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開放型經濟在改革開放中實現跨越發展

青海新聞網訊 (本網記者 雒婷 報道) 9月10日,記者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改革開放40週年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改革開放40年來,我省開放型經濟建設走過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盪、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攻堅克難和艱苦創業相互交融、規模從無到有並且不斷髮展壯大的歷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商務系統立足自身優勢,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歷史機遇,堅持對外開放與深化改革相結合,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相結合,重點突破與全面發展相結合,著力建設對外合作交流平臺,著力打通全方位對外貿易渠道,著力拓展對外開放合作空間,在構建全方位、多元化、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上邁出了新的步伐,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升,為促進全省經濟發展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思想解放帶動制度變遷

改革開放40年來,全省人民思想觀念從僵化封閉到革新開放,從因循守舊到探索創新,思想解放帶動了制度變遷,盤活了要素資源,推動了經濟發展,提升了幸福指數,合力催生了青海各項事業取得巨大成就。

聚焦青海商務事業,省商務廳始終把解放思想作為推進開放型經濟建設的首要前提,堅持構建開放包容、勇於實踐、依法行政、主動作為的幹事創業環境,不斷深化對加快開放型經濟建設的認識,積極參與對外經濟合作交流;對政府、市場與企業之間的關係認知更加清晰,服務企業拓展市場的積極性不斷加強。

我省在北京、上海、武漢、香港等多地舉辦“青海商品大集”,在阿斯塔納世博會舉辦“大美青海”主題宣傳日活動,推介本地優質產品,提升青海品牌知名度;利用新媒體、新平臺推介青海特色優勢產業產品“走出去”的舉措不斷創新,充分利用青洽會、藏毯展等重要經貿展會,持續增加青海元素,認真講好青海故事,全方位吸引境內外客商“牽手青海”。

體制機制實現新優化

省商務廳始終把優化體制機制作為推進開放型經濟建設的關鍵環節,堅定不移推進“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簡政放權與職能轉變,取消和調整下放行政審批事項45項,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省和市州“兩個清單”全面建立,成為保留行政審批事項最少的省份之一。

積極推行外商投資項目核准制和備案制管理,對境外投資企業全面實行備案制管理。與商務部簽署了“省部合作協議”,牽頭省內相關部門建立了青海省對外貿易發展聯席會議機制。專門成立了“雙隨機一公開”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一整套相對完備的工作方案,梳理出“報廢汽車回收行業監督管理”、“成品油經營活動監督管理”等5類抽查監督事項,對兩市六州43家企業開展了隨機抽查,實現了抽查事項和檢查地區的全覆蓋,為推動貿易便利化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外貿發展躍上新臺階

2017年全省自營商品進出口總額達6.26億美元,與1980年自營初期的887萬美元相比,對外貿易額增長近70倍,年均增長11.2%。

近年來,商務領域大力實施“千萬美元潛力企業培育計劃”和“出口自主品牌培育計劃”,著力調整進出口商品結構,努力改變以往高耗能產品占主導地位的出口格局,大力發展新能源、特色農畜、特色文化等新領域產品進出口,其中鹽湖化工、新能源、祁連玉石等產品首次出口;關鍵設備、核心零部件、初級原材料和肉類進口大幅增長;成功引進迪士尼樂園專屬玩具生產加工企業,加工貿易產品種類不斷豐富。

我省先後打造6個具有國際知名度的行業性國際品牌,已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外貿企業10家,獲得青海省著名商標的外貿企業10家,獲得國際認證或行業內認證的的外貿企業6家。

與此同時,我省深入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2017年與113個國家和地區實現貿易往來,對日本、美國、巴基斯坦、澳大利亞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額超千萬美元。

雙向投資取得新成效

利用境內外資金規模不斷擴大,我省商務系統堅持注重發揮行業協會,異地商會的作用,加強與商務部投促局、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以及相關駐中國使領館的溝通合作,通過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網上招商、會展招商等新型招商方式,不斷提升吸引外資效率。

截至2018年6月底,累計審批外商投資企業622家,投資總額103.32億美元,合同外資51.6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8.94億美元。投資項目涉及鋰電池上游產業、風電場開發、民族服飾用品、針紡織品等多個領域,其中引進外資融資租賃公司、期貨公司及外資電影放映公司,填補了我省在金融和高端服務業無外資的空白。

