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西雙版納 各少數民族和諧共生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我國雲南省最南端,是雲南省下轄的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地處北緯約21°10’,東經99°55’至101°50’之間,屬北迴歸線以南的熱帶溼潤區。東西面與江城縣、普洱市相連;西北面與瀾滄縣為鄰;東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別與老撾、緬甸山水相連,鄰近泰國和越南,與泰國的直線距離僅200餘公里。東距太平洋的北部灣400多公里,西距印度洋的孟加拉灣600餘公里。邊界線長達966.3公里,約等於雲南省邊境線總長的1/4。


美麗的西雙版納 各少數民族和諧共生


“西雙”是傣語“12”的意思,“版納”是指比縣小一些的行政區域,“西雙版納”意為“十二個行政區”。西雙版納,古代傣語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樂土”,這裡以神奇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於世,是中國的熱點旅遊城市之一。每年的潑水節於4月13-15日舉行,被譽為“東方狂歡節”。


美麗的西雙版納 各少數民族和諧共生


公元前109年以前,今西雙版納為古代傣族聯盟國家“勐達光”(漢譯“哀牢國”)屬地。公元前109年,漢朝征服滇國及昆明、嶲等部族設益州郡,將勢力伸入“勐達光”(哀牢國)境內設縣(據點),“勐達光”忙於應對漢朝、放棄部分屬地;今西雙版納成為自由地。公元1729年,清朝分車裡宣慰司瀾滄江以東六“版納”地設普洱府。截至2010年,西雙版納轄1個縣級市、2個縣: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州政府駐景洪市。


美麗的西雙版納 各少數民族和諧共生


西雙版納年平均氣溫在18~22℃之間,最冷月均溫8.8~15.6℃。長夏無冬,秋春相連且為期較短。西雙版納年日照時數長,季節分配較均勻,氣溫年較差不大,日較差則較大。西雙版納有明顯的乾溼季之分,年降水量在1193.7~2 491.5毫米。其中盆地稍低,而山區略高。溼季降水佔2013年總量的82%~85%,7~8月份月降水量皆在250毫米以上,最少的2月份降水量只有20毫米。但是,乾季降水少卻霧濃露重,提高了乾季溼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降水不足。


美麗的西雙版納 各少數民族和諧共生


西雙版納有中國唯一的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氣候溫暖溼潤,樹木蔥蘢,蔓藤盤根錯節,不少珍禽異獸,如亞洲象,犀鳥,孔雀,黑冠長臂猿都生活在這片熱帶叢林裡。而西雙版納特有和稀有的植物中有望天樹、紅光樹、雲南肉豆蔻、四藪木、黃果木、胡桐、美登木、三尖杉等等。

西雙版納總人口約83萬餘人,居住著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彝族、布朗族、基諾族、瑤族等13個民族 。其中,傣族是主體民族,約30萬人。


美麗的西雙版納 各少數民族和諧共生


傣族人民世代居住在版納,由於臨近老撾、緬甸等佛教國家,上座部佛教在這裡深入人心,處處可見充滿東南亞風情的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傣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也有自己的歷法。傣醫不僅具有較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還有自己的醫學典籍。傣家的民居——竹樓也具有美觀和實用的特點。傣族的服飾、串姑娘、丟包和江邊沐浴的風俗都是別具一格的,傣族歌舞在雲南民族歌舞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水在傣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而且他們十分在意保持水源的清潔。傣家寨子裡都會有一口裝飾得十分漂亮的水井,從水井經過,一定不能往裡面扔東西。除了信仰小乘佛教外,傣族還保持著一些本民族的原始信仰,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會有很多的祭祀活動,外人是不允許參觀的。他們在進行祭寨神的活動時,更不允許外人入寨。


美麗的西雙版納 各少數民族和諧共生


傣族禁忌

1、水在傣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在意保持水源的清潔。傣家寨子裡都會有一口裝飾得十分漂亮的水井,從水井經過,一定不能往裡面扔東西。

2、除了信仰小乘佛教外,傣族還保持著一些本民族的原始信仰。在日常生活中,傣族會有很多的祭祀活動,外人不允許參觀。傣族在進行祭寨神的活動時,更不允許外人入寨。

3、傣家人的臥室是不容許外人窺視的,要是看了的話,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門女婿,或者是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人也要在主人家服役三年。

4、傣家樓上客廳中有3根主要的房柱,2根是在臥室與客廳並排分開的,1根是火塘旁邊的,火塘邊的柱子是傣家人的頂天柱,絕對不能倚靠。

5、投宿在傣族人家,夜裡不能吹口哨,也不要隨便挪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不能從三腳架上跨過,也不能用凳子做枕頭。

