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顧養脾胃,卻忘了調理肺,咳嗽怎能好得了?

寶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穿的比較少,皮膚受到涼風,鼻涕馬上就流出來了;

體質比較差,坐在很冷的石凳上,之後就咳嗽了;

光著腳踩在冰涼的地上,感冒了。

寶媽有沒有想過,

明明是屁股或腳受冷,為什麼不是屁股疼或腳疼,而是出現呼吸道咳嗽、流鼻涕的症狀?

為什麼輕微的著涼,喝杯熱水或生薑紅糖水,皮膚一出汗,就好了?

因為肺要“宣”,肺不宣可能就會咳嗽。

一、肺是怎樣“宣”的?

1

什麼是“宣”?

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

西醫說,肺能夠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中醫說,肺吸入清氣,呼出濁氣。這個沒有太大出入。

但中醫有個特殊的說法,是在人咳嗽的時候,經常說“肺氣不宣”。這個“宣”是什麼意思呢?

宣,就是傳播、擴散的意思。

我們看到過電視裡,皇上“宣”某某人覲見,其實是傳話,宣傳的意思。

只顧養脾胃,卻忘了調理肺,咳嗽怎能好得了?

肺要傳播擴散什麼呢?擴散到哪裡去呢?

肺擴散的是氣體和水分。

“宣”這個功能就像往四周噴灑的噴霧器,將氣體和水分噴灑全身。

2

“宣”到皮膚

肺與皮膚、毛髮是有關聯的。

中醫理論中有“肺主管皮毛”的說法,肺的問題可以通過皮膚宣洩來調理。

譬如,出汗使毛孔打開,有利於宣肺,減輕感冒的症狀;有些醫生用止咳的枇杷露來治療痤瘡。

現代科學也證明,皮膚是身體重要的呼吸器官和代謝廢物的排洩組織。

比如,青蛙、蛤蟆的皮膚就有重要的呼吸功能。

這也是為什麼皮膚受涼,會引起呼吸道症狀的原因。

3

“宣”到大腸

中醫認為,肺與大腸之間有重要的關係。

水分佈散到大腸,有利於糞便的排洩;大便通暢也有利於肺功能的正常運行。

在臨床上,有些便秘可以從肺來調理;咳嗽用通便的藥物,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中醫有通瀉大便的方子叫大柴胡湯,就有用做調理肺部的咳喘。

4

“宣”到腎臟

肺能夠將水分“宣”到腎臟,但“宣”得不好也會影響腎的排尿功能。

這就好比一根含水的吸管,用拇指按住上面的口,吸管裡的液體不會流出。手指已送,液體才會往下流。

只顧養脾胃,卻忘了調理肺,咳嗽怎能好得了?

肺在上,皮毛不打開,“宣”不好,可能會導致浮腫、小便不暢。

“宣”是肺功能的完成方式之一,怎樣讓肺更好地“宣”呢?

二、讓我們“宣”一下肺

1

笑一笑

適度進行深呼吸或大笑可以達到宣肺的效果。

深呼吸:吸氣時腹部慢慢鼓起,要深長而緩慢的吸氣;呼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內收縮腹部,胸部保持不動,把氣流從嘴裡長長的呼出來。

大笑:遇到開心的事情,放鬆地笑出來,氣流壓力會使更多的肺泡擴張,不自覺地深呼吸,也能讓更多的氧氣進入身體。

2

動一動

運動產生熱量,溫暖身體,預防感冒。還能打開毛孔,利於排出廢物。

秋季涼爽,氣溫宜人,適合運動,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出去散佈、遊玩,老人可以打太極、跳廣場舞、爬爬山,對改善肺功能是有幫助的。

3

吃一吃

中醫認為,白色的食物有養肺的作用,比如杏仁、銀耳、山藥等。

只顧養脾胃,卻忘了調理肺,咳嗽怎能好得了?

只顧養脾胃,卻忘了調理肺,咳嗽怎能好得了?

只顧養脾胃,卻忘了調理肺,咳嗽怎能好得了?

杏仁有一定的去痰止咳、潤腸通便的作用。

銀耳有補脾開胃、滋陰潤肺的作用。

山藥有緩解脾虛腹瀉、肺虛咳嗽、消化不良的作用。

4

排一排

有的寶寶咳嗽的同時便秘也很嚴重,在進行調理通便後,咳嗽的症狀也很快緩解了。

所以,保持大便通暢,有利於宣肺。

調理便秘的方法有很多,要儘量使用對寶寶傷害小方法,如:適當多喝水,順時針揉肚子3分鐘,便秘取穴推拿調理,使用穴位貼等。

5

調一調

肺出現問題,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咳嗽有痰。

痰是身體中多餘的廢水,源頭大多來自脾,所以有“脾生痰,肺儲痰”的說法。

脾產生的痰經過血液交換輸送到肺部,通過咳嗽將痰液從肺部排出體外。如果一味地止咳,將痰堵在裡面,就算暫時不咳了,過幾天還會繼續咳嗽。如果痰都咳出來了,皮毛的通道也通暢了,自然也會不咳嗽了。

璞陽舒通膏主要作用是調理肺和脾,適合反長期咳嗽,反覆鼻炎,扁桃體、腺樣體肥大的孩子。

在生病時使用,能夠縮短病程,同時配合咳嗽取穴推拿,有助於痰液的排出。不生病時使用,增強體質,預防生病。

由此可見,皮膚受冷,卻引起呼吸道的症狀,是因為皮膚與肺的關聯——“肺主皮毛”。

受涼後,出汗緩解,是肺通過“宣”的動作排出寒氣與外邪。

說了這麼多……讓我咳嗽一下,宣一下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