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兄弟並不是你看的那樣,如今復甦上揚,該出手時別含糊

俗話說,華誼兄弟進入2018年的下半年,流年不利,按照王中磊的說法,今年是華誼兄弟的本命年,也是大小王總必須跨過的關。截取華誼兄弟近期全部交易日的盤口數據,事實證明,華誼兄弟股價已經復甦,並重新成為日交易量超過2億的活躍股票。謠言止於智者,看來不管什麼大V沒有實錘,吃瓜群眾也會審美疲勞。

華誼兄弟並不是你看的那樣,如今復甦上揚,該出手時別含糊

7月16日,滬指震盪走低,收盤小幅下跌0.61%,收報2814.04點。兩市合計成交3254億元,從A股的歷史走勢看,在前期出現大幅度調整的情況下,股市往往會在較短時間內出現快速反彈。此前,華誼兄弟股價曾一度探底5.73元,隨後受到華誼兄弟自持H計劃的利好影響,快速反彈重回6元關口。進入7月,華誼兄弟股價持續上揚,7月3日當天甚至衝高到6.56元高位。經歷小幅震盪後,17日,華誼兄弟再度迎來大幅漲勢,股價一度衝高到6.63元,較開盤價上漲接近8%,接近於漲停,數據顯示,交易量從前一天的1.3億猛增到3.77億,是影視大盤中上漲速度最快的股票之一。從目前交易量看,華誼兄弟依然是創業板市場中較為活躍的股票之一,這從側面實證華誼兄弟已經走出陰霾,有證券機構分析指出,前期壓制的市場情緒因素已經出現逆轉,反彈行情正在開啟中。

早些年的時候,華誼兄弟高管曾對外宣佈,華誼兄弟要在保持電影業務核心地位的同時,尋求多元發展。在2014年就提出要進行戰略轉變,當時提出要在加快電影業務的同時,開闢華誼兄弟新的業務增長點,也就是現在看到的華誼兄弟實景娛樂板塊。

在華語電影界,華誼兄弟是首個效仿迪士尼“電影+樂園”模式的中國影視企業,該項目也是華誼兄弟第一個自主運營管理的項目,其核心模式類似於迪士尼的“合資模式”。由華誼兄弟與合作伙伴合資建設,合資企業負責項目的開發、持有和管理事宜,並有項目公司委託華誼兄弟的管理公司進行項目日常運營管理,以期更直接參與項目的效益分配。

華誼兄弟CEO王中磊曾表示:華誼兄弟從2011年開始涉足實景娛樂領域,是中國最早佈局實景項目的中國影視企業,看中的正是迪士尼樂園、環球影城已經被驗證過的成功發展軌跡。華誼兄弟實景娛樂以走輕資產路線為主,沿用迪士尼樂園和環球影長的早期輸出模式,以品牌授權和知識產權入股項目,包括前期的品牌授權、IP輸出、建設期的指導規劃和後期的管理運營。年報顯示,華誼兄弟2017年實景娛樂主營業務收入達2.8億元。

這些年,華誼兄弟自持電影知識產權為主題的電影文化體驗項目,在國內各地四處開花。華誼兄弟的實景娛樂產品形態分三種:電影小鎮(文化旅遊)、華誼兄弟電影世界(主題遊樂)、華誼兄弟文化城(文創園區、拍攝基地)。

以7月23日即將開業的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為例,這個項目是華誼兄弟首個以中國文化為內核的電影主題公園,取材於七部華誼兄弟電影,打造五個主題區域,園區內共有34個遊樂項目,11個精彩紛呈的演藝秀,24個特色餐廳和48個主題商店。這些數字就意味著,龐大的投入背後映襯的是華誼兄弟對標迪士尼和環球影城的決心,也是中國影視文化企業與國外大牌在實景娛樂方面比肩的重要代表。從迪士尼實景帝國到環球影城的線下主題公園為例,許可經營模式和合資模式,是其主要的商業運營管理方式。

華誼兄弟並不是你看的那樣,僅有電影而已。

如今有位知名人物鬧騰了這麼多個月,沒實錘,其他跟風的C粉不懂也就算了,還各種散播謠言。關於華誼兄弟的實景娛樂,其實官方早就進行了澄清,他們的商業模式是品牌授權,也就是說,例如電影世界也只是擁有華誼的授權,並不完全歸華誼所有啊。

不管如何,看現在的走勢,該出手時就出手,跟著華誼不會錯的,如今黎明的曙光已經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