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佛門居士的白居易

作为佛门居士的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白居易在十六歲時帶著自己的詩稿,到了京都長安。老詩人顧況看到這位不速之客的姓名有「居易」二字,便很恢諧地說:「長安米貴,居住不易!」及披卷讀到《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大為驚奇,拍案稱絕,馬上改變語氣,鄭重地說:「能寫出這樣好的詩句,『居』下去是不難的,剛才我是同你開開玩笑罷了。」從此,白居易的詩名大振,也多了一個「長安居易」的別號。

白居易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居士。他從青年時期起,即禮佛、敬僧、讀經、參禪。到了晚年,更「除卻青衫在,其餘便是僧」。

白居易自述「予棲心釋梵,浪跡老莊」,又說「外以儒行修其身,內以釋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風月歌詩琴酒樂其志」。嘗作贊:

十方世界,天上天下,

我今盡知,無如佛者。

堂堂巍巍,天人之師,

故我禮足,讚歎歸依。

白居易師從馬祖弟子香山如滿禪師,所以他特意在香山「結香火社」,臨終更囑託家人把他「葬於香山如滿師塔之側」,可見他對佛門的因緣之深。

他曾一度為江州司馬,建立草堂於廬山遺愛寺,「與湊、滿、朗、晦四禪師,追永、遠、宗、雷之跡」。

白居易官杭州太守時,也有不少方外的師友。他與鳥窠禪師一番問答,已成為千古公案.

元和年間,白居易出任杭州太守,結交了不少方外師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鳥窠禪師。禪師本號道林,因他常在西湖北秦望山上的一棵老松樹上居住,如鳥兒一般,故此時人稱之為鳥窠禪師。禪師所住的那棵樹上還有一個喜鵲巢,故人們又常稱他為鵲巢和尚。

白居易見禪師住在樹上,便說:「禪師你住的地方太危險了。」鳥窠回答:「白太守比我更危險。」白居易心中奇怪,忙問:「弟子官位在身,為國家鎮守山河,有什麼危險呢?」鳥窠禪師回答:「正因你官位在身,所以才終日忙碌,昧了靈性,這還不危險嗎?」白居易一聽,知道禪師是在講佛教的大道理,遂接詰問道「禪師,如何是佛法大意呢?」鳥窠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大笑道:「這句話,三歲小孩也知道。」鳥窠回答:「雖然三歲小孩都知道,但是八十老翁都不一定做得到。」白居易一聽,歎服不已。後來白居易在西湖之畔造了一座竹閣,與鳥窠禪師所住的古松儘量接近,以便朝夕參訪問道。

白居易和靈隱的韜光禪師,來往也極密,他的詩句石刻,現在還保存在韜光庵。

此外,白居易還悉心淨土。他曾在長慶寺受八戒,勸一百四十八人結上生會,行念彌勒名,坐想彌勒容,願生兜率。

到了晚年,患風痺疾,遂專志西方求生極樂。他舍錢三萬,畫西方變相一軸,題願詞曰:

極樂世界清涼土,

無諸惡道及眾苦;

願如我身老病者,

同生無量壽佛所。

白居易到了最後幾年的生活,辭去官職,盡遣侍妾,居香山專修唸佛三昧,他寫了首唸佛偈

餘年七十一,不復事吟哦,

看經費眼力,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彌陀。

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

終饒忙似箭,不離阿彌陀。

達人應笑我,多卻阿彌陀;

達又作麼生?不達又如何?

普願法界眾,同念阿彌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