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信訂閱號改版說起

尋找動機是一件好玩的事,雖然結果可能喜樂參半。

今天傍晚,訂閱號改版了:從以「關注主體」為中心,轉為以「文章內容」 為中心。

說人話就是:更像微博和今日頭條了。

从微信订阅号改版说起

有朋友義憤填膺,分享了張小龍之前的言論:微信訂閱號不會做信息流,只會逐步改善閱讀效率和體驗。

很明顯,被打臉了。

但在商業上,一以貫之並不重要,活著並盈利,才對得起自己和旁邊的兄弟。

事實上,這一兩年來,訂閱號面臨的壓力真的不小。微博的活躍度開始回升,今日頭條瓜分著巨大流量,更可怕的是抖音,簡直是時間黑洞。

人的時間就那麼多,彼長,必定意味著此消。

面對失守的城池,要麼堅守並看著凋零,要麼追擊背水一戰。

作為平臺,要激活閱讀量,必須從供求兩個角度入手。

1. 供給方層面:激活創作者。

大號肯定不會放棄,畢竟它帶來了可觀的盈利;而小號們則苦苦掙扎,甚至選擇慢慢淡出——那就從他們入手!

信息流一來,同一時間發送,你跟大號一起被推送給關注者,你的頭像很小,你的標題和頭圖很大。於是,競爭圍繞內容,自然又有了機會。

機會意味著生機,生機帶來了迴歸。

2. 需求方層面:減少點擊的負擔。

人是有惰性的,一個核心表現就是多點一次都會成為阻礙。

原來要看文章,①先要點擊「訂閱號」,然後②點擊「某個主體」,最好還要③點擊「具體文章」。如果要切換,必須④退出到訂閱號界面,再⑤點擊某個主體……

哎,想想都是累。

好了,現在只用一步,就能看到文章標題,馬上決定是否閱讀,快準狠!

你看,功能上看起來的一個小更新,帶來的卻是一群人的大改變。

不過,也有人會產生不適。

一些已經建立起個人品牌的公眾號是反對的先鋒。

也難怪,以前是邀請朋友進院,然後上茶點,客人們覺得好吃,於是來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開心,於是認準門牌,以後常來。

現在呢?

大家都在菜市場,一起吶喊叫賣,誰的聲音更大,誰的標誌更突出,誰的門前才能聚集人氣。

好不容易有了關注,第二天卻被告知,你被換了一個位置,又要繼續聲嘶力竭呼喊——真的累!

當然,還有一些號將開始大量脫粉。

今天更新以後,我開始發現原來關注了這麼多沒營養的號,於是趕緊逐個取關,讓信息流乾淨整潔。

想必,我不是個例。

作為平臺上生存的一個訂閱號,肯定會有朋友會問:曹將,對你有影響嗎?

當然有。

第一,面對系統性變化,沒有選擇,只有適應。

在研究分析裡,有一個詞叫 PEST ,它們對應的是政治、經濟、社會和科技。這裡面每個條件的變化,都會帶來產業的震盪。

例如對房地產而言,突然的限購,可能就是一座城市市場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對於訂閱號作者而言,既然選擇依附於平臺,它的一舉一動都會帶來你的利益格局改變。

第二,著急沒用,研究好邏輯和應對措施才能止損。

內容為王是改變後的核心邏輯,其次是標題和頭圖的重要性被拔升。既然如此,那之前的每日一圖欄目可能要轉變方式,讓位於持續產出高質量的文章。

而文章內容,則需要繼續迭代,以「職場效率」作為核心定位,差異化以自我體驗和研究思維作為突破口,保證獨一無二性。

从微信订阅号改版说起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堅持工作的核心,唯有不斷輸入經歷,才能產出高質量的經驗。

文末突然正能量起來了^_^。

以上。

本文寫給大家,也寫給自己。

晚安好夢。

从微信订阅号改版说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