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窮人開始購買奢侈品,富人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在任何一個時代,富人都需要給自己帶上一種標籤,從而維繫在社會上的地位,既不能脫離這個圈層,也不能讓別人隨便闖進來這個圈層。

所以富人總要用一種窮人無法實現的放鬆來標榜自己身份,比如以前他們佩戴高貴的首飾,拎著各種奢侈品。曾經,女士的香奈兒、愛馬仕、Christian Louboutin紅底鞋,男士的奔馳、寶馬、奧迪,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我是有錢人。

當窮人開始購買奢侈品,富人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1炫耀性消費已成過去

這就是所謂“炫耀性消費”,這是一百年前韋伯倫的理論,比如你要戴一塊特別貴的名錶,顯然不是為了看時間,而是為了向人炫耀,彰顯經濟地位。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方式不再能標榜自己的身份了。比如電商、海淘等購買渠道的豐富,使得原本一件難求的“奢侈品”成為了不難獲得的商品,擁有奢侈品,再也不是什麼可值得驕傲的事情。

那些開著上百萬跑車的人,不代表就有上百萬的身家,因為他只要支付幾十萬就可以把車開回家。當獲得奢侈品的成本降低,渠道多樣,使得這些原本有錢人才能擁有的東西,不再具有特殊性,所以這種方式也無法再標榜自己。

放眼四望,現在幾乎沒什麼東西值得炫耀。包包、香水、大牌服裝、坐飛機、遊輪度假,這些東西大家基本都能負擔得起。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大街上開豪車的人越來越少,有錢人反而越來越熱衷於投資,可以想見中國炫耀性消費的時代過去了,中國人已經不再需要用外在襯托證明自己有錢了,我們越來越喜歡實在的財富、踏實的日子。

2富人們的文化資本

然而,當奢侈品不能區分階層的時候,一種更加與時俱進的方式就出現了……

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在《資本的形式》中提出了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的概念。文化資本是一種通過教育洗禮,歷練而成的個人優勢,與生活品味息息相關。建設文化資本就是美國精英階層們鞏固地位,封殺其他階層上升的新手段。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談資比名牌包還要貴的社會。

當窮人開始購買奢侈品,富人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我們看看美國現在的階層是如何劃分的:

設想一個這樣的場景。在一個聚會上,你跟兩位年輕女士聊天。其中一位女士拿的包看上去挺一般,但是談吐不俗,居然引用了上週《經濟學人》雜誌對英國大選的分析。第二位女士的包一看就是名牌,但她更關心電視劇《歡樂頌》裡的某個人物的命運。

在今天的美國,答案已經很明確 —— 第一位女士社會地位高,不僅僅是學識,還是財富量級。

這可不是因為美國是個公平社會,有知識的人地位一定高。而是因為今天的美國是個非常不平等的社會:知識很貴,是隻有社會地位高的人才配談知識!

從外在上看,訂閱一本雜誌不是一筆大的開銷,但是能看懂這個雜誌,至少表示你上過大學。

要知道如今的美國,好大學每年的學費加生活費超過六萬美元,相當於一年一輛奔馳車。如果孩子從小上私立學校,整個下來是一筆鉅款。美國收入排名前1%、年收入超過30萬美元的家庭,平均在教育上的投入佔總收入6%;而中等收入家庭的教育花費比例只有1% —— 公立中小學免費,大學可能根本就不考慮了。

如今的美國人,把財富越來越多投入到各種“無形”的消費和投資 —— 更好的服務、更優質的教育、最好的醫療保險等等。

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在教育上花錢,就說明你肯定是富人。以前的美國可不是這樣的!從2003年到2013年,十年之間女士服裝的價格只上升了6%,而大學學費上升了80%。那麼現在上得起大學和上不起大學的就是兩類人,優質教育成了富人特權。

所以,在美國知識的確很值錢,但是這些都是用用財富買來的!

當窮人開始購買奢侈品,富人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這就是文化資本,它已經是高端社交網絡的通行證。

所以啊,現在你買輛好車,就是為了享受好車,別的意義幾乎沒有。可是有價值的消費與投資卻可以是通往更好的生活、給下一代創造上升空間的手段。

3

讀書無用論在中國多有市場

但眼下的中國,讀書無用論卻越來越有市場。我們先聽一個坊間流傳甚廣的小故事

同一件事, 博士後花了90萬, 農民工190塊搞定。

聯合利華引進了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結果發現這條生產線有個缺陷:常常會有盒子裡沒裝入香皂。總不能把空盒子賣給顧客啊,他們只得請了一個學自動化的博士後設計一個方案來分揀空的香皂盒。博士後拉起了一個十幾人的科研攻關小組,綜合採用了機械、微電子、自動化、X射線探測等技術,

花了90萬,成功解決了問題

每當生產線上有空香皂盒通過,兩旁的探測器會檢測到,並且驅動一隻機械手把空皂盒推走。中國南方有個鄉鎮企業也買了同樣的生產線,老闆發現這個問題後大為發火,找了個小工來說“你他媽給老子把這個搞定,不然你給老子爬走。”小工很快想出了辦法他花了190塊錢在生產線旁邊放了一臺大功率電風扇猛吹,於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這個漏洞百出的故事無非就是想告訴人們

1、知識並不一定都是生產力;

2、學歷不夠的人很有創造力;

這個故事說出了部分中國人的心聲,在他們看來,讀書沒什麼用,越讀越傻,文盲才是人類精英。

可真實情況呢?下面是2011年中國的平均收入與教育水平的關係。

當窮人開始購買奢侈品,富人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從圖中明顯可知,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勞動者平均收入比起高中文化勞動者有一個質的飛躍(超過2.5倍的差距)。

再來一張圖說明吧:

當窮人開始購買奢侈品,富人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美聯儲St.Louis 分部的統計數據,說明了家庭中受教育程度最高者(需大於40歲)的受教育程度與家庭淨財富超過100萬美元之間的比例關係。可見絕對財富的級差比收入級差觸目驚心多了。碩士學歷以上家庭比高中學歷家庭的百萬富翁比例高30倍!

當窮人開始購買奢侈品,富人卻在悄悄轉移目標!

最為重要的是,在如今中國特殊的社會結構中,權力和財富的大蛋糕不是通過知識能力進行分配而是更多通過血脈繼承,所以富人們不希望那些出身寒門的知識分子認識到自己沒有享受到與自己的貢獻相符的財富和權力。

可嘆的是,中國依然有大量剛富裕起來的中產階層,拿著不錯的包,穿著光鮮,互相炫耀,卻不重視學習、教育、投資,不知如何真正打開自己的上升通道。

當然,這裡的學習、教育和投資,不止是對下一代,更是針對自己,因為只有它們會讓你在階級固化的環境下,真正實現自己的階級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