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在身邊——海城高蹺秧歌

非遺在身邊——海城高蹺秧歌

海城高蹺又稱海城秧歌,是集舞蹈、音樂、戲劇、雜技為一體的藝術形式,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非遺在身邊——海城高蹺秧歌

遼寧省鞍山市海城是遼南高蹺的發源地,關於海城高蹺秧歌最早的文字記載可見諸於清光緒年間出版的《海城縣誌》:"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牛莊古鎮三義廟就有高蹺、旱船沿街跳舞表演"。在清初,東北的海上貿易主要集中在遼南近海,隨後海城古鎮牛莊成為當時關內外物資集散地和遼東最早的水上商埠。隨著"闖關東"移民的湧入和遼南經濟貿易的發展,南北方的藝術也在海城得到了廣泛交流。當時秧歌會上的高蹺表演還只侷限於在蹺上耍刀弄棒,藝人稱其為"武蹺"。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城的民間藝人不斷探索、改進了傳統高蹺的藝術形式和技巧,把中國傳統的民間戲劇搬到高蹺上,逐步形成了海城高蹺獨特的火暴、歡快、潑辣、粗獷的表演風格。

非遺在身邊——海城高蹺秧歌

這位老藝人今年69歲,男士,活躍高蹺舞臺50多年,堪稱國寶級人物。

非遺在身邊——海城高蹺秧歌

演員可以踩著一米多高的高蹺翻跟頭。

非遺在身邊——海城高蹺秧歌

空中飛人,人拖人在空中旋轉。

非遺在身邊——海城高蹺秧歌

一個人可以承載著三個人的重量還能旋轉,驚歎。

非遺在身邊——海城高蹺秧歌

多人一起旋轉,歎為觀止。

非遺在身邊——海城高蹺秧歌

舞臺劇表演。

非遺在身邊——海城高蹺秧歌

滿面春風喜氣揚,

俏皮花旦逗鴛鴦。

油頭粉面為藝術,

東北秧歌好誇張。

非遺在身邊——海城高蹺秧歌

如果有機會,一定來欣賞一次海城高蹺,絕對讓您不虛此行。

非遺在身邊——海城高蹺秧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