同時積極推進對外經貿合作、投資建設、勞務合作和人文交流等多方面合作,先後與29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合作項目,項目涉及農業種植、礦業開採、生物科技、酒店管理、物流、房地產、貿易等行業。截止目前,全省對外承包工程企業達10家,2011年至2017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累計約13.64億美元,增長7.5倍;截止2018年6月,曾在我省備案、核准的對外投資企業79家,中方協議投資額18.54億美元,其中1000-10000萬美元之間企業10家,1億美元以上企業4家。累計派出各類出國勞務人員6700人,主要從事工程建設、地質勘探、農業種植、漁業加工、印刷制本、設備安裝、紡織等工作。

我省還與聯合國駐華系統簽署《共同推進在青海省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開展合作意向書》,在我省實施了“一個都不能少:從承諾到行動,在中國青海建設包容性健康城市和社區”綜合項目。累計接受國際多雙邊無償援助項目617多個,受援金額約2.3億美元,每年均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平臺建設獲得新發展

省商務廳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響亮品牌”要求,積極打造永不閉幕的藏毯展,連續成功舉辦15屆“中國(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展會榮膺“改革開放40年,40個品牌展覽會”殊榮,成為全國獲此殊榮的唯一地毯類專業展會。2018年藏毯展再創歷史新高,34個國家和地區的223家企業參展,國際參展商比例高達60%,“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展客商成為境外主要參展力量,參展國家和企業分別較上屆增長25.9%和26.7%,展會現貨交易合同訂單和意向簽約額近2億美元,現貨交易額8300萬美元,比2017年增長約4.3%。

“青海元素”更加凸顯,首次將藏醫藥文化展示、各市州特色商品引入展會。著力推進貿易平臺、國際營銷網絡和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三項建設”,建成國際營銷網點15個、綜合性進口商品展銷平臺12個,2個國家級和5個省級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加快了我省特色產品走出去步伐,豐富了老百姓多元化的購物需求。

口岸建設取得新突破

2006年,國務院正式批准青海省西寧航空口岸對外國籍飛機開放,2012年8月1日,西寧至臺北直航航班順利執飛,標誌著我省至境外直航航線的正式開通,實現了新的跨越。十幾年來,按照一類口岸的標準,我省先後投入了1.25億元資金加大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建成邊防部隊營房及辦公大樓、口岸聯檢綜合樓、T1國際航站樓改造及配套設施、國際貨運臨時場所和口岸檢驗檢配套工程等項目,口岸基礎設施的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升。2016年10月,青海曹家堡保稅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關運營,填補了青藏地區海關保稅監管場所的空白,截至2017年底,該中心進出口報關單貨值1287萬元,監管貨物34.75噸。

同時,針對我省多民族聚居的特點,為幫助做好民族團結工作,保障各民族出行方便,在多方協調努力下,我省先後開通西寧至曼谷、首爾、臺北、香港、東京、吉隆坡、麥地那7條國際(地區)航線。航空口岸從最初保障國際(地區)航班3架次/年,進出境人員189人次,猛增加到2017年的929架次/年,進出境人員3.4萬餘人次。自國際航線開通以來,共保障國際(地區)航班2593架次,驗放出入境人員122446人次。特別是2016年9月開通的西寧—麥地那朝覲直航包機,每年保障2200名穆斯林群眾前往麥地那朝覲,結束了我省穆斯林群眾長期以來依靠省外機場出入境朝覲的歷史。

近年來,為積極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我們會同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青藏分公司,依託現有的鐵路物流設施,創新口岸監管模式,正式開行了我省首趟西寧—比利時安特衛普中歐班列,填補了青藏高原無中歐班列的歷史空白。2017年,我省又先後開通了2列中歐班列,搭建了青海與世界交流溝通的新通道。同時,積極推廣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運用工作,2017年8月成功通過“單一窗口”標準版完成申報貨值8萬美元的藏毯。截止目前,青海省已在標準版上完成806票業務申報。

省商務廳副廳長李雅林表示,未來,全省商務系統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落實“五四戰略”為主抓手,以實現“一優兩高”為總目標,牢牢把握青海發展的最大機遇,時刻牢記青海的最大價值,不斷挖掘青海的最厚底蘊,緊緊抓住青海的最強動力,始終沿著青海的最佳路徑,繼承發揚青海最寶貴財富,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紮實有效的工作措施,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而不懈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