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身於鬧市之中,被稱爲「最低調的古廟」

塵封已久的西安東嶽廟,終於開放了!璟業園林小編有幸目睹了開放的這一天。

文獻記載,西安東嶽廟是民間供奉東嶽泰山大帝及諸神的道教場所,歷史上殿宇完備,主殿內壁繪有民間風俗傳說故事彩畫,內容豐富,色彩絢爛,文化藝術價值珍貴。

藏身於鬧市之中,被稱為“最低調的古廟”

西安東嶽廟大殿裡的壁畫還是陝西現存宮觀壁畫中單體面積最大的壁畫。

1956年,東嶽廟被列為陝西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至此,這半個世紀以來,東嶽廟身從未對外開放,被當地民眾稱為“最低調古廟”。

藏身於鬧市之中,被稱為“最低調的古廟”

東嶽廟是西安府城著名的道觀,臨近西安明城牆。始建於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明清曾多次修葺、擴建。

藏身於鬧市之中,被稱為“最低調的古廟”

原來廟有華表、山門、會堂、牌坊、牌坊和三教宮,然而現僅留存大殿、二殿、臺閣三座古建築了。實在是遺憾。

接下來我們一起去領略下這座存在鬧市中,卻又低調的東嶽廟

東嶽廟大門,新建仿古的,是2013年修繕完畢的。

藏身於鬧市之中,被稱為“最低調的古廟”

大門進去便是大殿,為明末清初所建,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單簷歇山頂,附階周匝,斗拱為六鋪作,頗為宏大,雕刻精美,有趣的是柱頭鋪作與補間鋪作造型不一,闌額有作斜項。

後簷斗拱也是六鋪作,只是沒有前簷斗拱的雕刻,形制也較為統一。外簷彩繪隱約可見。後簷中央三道瓦壟與兩側各一條瓦壟用藍色琉璃瓦,為關中古建築的一種裝飾,(藍瓦在西安也比較常見)。

藏身於鬧市之中,被稱為“最低調的古廟”

大殿內部,樑架為徹上明造,構架為抬梁式但仍保留叉手駝峰,這也是關中古建築歷來的普遍做法。關中建築的駝峰普遍雕刻精美,而東嶽廟大殿的雀替未經雕刻倒是顯得樸素。樑上,檁上的彩繪可以應該視為陝西古建築彩繪最原汁原味的遺存。

藏身於鬧市之中,被稱為“最低調的古廟”

西安東嶽廟最知名的還是清乾隆初年的壁畫,可視為陝西明清壁畫的代表作。

由於長年保護不到位,東嶽廟建築年久失修,直到2012年底,當地才開始動工實施保護開發工程,將東嶽廟建成一座展示民俗文化的博物館。

藏身於鬧市之中,被稱為“最低調的古廟”

傳承中國園林古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那就關注我們 璟業文化園

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