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知曉:在世界的夾縫生存卻無人知曉

如果《無人知曉》給別的導演拍,會是怎麼樣的一個故事?或許會是帶有更強烈的情感表達的作品,但是我非常慶幸這個故事是被是枝裕和拍出來了。有一群孩子曾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從不曾被這個世界善待,他們在夾縫裡艱難成長,但是卻無人知曉。

人間慘劇有很多種,被遺棄的小孩獨自夾縫生存算是一種。是枝裕和的《無人知曉》就是講述了東京一個單親家庭,四個兄弟姊妹被母親拋棄後,獨自生活的故事。

無人知曉:在世界的夾縫生存卻無人知曉

談到日本導演,繞不過黑澤明、小津安二郎,也繞不過是枝裕和,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的是枝裕和,作品也都充滿著文學氣息,娓娓道來、人物塑造從不取巧而臉譜化,而是最大程度上還原一個真實人物的明暗面,作品總是帶著細膩平緩但又真實有力的力量。

如果《無人知曉》給別的導演拍,會是怎麼樣的一個故事?或許會是帶有更強烈的情感表達的作品,但是我非常慶幸這個故事是被是枝裕和拍出來了。

無人知曉:在世界的夾縫生存卻無人知曉

他在接受知日的採訪時提到為何當初會選擇《海街日記》拍攝時,曾說過:“本來想要拍原創作品,但是關於這部原作,剛剛讀完第一卷,我就想把他做成電影,不想被別的導演搶走。後來細想,或許是因為我自己喜歡拍被遺棄的孩子的故事,《無人知曉》是如此,這部電影也是。”或者這就是所謂命運的相遇,有些故事,即使你不用看更多的版本,你也知道,這個就是最好的了,那種叩動人心的感覺,是讓你無論過了多少年,都無法忘卻的。而也是這兩部電影,讓他兩度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無人知曉》的主演年僅14歲的柳樂優彌,也因此成為史上最年輕的戛納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無人知曉:在世界的夾縫生存卻無人知曉

《無人知曉》是改編自日本的真實事件——“西巢鴨棄嬰事件”,當時這件案件轟動全國,1988年,在東京西巢鴨的一個房子裡,人們發現了一具腐爛的兒童屍體和三個渾身髒兮兮已餓了很多天的兒童,而再深入調查下去,人們發現了更多讓人觸目驚心的事實,其殘酷程度,可以說,是枝裕和已經在電影中作了最大程度的改動。

是枝裕和很想拍這個故事,可是他等了十五年才開始拍攝這個故事,他有多想敘述這個故事,那麼他就花了多少的心血。這個故事難拍,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拍成一個人們在電影院抹完眼淚第二天就遺忘的故事,而且拉的時間線極長,加上沒有特別的故事高潮,整個過程更是難取捨到底該展現哪些細節。

而是枝裕和恰好擅長這種平緩的表達,他似乎比常人都懂得,哪些細節可以比孩子的眼淚更讓人揪心,除了細節,他在時間線上使用的技巧,也是這部電影成功的一大要素。

先說時間線,整部電影的時間線是被模糊的,沒有出現任何明確的日期。利用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是諸多電影隱晦得表達時間流逝的隱形時間線,而《無人知曉》則更精彩一點。從母親第一次離家一個月,到她第二次離家,承諾聖誕節會回來結果一去不復返這是讓觀眾感受到的第一次時長的概念。為了加深這種時間流逝的印象,他用了很多精妙的細節去讓觀眾形成記憶點。

第一次離家時給12歲長子阿明留下來20萬日元的生活費,照料三個弟妹,我們可以從長子花費的每一筆記賬感受每一天的過去,而阿明去找小妹小雪的兩個疑似生父(四個孩子都是同母異父)討要生活費可以知道阿明已經開始擔心生活費不夠。而有些細節,不僅是試圖讓觀眾感受到時間,也是讓電影中的孩子感受到,並再次反饋到觀眾的意識中:在電影裡母親第一次離家的前晚,心情很好得給長女京子塗了指甲油,京子的父親是個音樂製作人,所以京子有著修長漂亮,適合談鋼琴的雙手,京子很喜歡,而到一個月後母親回來,京子的指甲油已經全部脫落了,京子若有所思再去拿母親的指甲油,結果不小心掉落在地被母親斥責。這些都成為了一個記憶點來提示觀眾,這一個月的真實性。

