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陰‖千年「仙草」緣何成爲「搖錢樹」

這不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這是湯陰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課題。他們把產業發展與農業扶貧對接起來,給全縣人民交上了一份亮麗的答卷。

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這就意味著,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增進人民福祉,提升百姓幸福感、獲得感。

如何依託地域優勢、資源稟賦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怎樣通過產業發展實現貧困戶持續增收、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湯陰縣結合自身實際,圍繞“艾草”,把“產業發展+特色扶貧=共贏”的課題做得格外精彩。

湯陰‖千年“仙草”緣何成為“搖錢樹”

1.千年“仙草”點草成金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詩經》中就可見到艾草的蹤跡。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艾以葉入藥,宋時以湯陰伏道者為佳,近代謂之北艾。”

相傳戰國時期“神醫”扁鵲常在湯陰用艾草給人治病,後被刺客“伏於道旁殺之”,便葬在了由此而得名的伏道鎮,墓前設廟,廟旁廣植艾草。

8月26日,記者走進扁鵲廟,只見院內垂柳環繞、綠樹成蔭。沿路跨過一座青石小橋來到扁鵲廟東側,“艾園”碧綠。園子約有半個足球場大小,大部分艾草已經收割,又新長出20釐米左右,作為觀賞的部分長得齊腰深。

記者掐下一片艾葉,只見其形狀有點像菊花的葉子,表面深綠色,背面有灰白色蛛絲狀絨毛。放到鼻子邊,一股藥草獨有的清香鑽進肺腑,感覺身體和大腦一陣清爽。

湯陰‖千年“仙草”緣何成為“搖錢樹”

湯陰種艾歷史悠久,但多年來種植未能成規模、形成產業鏈。

作為傳統農業縣的湯陰,近年培育壯大食品、醫藥兩大主導產業,先後到北京、上海等地招商。艾草也是在招商中被挖掘出來。

安陽九頭仙艾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柳志強原來從事金融行業,經湯陰縣招商人員介紹,湯陰北艾的獨特藥性及其千年文化歷史,像“磁石”一樣吸引了他。

“艾草產業是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大健康產業。”經過周密分析和調研,柳志強認為,“艾草產業絕對能幹。”

九頭仙艾業銷售部經理鄧成勇介紹,公司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以艾為原料,不斷開發高技術含量產品,建立完善的營銷網絡。目前公司產品已面向全國進行銷售,讓湯陰艾草“點草成金”。

湯陰‖千年“仙草”緣何成為“搖錢樹”

2.小艾草帶動大產業

在鄧成勇的引領下,記者走進了位於湯陰縣產業集聚區的安陽九頭仙艾業有限公司。

邁入廠區大門,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座5層高的辦公樓,外牆裝飾是艾草的圖形,廠區綠地裡種的也是艾草。走進艾草原料倉庫,“艾”的氣息更濃,近萬平方米的庫房中,2米多高的艾草垛整齊排列,每個垛前都標明瞭艾草產地、收割時間等信息。

“有句話叫‘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廠區工作人員說,通俗地講,艾葉燃燒熱量很高,當年收割上來的艾草需要儲存1至3年,去其“燥”,不僅能使艾草功效最大發揮,也避免人們在艾療過程中出現燙傷。

湯陰‖千年“仙草”緣何成為“搖錢樹”

艾草在制絨車間完成第一次轉化。艾葉和杆在機器中分離,以葉入藥,經低溫低速捶打、揉搓和風力篩選、脈衝除塵工藝“抽絲剝繭”,艾葉中的脈絡被提取出來,這就是“艾絨”。

記者隨手捏起一小撮,只見艾絨成棉絮狀,有點像肉鬆,草藥味很濃。在加工車間,工人們正坐在氣動卷條機前,有條不紊地將艾絨稱重、壓實、卷條。車間一側的產品展示架上,艾條、艾貼、艾餅、艾草枕頭、護膚露、精油等各式各樣的艾製品讓人不禁感嘆:小小艾草還能“玩”出這麼多花樣兒。

“這僅僅是一個起步,未來我們要做得更多。”鄧成勇說,他們與湯陰縣共同打造的“九頭仙艾國際艾文化產業園”項目,被列入“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推薦項目。

