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餡餅變陷阱,尾單是誰在「挖坑」

旅遊餡餅變陷阱,尾單是誰在“挖坑”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國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遊消費也日益增長。全國各地旅遊市場迎來一片繁盛,旅遊經濟一片欣欣向榮。

有錢了,就喜歡去旅遊,這是大多數人的喜好。家在北京的馮先生和妻子就是如此,他們退休後,就打算去雲南,他們關注的一個主打旅遊尾單的微信公眾號推出6天5晚遊雲南旅遊團,並且只有2個名額,原價2000多元團費尾單價只需900元,並說明過程中沒有強制性消費。於是馮先生夫妻就決定下單這個尾單產品。

哪知,等他們經歷了之後,就發現遠沒有那麼簡單。怎麼回事呢?剛開始,旅遊行程安排的倒是挺好,雖也去了茶葉店、咖啡店,但並未強制購物。可是到後面時,導遊又把他們帶到了珠寶玉石店,原來這才是重頭戲。“我們每個人都被派了專人盯著,必須買,太便宜的不行,至少買上三五千元的珠寶玉石才能過關”馮先生介紹。迫於壓力,他們被迫購買了一塊5000元的珠寶。這趟旅遊回家,馮先生直呼被坑了,尾單消費套路太深,再不敢貪便宜了。

近些年,尾單概念流行起來,所謂尾單,就是指賣剩下的產品。但大多數情況,這並不是餡餅,而恰恰是陷阱。團隊旅遊一般要達到一定規模才能盈利,如果在一個時間段達不到則可能賠錢。一些旅行社在成團前預先大規模向航空公司、酒店等訂購座位、房間,承擔了銷售風險,所以在臨出發前幾天會著急以低價把少量餘位賣出去。

很多不良商家就是利用這個消費空子,讓有貪圖便宜心理的人群往裡面鑽,從中“坑”消費者,讓你有苦難言。這其中,套路太多,往往讓人防不勝防。尾單的價格往往大幅低於正常價格,有的甚至只有正常價格的一半,如此優惠力度很容易撥動遊客的消費神經。

在早期,尾單消費剛剛興起時,並沒有這麼多的“陷阱”,那時的尾單幾乎只是旅行社內部發動親朋好友購買,給與一定的優惠的方式。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東西演變地不再單純,經濟利益萌生各種醜態,因此市場上的尾單產品也就“魚龍混雜”了。

所以,尾單的外表雖然“包裝”的很美好,實則充滿整隱形消費,價格並不實惠。遊客在選擇的時候要儘量找正規、信譽好的旅行社,同時仔細閱讀合同約定,保留好事後維權憑證。消費者要提高自己的眼力,增強辨識能力,瞭解清楚市場的行情,欲購買產品的可信度、資質、別人的評價等等,多方考察慎重考慮。並提高自身的警惕性,不輕易相信一些廣告所言的誇大其詞。切記不能貪圖小便宜,消費者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改變貪小便宜的心理,這點至關重要,因為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