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幹部履職盡責需要解決好的 「八個問題」

基層幹部履職盡責需要解決好的 “八個問題”

基層幹部是基層建設的頂樑柱和拓荒者,與基層建設發展質量的好壞息息相關,必須在突破瓶頸、補齊短板、提升層次上下功夫,努力追求能力素養的“高品味”。

解決好“學歷有餘能力不足”的問題

伴隨著社會時代的不斷髮展,基層幹部的學歷與學識也隨之漸長,但學歷與能力之間仍存有“水漲船不高”、“魔高道不高”的現象。學歷只是區分文憑等級的一個符號,並不是能力、水平的代名詞。真正意義上的學歷只能算是形成能力的“初級階段”,或者說是形成能力的“工藝材料”。只有通過消化-加工-實踐-成果等過程,學歷才轉化為能力,增值為水平。因此,基層幹部要正確處理好學歷與能力的關係,既追求高學歷上的名副其實,更追求高能力上的真才實學,防止和克服學歷“虛胖”、能力“短缺”的現象,把學歷當作崗位平臺的“入場卷”,把能力當作競技場上的“殺手鐧”,努力實現學歷與能力的雙促進、雙豐收。

解決好“敬業有餘精業不足”的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和作風建設的不斷深入、社會環境和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基層幹部安心本職、樂於奉獻、愛崗敬業的意識明顯增強,給基層建設奠定了穩固基礎,積蓄了後勁。同時,新的形勢任務和職能使命,也給基層幹部能力素養提出了更高標準和要求。心動不如行動,有位必須有為。基層幹部要提高敬業的水準,在出精工、幹精活、求精深上下功夫,既有愛崗的能力,又有敬業的實力,做到既精通本行又旁通他行,既出產品又出精品,當好“專家”、“行家”和“多面手”。

解決好“奉獻有餘貢獻不足”的問題

古時的奉獻是指不要俸祿的勞作,貢獻是指把珍品奉送給朝庭或皇上,可見奉獻遠不如貢獻的分量。現代的奉獻和貢獻是指為國家和人民多做有益的事情,同樣有輕重之分,奉獻不等於貢獻。基層幹部不能停留於“不憑能力憑體力”、“沒有功勞有苦勞”等低層次奉獻,要樹立正確的奉獻價值觀和績效觀,無私奉獻就要獻出本事,不斷提升奉獻過程中的德能指數、青春指數和智慧指數,最大限度地將其轉化為或隱或顯的業績、實績,在多出主意、多出精品、多出成果上彰顯能力素養。

基層幹部履職盡責需要解決好的 “八個問題”

解決好“參事有餘參謀不足”的問題

當前,基層幹部和群眾思想活躍,“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的民主願望和積極參社會建設的意識強烈,促進了基層建設發展。但仍存在著滿足於個人願望、侷限於敏感事務、熱衷於就事論事等問題,對基層建設發展和社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缺乏理性思考。基層幹部作為一線建設的直接落實人和組織管理者,不僅要當好黨委機關決策的“擁護者”,而且還要當好決策好壞的“論證員”,善於把自己所見到的現象,聽到的意見,遇到的困難,通過建言獻策的方式及時反饋,一方面提高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幫助上級不斷修正決策偏差,防止決策失誤,當好黨委機關的參謀助手和基層民眾的“人大代表”。

解決好“幹才有餘帥才不足”的問題

基層幹部肩負著既當戰鬥員又當指揮員的雙重身份,不能習慣於“帳前聽令”,要防止和克服“作業式”地完成上級交待的工作,“機械式”地重複上級指令,“盲從式”地被上級牽著鼻子轉,“被動式”地抓工作落實,缺乏工作的主動性、創造性。必須學會“運籌帷幄”,有統籌工作全局的掌控能力,有融會貫通上級指示的創見能力,有領會上級意圖的理解能力,有指導單位建設的幫教能力,有科學決策的調研能力,既當“幹才”,又當“抓手”。

解決好“苦幹有餘巧幹不足”的問題

吃苦耐勞,既是態度問題,更是一個方法問題。如果說態度是成功的一半,那麼另一半必定是科學的方法。基層幹部是抓工作落實的一線組織者和實施者,直接關係到基層建設發展質量。僅憑一腔熱情和一身體力幹事,缺少聰穎和智慧含量,要麼“瞎子點燈白費蠟”,要麼“九牛二虎吹一毛”,結果往往事倍功半,弄巧成拙,收效甚微。基層幹部要演活基層建設這臺戲,必須遵循科學發展的筋絡,掌握創新發展的方法,自覺主動摒棄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和拿來主義。必須具備科學的頭腦、靈活的技巧和先進的手段,學會“槓桿原理”,做到苦幹不蠻幹,苦幹不苦熬,在使巧手、用巧勁、出巧計上動腦子,既當“實幹家”,又當“智多星”,既有苦幹的精神,又有巧幹的本領。

解決好“老實有餘務實不足”的問題

老實是做人的本分、創業的基礎,基層幹部天天與群眾打交道,必須說實話、講實情、幹實事,給人以穩重感、信任感和親切感。但老實不能陷於保守、迂腐、呆板的泥潭,必須賦予求實的態度、科學的方法和創新精神等新內涵。譬如,思想工作要區別個性差異,對症下藥;宣傳教育要區分層次類別,量體裁衣;社會管理要把握特點規律,尊重科學;單位建設要統籌兼顧,彈好鋼琴;落實上級指示要求要領會意圖,搞好結合等。既保持傳統上的老實作風,走出低調、畏縮、守舊的障礙,又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敢於擠水分,防止和克服故意炒作、過於包裝、逢場做秀。

解決好“他律有餘自律不足”的問題

他律,是靠法規制度這些具有強制性的外在措施來約束和規範人的言行,是被動的接受,這一點容易做到,實際生活中也做得很好。自律,是通過學習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將被動接受內化為一種自覺行動,從而養成一種自覺遵守法規制度的良好習慣。基層幹部相對遠離上級領導、遠離上級機關,接受上級的近距離監督較少,遠程監控較難,必須提高自控力和內律力,化被動管束為主動管控,給情趣追求“上把鎖”,給生活交往“設道崗”,給道德修養“劃條線”,檢點言行、收斂舉止、匡正形象,防止思想“拋錨”、精神“早衰”和道德“矮化”,始終經得起下級的評說、上級的考驗,做真正的基層放心人。

基層幹部履職盡責需要解決好的 “八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