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75野戰炮:兩次大戰裝備情況(上)

兩次世界大戰中的裝備 與使用情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 這門炮已經存在了17個年頭,但直 到這場戰爭爆發,性能上出其右者 的同類仍未出現。事實上,由於將 這門炮視為“鎮軍之寶”,當法國 人在1914年8月開始對德國人展開 “復仇之戰”時,1897年型75毫米 速射野戰炮(以下簡稱“法75”) 已經成為了法國炮兵的全部——除 了22個連的海岸炮兵外,1 000多 個4門制野戰炮兵連的4 100門“法 75”便是法國炮兵的全部了,以至 於我們完全可以將這門炮視為法國 炮兵本身。而隨著戰爭進程的不斷 延伸,軍方對“法75”野戰炮的需 求量更是直線飆升,以至於皮託兵 工廠的那點產能很快變得杯水車 薪,國營的布爾日兵工廠、沙託魯 兵工廠、聖艾蒂安兵工廠以及私營 的施耐德兵工廠先後加入了生產的 大合唱,在整個戰爭中,“法75” 的產量因此高達17 500門。與“法 75”裝備和生產數量相對應的,自 然是天文數字般的彈藥問題。不過 與火炮的生產不同,戰爭一開始, 大部分75毫米炮彈的生產就委託給 了私人企業——這其中包括汽車業 巨頭雪鐵龍,對於炮彈生產,他的 組織管理才能得到了極大的發揮, 不僅使炮彈日產量創下5萬枚的紀 錄,而且由於組織得當,使婦女也 可參與工作,從而讓更多的男人可 以抽身參戰。


法75野戰炮:兩次大戰裝備情況(上)


不過,僅僅是大量的私人企 業參與還並不能滿足前線的需求。 大戰爆發的時候,法國陸軍炮彈總 庫存量還不到500萬發,更誇張的 是,如果詳細計算法軍炮兵主力的 炮彈庫存量,每一門炮可發射的彈 數甚至不到1 300發,相較於“法 75”的驚人射速,全法國的75毫米 炮彈可以在2小時內射光。法軍只 有這一點點的炮彈庫存量,是因為 戰前推算每月最高消耗彈藥數為10 萬發,因此500萬發炮彈足夠讓法 國打4年,但沒想到僅僅在1914年 開戰後的短短几個月,法軍的月平 均耗彈量就達到了90萬發。無奈之 下,在1915年3月,法國政府只得 與很多所謂的“承包商”簽約,大 量的手工作坊也加入了“法75”的 炮彈生產。然而,在利益的驅使 下,有些奸商開始偷工減料,其結 果造成了彈藥的品質嚴重下降,很 多前線的“法75”在射擊時莫名其 妙發生了大量炸膛或是難以抽殼的 事故,以至影響到了火炮本身的聲 譽和軍隊的士氣。為了解決這個棘 手的問題,法國陸軍派出此時已經 升任上校的德維爾來負責監督彈藥 的生產品質。事實證明,德維爾上 校對此很有一手,在弄清造成彈藥 質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後,德維爾上 校改進了生產流程,並將其整理為 一份半官方的說明文件下發給各個 承包商,這使75毫米彈藥質量下滑 的勢頭總算被抑制住,“法75”又 成為一種倍受士兵信賴的可靠武器 了——“75小姐”的暱稱開始響徹 世界。

單就火炮的裝備規模和彈藥 消耗而言,貫穿整場戰爭始終“法 75”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要客 觀評價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實 際戰場價值,卻是一件困難異常的 事情,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視角, 做出了太多不同的解讀。不過,我 們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在馬恩河會 戰和凡爾登戰役中,“法75”發揮 了決定性作用。1914年8月~9月的 馬恩河會戰,是“法75”第一次也 是最後一次按照戰前已經被反覆推 敲的戰術被投入使用。“日子一天 天過去,對時間的消逝已經麻木, 進攻、防禦、反擊交替,屍體在塹 壕間如山丘般隆起。”這是描寫第 一次世界大戰的名著《西線無戰 事》中的片段,它再現了吞噬無數 生命的塹壕戰景象。然而,在大戰 剛啟的馬恩河戰役時,事情還不是 這個樣子——最初的戰鬥仍是運動 戰和進攻戰,而“法75”正是為這 樣的戰鬥而設計的。


法75野戰炮:兩次大戰裝備情況(上)


1914年9月4日,法軍偵察機發 現克魯格的部隊從巴黎東北擦過, 由西向東移動,巴黎城防司令加利 埃尼馬上意識到機會來了,“繞開 巴黎的德國人把自己的側翼送給了 我們”,他決定儘快對德軍暴露的 右翼展開側擊。加利埃尼將自己的 部署電告霞飛,並建議在德國第1 集團軍必經的巴黎東郊馬恩河進行 一次會戰。9月5日,克魯格的德國 第1集團軍在向第2集團軍靠攏的過 程中遭到法國第6集團軍的阻擊, 雙方發生激烈的交戰。就在德國第 1集團軍和法國第6集團軍打得難解 難分之際,法國第5集團軍和英國 遠征軍的6個師突然於9月6日凌晨 在馬恩河北岸發起全線反攻,幾萬 名法國士兵推著上千門“法75”向 德國人撲來。法軍要求其速射炮必 需能夠在發現敵人的瞬間——無 論對手是一群步兵還是一個炮陣 地——以最高射速發射3發炮彈去 “窒息”敵人。法軍相信這樣猛烈 而快速的射擊,可以軟化任何敵人 的抵抗意志,從而使接續蜂擁而來 的法國步兵可以輕鬆佔領陣地,擊 潰敵人。也許這種戰術在後來飽受 質疑,但至少在馬恩河會戰中卻實 實在在地收到了效果,後來成為法 國陸軍總司令的羅貝爾·尼韋爾將 軍也因此一戰成名。


法75野戰炮:兩次大戰裝備情況(上)


尼韋爾出生於一個具有長期軍 事傳統的家庭,他進過索米爾的騎 兵學校,後來又改學炮兵,成績優 良。大戰開始時,尼韋爾的軍階是 中校,在馬恩之戰期間,他的炮兵 背景得到了用武之地——他命令他 那些極為訓練有素的炮兵推著“法 75”與步兵一起穿過被破壞的防線 向前推進,向德軍的部隊進行近距 離射擊……結果在如注的彈雨中, 德國第1、2集團軍先後崩潰,德軍 戰前制定的速勝計劃被粉碎,法國 人則保住了巴黎,避免了軍事上的 全面崩潰,重新組織起一條新的防 線,使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線戰場 形成膠著態勢。而到了1916年的凡 爾登戰役,雖然戰局早已由最初的 運動戰轉向泥濘血腥的塹壕戰,但 “75小姐”作為一種萬能火炮,中 流砥柱的作用卻仍然無庸置疑—— 從1916年2月21日到9月30日,超過 250個炮兵連的1 000多門“法75” 不分晝夜地以任何方式向德國人傾 瀉著怒火,整整1 600萬發炮彈被打 了出去,也正是這場戰役將“75小 姐”的聲望推到了頂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