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報導(一):濱江大開發,好戲剛剛開始

20年前,上海市政府出臺了一份文件。這份文件至今鮮為人知,卻活生生改變了2300萬市民。

文件叫《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2020)》。裡面提出打造上海的內、中、外等三條環線,還有各區如何進行土地開發,配套交通、生活設施、住宅。

如今回頭看,如果按圖索驥購買房產,今天你的資產可能接近億元。

是不是後悔當時年少無知?不要緊,因為新的機遇又來了。

濱江報道(一):濱江大開發,好戲剛剛開始

新時代來臨

按照1999-2020規劃,上海的城市發展,採取了攤大餅模式,即建造環線,接著把產業、商務要素分攤到環線內區域。過去被視為貧民窟的南市、五角場、大寧,以及浦東農田花木、聯洋,都是該模式下的受益者,商業樓市共繁榮。

然而,當前環線內的建設用地枯竭。一畝三分地,高樓林立,市區空間無法承載增量要素。攤大餅模式到頭,轉型被市政府提上日程。

這個時候,劃時代的新版規劃在去年橫空出爐。

這份規劃全稱《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文件最重要的一頁,提出了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貫通開放。原本密密麻麻的兩岸工廠,將徹底改造為商用辦公、綠地公園、特色小鎮。

濱江空間被釋放,產業、商務、商品房等增量要素又找到了新的接口,城市經濟找到了新的拉動力量。未來20年,“內環最美麗”將改口“濱江最美麗”。

與此同時,“市區—郊區”的二元概念,也會變為“主城區—新城”。主城區突破三重環線,把觸角延伸到莘莊、吳涇等邊緣地帶。遠郊的嘉定、松江、青浦、南橋將煥然一新。

可以看到,2040年的上海,一些名不見經傳,甚至本地人都聞所未聞的地段,會成為新的香饃饃。存量房時代,地段優勢更會被放大。抓住潛在的地段,才能把握未來。

新房價輻射論

房價的核心是地段,地段的核心是地塊產業佈局。

解放後的上海,定位重工業基地。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大力推進服務業為主。經過20年發展,老革命又碰上新問題:工業產能到了過剩邊緣,接納服務業的新空間逼仄。

怎麼破? 2040規劃很明確,第二產業轉到長三角,第三產業開發濱水地帶。落地到城市空間規劃中,提出“一軸雙廊”。

“一軸”,說的是黃浦江;“雙廊”,指向大虹橋和張江。

伴隨過剩產能的遷出,上海騰出來的空間要承接先進製造業、醫療產業。“雙廊”一東一西,大虹橋、張江對應兩條陸空樞紐,迎接全國優秀的技術性人才。

能想象到,未來上海交通會有所好轉。企業搬到“兩翼”,上班族不用再擠向市中心,而且,近郊的房價會在白領剛需的推動下上漲。

左右護法加持,“一軸”黃浦江更顯尊貴。正如前面所說,沿線工業拆除,將徹底激活兩岸生態。今年政府全力貫通45公里岸線,將來,二期工程還會延伸到郵輪碼頭、紫竹園區。

其中,核心地段會分為陸家嘴—外灘、前灘—徐匯濱江。前者不必贅言,後者的前灘是要打造陸家嘴2.0版。串聯起兩岸一體化的,是密集的過江隧道和軌道交通。

大膽點設想,以後上海房價,不再是 “內—中—外”層次輻射,取而代之的,“濱江—腹地”遞減效應或成趨勢。

濱江地段概覽

作為下個上海樓市的風口,因為黃浦江岸線綿延,每段區位的發展、規劃大有不同。今日梳理各主要地段的概況,未來每月,我們會推出濱江樓市區域指南,為您更詳細地分析樓市地段趨勢。

外灘—陸家嘴:上海的名片,在2040規劃中,該地塊將橫向延伸。西邊拓展的主要範圍蘇州河與黃浦江合圍區域,重點有長壽路、天目西路、海寧路、周家嘴路。東邊拓展空間狹窄,僅剩浦東大道北側的沿江區域。

北外灘—東外灘:虹口和楊浦的沿江地塊,當前北外灘的投資價值已為市場熟知,楊浦地段的開發尚未完全明確,這塊舊稱楊樹浦的工業基地,將煥發出新的生機。目前,北段濱江的路網、軌道交通都在緊鑼密鼓建設,相信不出2年,該塊的價值將放大突顯。

徐匯濱江—前灘:作為下一個都心,前灘的地位不言而喻。對面的徐匯濱江,承載藝術園區、文化場館、頂級消費區域。當前兩岸已建有過江的一條隧道、兩條地鐵,將來還會興建過江的2條隧道和1條地鐵。密集度較外灘有過之而無不及。

寶山、閔行:寶山段的目標是打造國際郵輪碼頭,閔行段整體依託紫竹科技園。一南一北,寶鋼和吳涇的重工業馬上要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生態宜人的居住環境,和高新產業園區。

下一篇,我們將詳解申城最火熱的地段:徐匯濱江,打破環線的王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