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舊居 袁花鎮新偉村秤鉤灣

金庸舊居 袁花鎮新偉村秤鉤灣

從海寧南汽車站乘車到袁花鎮,然後步行來到新偉村秤鉤灣,就到了金庸舊居赫山房。舊居前滿是桑樹,看來這裡以桑養蠶,要不然海寧的絲棉很是有名。

金庸舊居 袁花鎮新偉村秤鉤灣

金庸舊居,黛瓦白牆,深宅大院,是1998年海寧市政府撥款修建的,總建築面積近1100平方米。舊居前後兩進,四個廳堂,有備弄與前牆門披屋相連貫通。廳堂均五開間,間帶廂房,各有牆門與天井,為晚清民間風格建築。南門外,有照壁,門口牆上"金庸舊居"系馮其庸題寫。

金庸舊居 袁花鎮新偉村秤鉤灣

進入前大廳,上懸一橫匾——"澹遠堂",是康熙皇帝御筆。下面中堂是一棵遒勁的松樹,左右內聯:"天耀日出熔,地沉星盡沒。"左右楹柱聯,是康熙皇帝的讚譽:"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

金庸舊居 袁花鎮新偉村秤鉤灣

右邊有青竹畫,左邊是仕女圖,八仙桌、長春凳等,裝點著室內。

右側老廳是金庸的出生地。屋中有一舊式木床,和一舊式梳妝檯,金庸就誕生在這裡。

金庸舊居 袁花鎮新偉村秤鉤灣

二進東大廳是海寧查家陳列展。海寧查家歷史淵源,原為姬姓,周惠王時(公元前676—653年)封於查,子爵,遂以地為氏,歷傳而下,"名宦均文苑,代代有清官"。如五代南唐的工部尚書查文徽,宋代的殿中侍御史查元方------唐宋時,查氏以居新安者為大宗,後有兩分支遷於休寧和婺源,而海寧查氏系由婺源分支遷來。

金庸舊居 袁花鎮新偉村秤鉤灣

遷居海寧者,叫查瑜,又名均室,號仁齋,為元代處士,精通易經。元至正17年(1357),他為避兵亂,離開皖南婺源西鳳山,來到嘉興南門居住,後發現海寧龍山(現袁花)一帶土地肥沃,依山而海,民風淳樸,與故里婺源西鳳山相似。特別是有"龍鳳之合""龍鳳呈祥"之意,遂遷於海寧龍山(現袁花)秤鉤灣,買地建房,一邊勤懇耕作,敦睦鄉誼,一邊以儒為業,詩禮傳家,先後擴建,成為海寧查氏始祖。

金庸舊居 袁花鎮新偉村秤鉤灣

海寧查氏,緣於科舉取士,查氏中榜頻仍,科甲鼎盛,人才輩出。查家之顯貴,起於明朝,入清以康熙朝最盛,被康熙稱為"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自明清以來,海寧眾多望族中能綿延不絕且在海內外著有聲望者,首推查氏,以至於流傳至今的海寧民謠,仍是"查祝許董周,陳楊在後頭"。陳可是陳閣老啊,楊可是楊兵部哇!都比不了查家。要不怎麼說"查半縣,陳半城"呢。陳家在鹽官行,出了城就比不了查家了。

查家有過鼎盛時期,也有過挫折時候。

金庸舊居 袁花鎮新偉村秤鉤灣

到了十二世,查嗣庭,一門兄弟4人皆為進士。此人,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雍正四年(1726)任江西鄉試正考官,因"科場試題案" 被逮入獄,即民間傳說的"維民所止" 文字獄," 雍正去了頭"。查嗣庭自殺獄中,仍被戮屍梟示。其子16歲以上判斬刑,15歲一下流放,並停止浙江鄉試、會試三年。其實,這是一個政治案件。查嗣庭向來趨附隆科多,是由隆科多薦舉,特令在內廷行走,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蔡珽又復薦舉,授禮部左侍郎,加經廷講官。雍正興查嗣庭文字獄,是為整肅隆科多、蔡珽做鋪墊。最後,隆科多以"保奏大逆之查嗣庭",作為他結成奸黨的罪狀之一。蔡珽的罪名之一,也是"交結大逆不道之查嗣庭"。可見,雍正拿查嗣庭開刀的真正目的,是清除隆科多和蔡珽。至此,查家元氣大傷,在雍正朝無一人考取進士。

金庸舊居 袁花鎮新偉村秤鉤灣

但它卻沒能摧毀查家的文氣。查嗣庭的哥哥查慎行放歸原籍後,一是醉心寫詩,培養出一批詩人,出了許多著作。二是醉心藏書,建起了"得樹樓",加上"澹遠堂""雙遂堂""查浦書屋",成了查家龐大的圖書館。這也算是因禍得福,查家再也不把重心放在科舉上,而是專注於文學上,終於澤被後人,多少年後出了一個文壇巨匠——查良鏞,即金庸。

金庸舊居 袁花鎮新偉村秤鉤灣

並排後大廳是"走近金庸陳列展",著重介紹金庸。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出生在這裡。從查家第七世排字輩分算起:"秉志允大繼嗣光昌,奕世有人濟美忠良。傳家孝友華國文章,宗英紹起祖德載光。"到了"良" 字輩已是22世。金庸5歲開始在袁花鎮小學上學,先後就讀嘉興一中、衢州中學,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創辦《明報》,曾擔任社長、董事長、名譽董事長。自1955年《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鹿鼎記》封筆,共創作出長短小說15部。

金庸舊居 袁花鎮新偉村秤鉤灣

有人曾用14部小說開頭第一個字擬了一個對聯:"飛"(飛狐外傳)"雪"(雪山飛狐)"連"(連城訣)"天"(天龍八部)"射"(射鵰英雄傳)"白"(白馬嘯西風)"鹿"(鹿鼎記);"笑"(笑傲江湖)"書"(書劍恩仇錄)"神"(神鵰俠侶)"俠"(俠客行)"倚"(倚天屠龍記)"碧"(碧血劍)"鴛"(鴛鴦刀)。有的多次拍成影視節目,產生很大影響。金庸不僅是個有名的小說家,而且還是個出色的社評家,寫出近兩萬篇社評、短評。1998年,獲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2009年,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名譽主席。查家"以文為業,書香傳家",文化底蘊厚重,金庸橫空出世並非偶然,而是家學淵源使然。

金庸舊居 袁花鎮新偉村秤鉤灣

最為氣魄的還是他們海寧望族的聯姻,陳閣老——陳元龍的從兄陳詵的妻子查氏,曾被雍正皇帝御賜《九龍匾》,查家與陳家有聯姻吧?再說金庸海寧的親戚,金庸的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的近門姑姑,金庸是徐志摩的表弟,查家與徐家有聯姻吧!蔣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遠房姑姑,金庸管蔣百里叫姑父,查家與蔣家有聯姻吧!那蔣英就是他表姐,錢學森就是他的表姐夫。血脈相連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海寧文化厚重,真是代代出人才。

九口 2018-8-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