而母親第二次離家後整部電影開始進入主線,四個孩子被母親遺棄,開始獨自生活,這一部分拉的時間線比之前的一個月更長,也用了更多的細節去展現,明顯的是失去了母親後,日益破敗的房子,從過去的溫馨乾淨變成一個徹底的垃圾窩。沒有母親剪頭髮,阿明他們的頭髮變得又長又油膩,包括房東的催繳房租,不斷出現的被小妹用來畫畫的停水停電通知單,越來越髒的鞋子,變破爛和不合身的衣服,開始去公園提水,上廁所、四個孩子各自種在小陽臺的植物的發芽和枯萎,都在讓觀眾從這模糊掉的時間裡真實感受到時間的流逝。

無人知曉:在世界的夾縫生存卻無人知曉

無人知曉:在世界的夾縫生存卻無人知曉

除了用在展現時間流逝上的小細節,更多用來展現孩子成長、孤獨和一些隱喻的細節更是不勝枚舉,又或者可以說,整部電影,都是這些小細節支撐起的真實感官世界。

長子和長女大概都是十一二歲左右的年紀,正是各種情感萌發和對世界開始有各種渴望的年紀。是枝裕和描寫長女京子的成長少一點,京子的慾望,簡單到讓人心酸,她開始想要上學,不想被藏在屋子裡終年不見天日,只有在洗衣服的時候才批准出去陽臺還要避免被人看見。她不再滿足於那臺玩具鋼琴,把每一筆零花攢起來只為能有朝一日能買到一臺鋼琴。

無人知曉:在世界的夾縫生存卻無人知曉

而對長子阿明的成長則著了更多的筆墨,而阿明這個角色也是整部電影的核心。母親走後,幾乎是他一人揹負起弟妹們的生存,對外界,母親也只宣稱只有他一個兒子,他比弟妹接觸了更多外面的世界,也更早得感受到母親的想要離開。他不是不知道母親逃去了哪裡,一種類似於被拋棄的傷害和對母親的愛的複雜感情,讓正值倔強時期的他掛掉打通的電話,每天去討要便利店過期的食物也不願去找母親要錢,讓她回來。

無人知曉:在世界的夾縫生存卻無人知曉

無人知曉:在世界的夾縫生存卻無人知曉

他第一次交到了同齡的朋友,也第一次失去了朋友,第一次用近乎討好的態度去留住這一時的同齡孩子都應該擁有的快樂,忘記自己肩上的重壓。第一次懵懵懂懂喜歡一個女孩,為了他把油膩的頭髮洗乾淨,去聞自己的衣服是否還有臭味,也第一次在喜歡的女孩子面前感受到羞恥,打掉女孩陪大叔唱K掙給他的錢。

無人知曉:在世界的夾縫生存卻無人知曉

無人知曉:在世界的夾縫生存卻無人知曉

無人知曉:在世界的夾縫生存卻無人知曉

關於孤獨,是枝裕和很懂得這是一種無法用外放的情緒去表達的東西,這些孤獨,鐫刻進整部電影中,從頭到尾,你都能感受到。一開始出現的小女兒小雪在白紙上用全新的蠟筆畫畫,到後來,一個外來的女孩進屋時踩到的只剩黃豆大小的蠟筆,小雪後面只能在水費單廣告單作畫,這些細節都在不斷提醒觀眾,這是被囚禁,被遺棄的孩子的孤獨。陪伴她們的,只有飢餓,只有無盡的重複和不見天日,只有生日,才會獲得出去逛逛的眷念。整部電影四個孩子都沒有流過一滴眼淚,也許是因為,他們從不懂得自己何其委屈和不幸,因為從未擁有過真正的正常生活。

無人知曉:在世界的夾縫生存卻無人知曉

故事的最後,小女兒小雪不慎從椅子上摔落死亡,阿明把她塞進行李箱帶出去,給她買了最愛吃的巧克力,帶她的屍體去看曾答應帶她去的飛機,然後在飛機場附近把她埋葬了,這一部分,是枝裕和做了更為溫情的改編,因為在真實案件中,小雪是被阿明的朋友活活踢死的,只因為餓極的小雪偷吃了他們的方便麵。

無人知曉:在世界的夾縫生存卻無人知曉

小雪搬進這個新家時是被藏進行李箱帶進來的,走的時候也是藏在行李箱被帶走的,甚至這個行李箱,因為長大了一些的她,差點就塞不進去了,諸如這些悲傷的細節隱喻,讓《無人知曉》成為一部你看過後,絕對難以忘懷的電影。

有一群孩子曾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從不曾被這個世界善待,他們在夾縫裡艱難成長,但是卻無人知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