湯陰‖千年“仙草”緣何成為“搖錢樹”

原來,我們看到的只是項目的第一期。目前,萬噸級艾草日化品加工廠區、九頭仙艾科技研發中心、艾文化體驗中心、艾灸理療中心等綜合配套設施正在興建。2018年,該公司重點方向在艾草種植帶動扶貧、擴大日化生產線、中醫藥康養遊等項目,形成集艾草種植、生產、研發、銷售,艾草養生、艾草旅遊於一體的全產業鏈。

要想實現遠大目標,離不開有力的政策支持。湯陰縣政府出資2500萬元,設立風險資金池,撬動銀行資金1.5億元,用於支持北艾產業發展,出資500萬元進行分類獎補,重點支持艾草種植。

鄧成勇介紹,老百姓剛剛接觸艾草規範化種植的時候都不是很瞭解,湯陰縣縣長就帶著技術員,整天蹲在田間地頭,給農民講政策、傳技術,讓農民吃下了“定心丸”。

目前,湯陰縣艾草種植面積已達15000畝,通過土地流轉、優先就業、技術培訓、產品收購等多種途徑,直接扶貧人數3000多人。

湯陰‖千年“仙草”緣何成為“搖錢樹”

3.艾草長成農民的“搖錢樹”

從田間到車間,從工廠到市場,小小一株艾草經過了“神奇之旅”後,正在成長為農民的“搖錢樹”。

記者來到湯陰縣伏道鎮西水磨灣村,沿著水泥路進村,路右側是一排排二層帶院子的“小洋樓”。道路左側的艾田裡,艾草漲勢正旺,放眼望去,彷彿一塊厚厚的綠色絨毯向著遠方鋪展開來。

“以前村裡基本沒有集體收入,想幹點啥都幹不成。”得知記者來了解艾草產業,西水磨灣村黨支部書記王素清就打開了話匣子,他們村是貧困村,村裡基礎條件比較落後,2016年,由鎮政府牽線,村裡流轉1000畝土地種植艾草,不僅農戶增收,村裡每年還有3.2萬元集體收入。

湯陰‖千年“仙草”緣何成為“搖錢樹”

村裡的會計郝燕東掰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細賬,以前農民種小麥,年景好的時候畝產千斤左右,按照市價每斤1.2元,減去種子、肥料成本,收入也就千把塊。土地流轉給艾草企業後,農民每畝地能拿到1500元流轉資金,艾草一年收三茬,每畝產量在600公斤,企業按照每公斤3元統一收購,就是5400元,加上縣裡的艾草種植補貼,一般農戶收入上萬元。

“這好日子說來就來了。”63歲的張改花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10年前,她患上了食道癌,雖然手術成功,但從那時起便幹不了重活,老伴去世後,家境每況愈下,家裡最小的姑娘還在上大學,生活的重壓讓她苦不堪言。

王素清帶著記者來到張改花本家嫂子家,張改花正準備做飯,她個子不高,頭髮花白。說話時臉上帶著燦爛的笑容。

“家裡的4畝地流轉給艾草企業後,每年都有萬元以上的固定收入,也不用天天忙在地裡了。”張改花告訴記者,騰出時間後,她料理大嫂的生活,每月還能多一份進項。

湯陰‖千年“仙草”緣何成為“搖錢樹”

王素清打開手機上的扶貧專用軟件,點選“未脫貧戶”,找到張改花的收支情況。記者看到,張改花的年純收入有13531.97元,人均純收入6765.99元。

“年底我就申請退出貧困戶。”張改花樂呵呵地說,“國家政策好,讓俺過上了好日子,不能再給國家添麻煩了。”

當下,西水磨灣村依託艾草產業和扶貧政策,村年集體收入超過了5萬元。“村裡軟件和硬件都上去了,脫貧目標一定能完成。”王素清信心滿滿地說。

“我們已經申報‘北艾’國家地理標誌,湯陰將再添一個極具含金量的品牌。”湯陰縣主要負責同志表示,他們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培育龍頭、保護品牌,壯大艾草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