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上市是城鄉結合部的勝利,高房價下,人們只敢買便宜貨?

拼多多上市是城鄉結合部的勝利,高房價下,人們只敢買便宜貨?

同一個夜晚,不同的命運,7月26日晚間拼多多在美國和上海同時敲鐘上市,開盤暴漲40%,而社交巨頭臉書在公佈財報後,投資者們用腳投票,股價暴跌20%,新經濟的兇猛態勢可見一斑,然而,拼多多這家企業從成長至今一直伴隨著不斷的爭議,儘管價格非常低廉,但卻非常影響購物體驗,各種假貨劣質品的質疑也如影隨形

無論如何,在那個夜晚,創始人黃崢還是走向了人生巔峰,我們要討論的不是這家公司的爭議,更不是它的成長模式,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作為活躍用戶三個多億的平臺,大部分都來自於三四線城市,鄉鎮農村所佔的比例甚至還要更高,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家成立只有幾年的企業能做到上市,其實是城鄉結合部的勝利

拼多多上市是城鄉結合部的勝利,高房價下,人們只敢買便宜貨?

這可以說是高房價擠壓消費的典型案例,從2016年開始的棚改貨幣化安置,將三四線城市的庫存一掃而空,蔓延全國的漲價潮就此來臨,小縣城房價突破8000也屢見不鮮,眾多小城市的剛需階層,為了買房不得不動用“六個錢包”,首付都需要借遍七大姑八大姨,房貸的槓桿再加上隱形的槓桿,月供壓力瞬間被放大

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邏輯,對於小城市的購房群體來說,收入本就固定且提升空間不大,如果再加上沉重的房貸支出,消費出現降級是必然的,宏觀上看,從今年的社會融資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也表現了出來,人們越來越不敢逛商場,自駕遊,下館子了,這個時候低價且看似物美的拼多多橫空出世,也就難怪會獲得追捧了

拼多多上市是城鄉結合部的勝利,高房價下,人們只敢買便宜貨?

說白了,在高房價的壓力下,人們更傾向於買低價商品,甚至可以說只敢買便宜貨,一個家庭的財力本身是固定的,除非出現飛躍式的增長,否則高房價的壓力會一直伴隨日益降低的生活質量,這也是為什麼近兩年加大力度去槓桿的原因

用房產稅來增加房子的居住屬性,用降低個稅起徵點來減小低收入家庭的負擔,用安置房迴歸棚改來緩和三四線城市的供求局面,再用租售並舉使房地產市場的結果更加合理,這是很清晰的調控政策脈絡,也許五年之後,隨著樓市迴歸理性,只靠低價商品走量的模式才能降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