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戊戌佛教劫:重塑回歸人性的普世價值

學誠法師戊戌佛教劫:重塑迴歸人性的普世價值

山東濟南禪修學佛弟子班:現代佛教修行趨向普世價值

當代諸人追求物質享受,恣情縱欲,無法自拔。此消彼長,物足神乏。世界性的精神危機也接踵而來。

人類經過長期的探索與研究,總結出了一些普遍適合各個國家與民族的共同思想和精神食糧。將其定名為“人類共同的普世價值”。

哲學上,普世價值是指:一些有限的,所有人類都認同的觀念的集合;泛指那些不分畛域,超越宗教、國家、民族等任何一個自詡文明社會的人類,是本於良知與理性皆認同的價值理念。

普世價值要良知與理性,同時又對全人類或大多數人類具有普遍實在意義與價值。我們把這些思想觀念統稱其為“普世價值”。

其中佛教思想成為了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

問題是,佛教是如何影響年輕人。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到底覺悟到了什麼?

各大宗教的教主既然創建了各自的宗教,可以確定的是他們都有不同的對人生、生命、宇宙的覺悟,這種覺悟,我們無法瞭解,只能通過修行,比如“靈性的修行”逐漸靠近和獲得,在沒有獲得這種覺悟之前,我們只能猜測,用語言和問題揣摩,試圖描述和表達,佛陀告訴我們,凡夫都可以通過修行最終覺悟。

出世價值以阿羅漢為代表,入世價值以菩薩為代表。

佛教講佛法面前眾生平等,基於緣起的佛法是一切眾生的規律,包括佛菩薩。這從最根本上徹底剷除了特權者。 對植物山水河流等自然環境,佛教認為大部分是其他界眾生的住宅,不能隨便破壞。對全人類或大多數人類具有普遍實在意義與價值。我們把這些思想觀念統稱其為“普世價值”。

研究普世價值就是為了構建普世文明,構建普世文明則是為了人類的共同生存和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