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胎教,這裡有你不知道的

近些年來,胎教一詞盛行,很多人認為胎教是由歐美傳入中國,是一個外來詞彙,然非也,胎教一詞是中國“”土生土長”的詞彙。

關於胎教,這裡有你不知道的

最早由誰第一個進行胎教,已不可考,胎教一次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那時候的胎教的主要含義就是孕婦必須遵守行為道德規範,孕婦的語言及行動能給胎兒帶來影響,胎兒的情緒以及言行會被母體同化,因此,孕婦必須遵守禮儀,給胎兒帶來良好的環境氛圍。

關於胎教,這裡有你不知道的

到了漢朝時期,儒家典籍上有明確記載:“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太史持銅而御戶左,太宰持鬥而御戶右。”這是描述王室中,王后懷孕7個月做早教的情形,這裡面的“銅”和“鬥”都是古代的一種樂器,由此可見,漢代典籍中所描述的胎教跟今天我們所講的胎教有類似的地方,比如給嬰兒聽輕音樂等。

關於胎教,這裡有你不知道的

南北朝時期,著名作家顏之推寫成中華名族歷史上第一步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著作——《顏氏家訓》,著作的教子篇提倡,教育子女,應越早越好,早到什麼時候呢?就是孩子尚未出生,還在母體,就可以進行教育了。原文說道:“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斜視,耳不妄聽,聲音滋味,以禮節之。”意思是說,古時候聖王胎教,在懷孕三個月的時候,就要搬出皇宮,到其他宮室居住,眼睛不要看不該看的東西,耳朵不要聽胡言亂語,聽得音樂和日常飲食,都要受到禮儀的節制。由此可鑑,胎教在我國曆史悠久,根據現代人的研究,胎教也確實有其科學道理之所在。

關於胎教,這裡有你不知道的

胎兒尚在母體,就要給胎兒營造一個良好的發育環境,出生以後,再加以教導。一個母親的道德品質,深深的影響著孩子,因此,教育孩子要乘早,胎教也是非常有必要。由古人觀之,胎教不僅是給孩子聽聽音樂,背背古詩那麼簡單,母親擁有良好的品性,是胎教之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