6、如果看到竹樓門口有用竹子編成“米”字形的標誌,說明這家有產婦,這種時候,是不歡迎外人到家裡來的。

7、如果看到竹樓門掛著一個裝水的竹桶,而且在水中放有樹葉,說明這家新喪。出門時,主人會往你頭上灑水,這是為了驅走邪魔。


美麗的西雙版納 各少數民族和諧共生


布朗族是一個主要分佈在西雙版納州的民族,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信奉小乘佛教,布朗男性有紋身的習俗。

布朗族禁忌

1、在登上布朗族人家的竹樓時,要先脫掉鞋子或換上拖鞋,不能進入他們的裡屋。

2、布朗族家家都有自己供奉的家神,通常是用芭蕉葉、甘蔗葉或者蠟條等物包裹著的,供奉在堂屋內的柱上,外人不能觸摸。

3、外人不能觸摸布朗族男人的包頭帕,那是布朗族男人尊嚴的象徵。

4、不能觸摸布朗族村寨裡的寨神“得那曼”,“得那曼”通常是在寨子中央豎著的一根木樁,周圍壘有石塊。

5、不能在寨神附近大小便。

6、布朗族的祭祀活動不允許外人參加,活動中布朗族會在寨門外掛有篾盤或木刻等物。

7、布朗族對村寨周圍的參天古樹懷有敬畏,認為那是神樹,不要在樹的附近做不雅之事,不要採摘樹葉。

8、如果參加布朗族的婚禮,在主人家門口,新郎和新娘會各持水壺和毛巾,你要在他們的幫助下洗過手,才能入席。


美麗的西雙版納 各少數民族和諧共生


基諾族是中國56個民族裡最後被認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景洪市周圍的基諾山寨,這是一個有著悠久的製茶歷史的民族。“基諾”是尊敬祖先或舅舅的民族,過去有住長房的習俗,一家人以父系為中心,同住於一個大房子裡,這種風俗現在已改變。基諾族的服裝全部以自織的黑、紅、藍色條紋上布製作,男子穿無領對襟白衣,配以肥褲;婦女喜著白色有圖案的背心,挽發高髻,帶著角形尖帽,身披大麻布袋。男女都帶手鐲、耳環,並以大耳環作為勤勞、勇敢的標誌,戀人們喜歡互送花朵,插在對方的大耳扎裡,以示愛慕之情。

基諾族禁忌

1、每年的農曆六月間,基諾寨子有一次歷時3天的祭祀活動,這期間,外人是不被允許進入寨子的。

2、看到基諾人家大門上插著兩枝帶葉的桐枝尖,表示這家剛生了孩子,最好不要貿然進入。孩子滿月的那天,也謝絕外人進門。

在西雙版納生活著的傣族和布朗族都信奉小乘佛教,這兩個民族的男童都要出家,在佛寺裡過一段出家修行的生活,這也就是在西雙版納隨處都能看到佛寺和佛塔的原因。佛寺、佛塔是西雙版納州一道特別的人文景觀,民族風情和歌舞是西雙版納另一個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觀。西雙版納在歷史上就是信奉佛教的地區,佛教對生活在這裡的傣族和布朗族的日常生活和風俗習慣都有明顯的影響,村村寨寨幾乎都有佛寺和造型如紡錘的佛塔。有統計數據顯示,西雙版納州內有佛寺550多座,佛塔150多座,堪稱全國之最。

除了傣族的孔雀舞之外,像腳鼓舞、章哈調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傣族歌舞。愛伲族的咚巴叉、竹筒舞,布朗族的彈唱和基諾族的大鼓舞也各具特色。


美麗的西雙版納 各少數民族和諧共生


潑水節是西雙版納傣族的新年,傣語稱為“桑堪比邁”,也是傣家最隆重的節日。節日期間,人群湧動,有賽龍舟、放高升和孔明燈、潑水狂歡和趕擺等活動,其中丟包、民族歌舞、鬥雞、剽牛是活動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在舉行潑水活動的那一天,少女是被潑的重點,不論是當地人還是外地人,據說,被水潑得最多的那個姑娘說明喜歡她的人最多。

潑水節是西雙版納傣族的新年,傣語稱為“桑堪比邁”,也是傣家最隆重的節日。節日期間,人群湧動,有賽龍舟、放高升和孔明燈、潑水狂歡和趕擺等活動,其中丟包、民族歌舞、鬥雞、剽牛是活動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在舉行潑水活動的那一天,少女是被潑的重點,不論是當地人還是外地人,據說,被水潑得最多的那個姑娘說明喜歡她的人最多。

關門節和開門節傣語稱“毫瓦薩”和“凹瓦薩”,是傣族僅次於潑水節的重大節日。節日期間,各傣族村寨的佛教信徒都要帶上鮮花、蠟條、錢幣以及美食等前往佛寺,進行盛大的“賧佛”活動,夜裡,要放煙花、孔明燈等,各個佛寺還要舉行賽鼓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