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摩托帝國破產 旗下土地使用權阿里拍賣上拍

“踏上輕騎,馬到成功”的廣告語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作為我國曾經的摩托車行業“龍頭老大”,中國輕騎集團對中國家庭來說可謂人人知曉的品牌,其前身濟南機動腳踏車廠1964年生產了我國第一輛輕便摩托車,84年輕騎摩托車長誕生,88年從日本鈴木引進生產線,93年濟南輕騎在上交所正式掛牌上市,當年營業收入高達33億元。鼎盛時期輕騎集團多次蟬聯全國銷售冠軍,僅“輕騎”商標價值就高達31.02億元,還擁有濟南輕騎、海南新大洲、輕騎海藥3家上市公司,500多家成員單位,員工達10多萬。

昔日摩托帝國破產 旗下土地使用權阿里拍賣上拍

上個世紀輕騎的輝煌似乎還在昨日,輕騎在窮途末路後,如今只剩下“一地負債”。

記者近期發現,北京市高院在阿里司法拍賣網掛出一則輕騎集團名下位於濟南市歷下區工業南路南興隆路西地塊土地使用權的拍賣標的。

據悉該標的系由中國進出口銀行申請執行導致,北京市高院於2018年7月27日的(2018)京執恢3號中恢復執行(2003)高民初字第919號判決書中確定的義務。該標的市場評估價為1974.22萬元,司法拍賣起拍價為1382萬元,而中國進出口銀行對輕騎集團享有的債權為一億元。

1992年,輕騎集團組建濟南輕騎股份公司(以下稱輕騎股份)併成功上市。張家嶺抓住時機,緊接著控股新大洲股份有限公司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1997年,張家嶺又借殼瓊海藥順利上市,進入醫藥行業。

隨後,張家嶺又先後收購兼併24家困難和瀕臨倒閉的企業,開展多元化投資,涉及農業、醫藥業、金融業、信息產業、汽車業等,一系列的併購擴張行為,使輕騎集團成了控股三家上市公司,擁有全資、合資、控股、參股子公司83家,資產15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輕騎集團的生產規模、品牌影響等達到巔峰。

98年,輕騎集團出現了經營的拐點。上市公司濟南輕騎營業收入逐年下降,98年為19億元,到2000年已經降為5.4億元,此時的淨利潤已經為-2.7億元。究其虧損原因,一是由於濟南市政府防治尾氣而對摩托車實行“禁牌令”導致銷量下降;二是隨著汽車產業的興起,摩托車行業進入夕陽產業;三是公司內部管理人員被認定為證券市場禁入者,高額罰款逼迫輕騎折價銷售衝擊了原有的價格體系,導致後來資金鍊斷裂。

走投無路的輕騎在2000年決定從外部引進資金,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可是後來合作雙方不歡而散。危機尚未解除,雪上加霜的是輕騎集團又被曝出挪用上市公司25億元事件,直至2002年輕騎集團全年虧損已經達34億元,上市公司濟南輕騎已經淪為ST輕騎,其另外兩家上市公司也相繼脫離了輕騎集團。中國輕騎集團是濟南市國資委全資設立的公司,面對輕騎這個爛攤子,濟南市國資委最後將劃給了背景雄厚的央企背景的中國兵裝集團。

中國兵裝集團對輕騎集團進行資產重組的過程中,查出並確認了輕騎集團違規處置累計損失高達36億元,雖然追回了幾千萬的國有資產,但還是九牛一毛。緊接著輕騎集團領導被“雙規”,高管落馬等負面消息不絕於耳。

此後輕騎的命運大家都知道,2011年湖南天雁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借輕騎殼上市,而輕騎原有摩托車業務退出資本市場。雖然輕騎和湖南天雁機械實現了資產置換,但仍舊留下了很多債務問題。

從裁判文書網上來看,除了中國進出口銀行,輕騎集團還對多數債權人存在債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