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大學教授:不僅要設生育基金 還要對丁克徵稅

8月14日,江蘇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8月14日刊發題為《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的署名文章。文章稱,未來中國將面臨人口斷崖式下滑,提高生育率應該成為中國新時期的任務。文章建議,設立生育基金制度,儘量實現二孩生育補貼的自我運轉。

16日,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胡繼曄在就“生育基金”的相關問題接受國富智庫專訪時表示,未來不僅可以設立生育基金制度來鼓勵生育,還要對丁克家庭徵收“社會撫養稅”。

胡繼曄分析稱,我國自2000年後就已經陷入了“低生育陷阱”,“當時一對夫婦的平均生育率在1.6左右,現在已經下降到1.2-1.4之間,遠遠低於人口正常、不增不減的2.08-2.1的數據”。“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生育率已經低於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他警告說。

胡繼曄指出,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為逐步形成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文化,“生育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一個載體,首先從文化上,我們要進行鼓勵”。

他舉例稱,從歷史的長河來看,如果一個家族中的男性沒有孩子,是進不了祠堂的。“從民族復興大業(來看),生育關係的不僅是當政者,更是關係到中華民族祖孫萬代的一個事情”。

當然,民族延續只是一方面,胡繼曄認為,從戰爭的角度來看,同樣也要鼓勵生育。“去年,中國跟印度在洞朗對峙,當時印度的士兵都是兄弟三四個,中國基本都是獨生子女。我們中華民族是個和平的民族,不好戰,但是一旦有戰爭了,我們永遠要備戰。中國古代都是三丁抽一,也就是家裡有三個男丁才抽一個去當兵,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東西,但是現在都是獨生子女,未來至少做到二丁抽一”。

胡繼曄表示,發達國家為了鼓勵生育都會對生育進行補貼,因此建立設立生育基金,“不生孩子的人更應該交生育基金。過去中國採取計劃生育,向超生的家庭徵收社會撫養費,但是未來鼓勵生育,應該向丁克家庭徵收未來的社會撫養費,人老了之後光靠錢是沒用的,還是需要年輕人,別人家的孩子來照顧。這些丁克家庭老了之後沒有後代,是要佔用社會資源的,所以將來要對丁克家族進行徵稅”。

胡繼曄補充道,現在要徹底放開生育,其次還要鼓勵生育。“在中國鼓勵生育,至少可以奶粉免費,在奶粉的供應中,可以學習美國對窮人發放食品票的模式,給百姓供應奶粉票,尿不溼票等”。

政法大學教授:不僅要設生育基金 還要對丁克徵稅

1950-2100年老齡人口趨勢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