年,由於外界環境的變化,中國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被“卡脖子”的現狀為業界所熟知,芯片領域是其中之一。而正是由於這種變化,讓紫光展銳等國產芯片設計企業在某種意義上承載了獨特的產業使命,因而受到更多的關注。

即將來臨的5G時代,紫光展銳要“數一數二”,這顯露出捨我其誰的霸氣。曾學忠給這個目標的時間是十年,從發展歷程來看,它將是紫光展銳的第三個十年。

紫光展銳的前身,是展訊和銳迪科,均創立於2000年前後,並在2008-2009年前後實現上市,這是從零到一的十年。第二個十年,是紫光集團併購前後(2013年和2014年,展訊和銳迪科先後被紫光集團收購,2018年1月19日,兩者正式合併為紫光展銳),紫光展銳實現了從一億到十億美金的量級飛躍。這是一個跨越——在芯片行業,十億美金營業收入是一個公認的門檻。

2020年,5G將正式商用,這將是展銳書寫第三個十年畫卷的契機。

底氣:研發+人才

曾學忠說,展銳已把5G確定為實現全球領先的關鍵技術點。

在5G方面,展銳已經進行了大量投入。比如,展銳與全球5G生態鏈的頂級企業開展合作,2017年與華為,2018年與中興、愛立信、英特爾、羅德與施瓦茨、是德科技等。

今年2月,紫光展銳在MWC上宣佈加入中國移動“5G終端先行者計劃”,成為中國移動在5G佈局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5G標準的積極參與者。目前,展銳已經組建幾百人的專業團隊,持續加大5G的全方位投入。此前展銳宣佈,將於2019年下半年推出5G商用手機。

曾學忠表示,希望在5G領域能夠與全球最頂級的行業巨頭站在同一起跑線,也非常有信心能做到這一點。

據介紹,圍繞企業戰略目標,紫光展銳在打造組織競爭力、企業文化,在研發投入、以及未來技術方向把握和人才引進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在研發投入方面,紫光展銳有超過4500名員工,其中90%是研發人員,充分說明展銳在研發上的投入力度。

在技術實力方面,展銳在技術上有深厚積累,目前專利已經超過3500項,比如雙卡雙待和多卡多待就是展銳發明的;展銳已五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包括特等獎一次、一等獎兩次。

在人才方面,2018年以來,展銳制定了更加豐富且多元化的國際人才戰略。目前,展銳的高管團隊有四類人才,第一類是過去十幾年在展銳成長起來的技術人才,他們跟隨著展訊和銳迪科的發展已經成為了展銳的中堅力量。第二類是頂尖技術專家,展銳的首席工程師就是美國人。這些技術專家將帶來美國的創新技術和企業發展的思考。為此展銳在美國聖地亞哥和硅谷成立了兩家研究所。第三類是國際化人才,比如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快速發展地區的的人才,他們對展銳的技術進步有非常大的幫助。第四類,展銳從國內外優秀半導體企業中引進了一批VP級的技術骨幹。

曾學忠表示:“一個企業的發展與戰略、組織、核心團隊密不可分。我們的團隊將為紫光展銳成為全球領先的芯片企業以及5G戰略的實現提供堅實的支撐。”

策略:三部曲

然而,國際芯片行業強者林立,紫光展銳要在5G時代跨越一大步,並不那麼容易。

曾學忠認為,借鑑田忌賽馬的思路,企業在發展中需要發揮自己的優勢,以更好的策略參與市場競爭,實現發展目標。對展銳而言,這體現為三部曲。

第一是手機領域“夯實中低端”。如前所述,展銳在低端手機芯片市場已經位於全球首位,在3G、4G入門級智能手機領域,展銳的優勢非常明顯。雖然中國在提“新中產”和“消費升級”,但從全球來看,低端或入門級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非常大,所以夯實中低端,發揮優勢並做好經營,是展銳的第一個策略。

第二,穩步進入中高端。隨著中國及全球的市場消費升級,展銳在中高端市場也加大了投入。今年5月,紫光展銳推出首款支持AI應用的八核LTE SoC 芯片SC9863,可以支持雙攝、三攝,實現AI運算與應用,能根據場景自動檢測識別。據介紹,已經有很多主流廠家使用這款AI芯片設計終端手機產品。

第三部曲,就是5G戰略,通過5G投入改變格局。事實上,每一代通信技術的發展對中國企業都是重要的機會,2G時代是國產廠家看著別人跑,3G時代國產廠家跟著跑,4G時代並肩在跑。4G時代,中國手機公司開始利用4G加大投入,所以華米OV(華為、小米、OPPO、VIVO)在4G領域的發展與海外企業快速拉開距離,造就了一批中國企業。

5G作為一項全新通信技術,給所有產業鏈公司提供了一個發展的契機。與4G、3G、2G時期相比,中國在5G標準的推進上更早,參與的力度也會加大。

事實上,在5G推動及國際標準的確立過程中,中國是重要角色。其中的一個體現是,幾十家中國頂尖企業或機構,包括設備商華為、大唐等;芯片製造商展銳、海思等;手機廠商vivo、OPPO等;以及運營商中國移動,作為3GPP(國際移動通信標準化組織)的合作伙伴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芯片賦能智能

2018年,因為AI賦能,甚至誕生了“智能產業”的新概念。8月22日,在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在演講中有一句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意指在信息化的世界中,一代表著芯片,它無處不在並且是所有技術的根基;二代表IT及CT技術;三包括萬物互聯、雲計算、大數據、AI、人工智能、智能產業,其中最核心的還是芯片。

“芯片界火花層出不窮,今年AI幾乎是最熱門的話題,”曾學忠說:“如果說智能改變生活,那麼芯片則可以賦能智能。”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對個人生活的改變才剛剛開始。

曾學忠回憶,此前自己曾針對手機提出過“四代”的說法:

第一代是摩托羅拉發明手機,從無到有,滿足了人類無所不在的溝通需求。第二代的王者是諾基亞,通過精美設計吸引用戶。第三代是蘋果,通過增加觸控改變了用戶思維模式,也改變了手機的設計方向。下一代是什麼?是理解,未來的手機將具有理解能力。

當前,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手機或是其他穿戴設備,抑或是智能音響、家庭入口,廠家都希望設備能儘量理解用戶。那什麼可以使AI最高效地發揮價值?

這就是芯片。未來手機和人最接近,芯片又是手機以及各種智能AI設備的核心部件。如果說鋼鐵是工業時代的基礎,那麼芯片就是未來全新智慧時代的基礎。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2018年,我想肯定是‘芯片年’。芯片是為智能化賦能的核心點,而紫光展銳在紫光集團的支持下,正在賦能智能化生活的道路上堅定前行。”曾學忠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