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這三個國家留學需要面對的思想準備


想去這三個國家留學需要面對的思想準備


老梁邀你來說事

2018-09-0921:03

留學,舊稱留洋,一般是指一個人去母國以外的國家接受各類教育,時間可以為短期或長期(從幾個星期到幾年)。這些人被稱為“留學生”。今天,就與有其打算的年輕人一同分享下澳洲、美國、日本這三個國家新移民體驗的各種艱辛快樂酸甜苦辣。

想去這三個國家留學需要面對的思想準備

想去這三個國家留學需要面對的思想準備

想去這三個國家留學需要面對的思想準備

澳洲:

首先,要能耐得住寂寞。澳洲人口稀少,加上華人的社交圈狹小,大多數的人的生活處以安逸狀態,生活並不像國內的生活那樣跌宕起伏,多姿多彩,娛樂玩耍的地方少之甚少,喜歡扎堆,喜歡熱鬧的中國人對於這樣的環境並不一定十分熱衷,甚至很多人有些遺憾或者反感。

其次,文化差異巨大,要面對無法融入的障礙。澳洲本土的文化與東方文化的出入過大,華人特別是留學生群體即使與西人同窗同學,共同度過大學三年到四年的光陰,但是基本上往往處於各過各的生活,主要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加上華人天生不喜好張揚,導致只有為數不多的華人能夠融入本土圈子,主體的華人無法得到主流社會的認可,認同感不高,阻礙了文化互融的契機。

第三,小心語言障礙讓你舉步維艱。語言是王道,寄居中國領土之外,雙語甚至多語能夠更好的生活在海外是多數人都承認的事實,不過依舊有很多的新移民和留學生在這點上面陷入極大的困境,最顯著的便是從高中階段就前往澳洲留學的小留學生,英語的糟糕,使得低齡化的小留學生層的被淘汰率高得驚人。

第四,租房太貴,居住辛苦。澳洲的租房價格偏高的情況在世界範圍內有目共睹,悉尼地區的房屋租賃價格甚至可以排到全球前五,租房租金很多時候都要佔到新移民中的工薪階層的40%的周收入,而對於留學生來說,過高的房租也慢慢積累著對於留學生背後家庭的經濟負擔,這類是一直壓迫在新移民和留學生身上無法揮去的困難。

第五,與國內生活落差太大,會時常懷舊。對於留學生來說,在國內是家中之寶,有父母照顧,有長輩疼愛,但在澳洲卻不得不自我面對,要忍受自己之前無法忍受的人生生活,落差的生活形式,讓很多留學生除了不得不面臨困難外還有一份苦澀和無奈。 第六,無法適應當地飲食。雖然澳洲的飲食算是全球化國際化,世界各地的美食都可以在澳洲享受,但是無論如何從小以米麵食物為主的華人,對於西方中東地區的餐飲並不十分欣喜,多數人對於國內家鄉的美食依舊有這懷念,無法滿足吃的感覺,也讓華人們陷入食慾的困難。

美國:

問題一:語言障礙。對 於母語不是英文的中國留學生來講,語言是其留學途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他們日常學習生活中最大的壓力來源。當英語突然成為每天日常打交道的唯一語言,對 於中國留學生來講,英語詞彙量不夠,發音有口音,聽力反應速度較慢,對不同國家口音的英語識別度不夠等問題就凸顯了出來,尤其是在重視培養演講能力的美國 校園,最令留學生們發怵的莫過於各種課堂公開演講,可以說語言至少在留學生來到美國的初期都是需要花大量精力去攻克的難題。

問題二:文化差異。美國的社會制度與公共環境與中國有著很大的不同,許多留學生來到號稱世界第一發達國家的美國後,驚訝地發現自己所在的城市幾乎就是廣袤的大農村,和車水馬龍、高樓大廈林立的中國城市截然不同。而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衝突更是數不勝數,許多留學生髮現:即使聽懂了聊天中的每個詞,也經常會因為文化背景的不同,完 全無法理解美國人的笑點。

文化衝突是極其常見的一個問題,如與美國人相處溝通的差異,對不同社會制度的觀點衝突,以及東西方人文化價值觀的差異等。再比如美國大學的社團文化,派對文化,美國年輕人對於戀愛觀,性的看法觀點等,這些都和傳統中國觀念不同。故而,是堅守自己固有的價值觀,還是努力融入美國的文化,都會激起留學生進行一番思想鬥 爭。

問題三:生活技能問題。中國留學生在國內時,往往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生活技能通常都被父母承包了,而來到美國留學後,將會一下子面臨獨立生活的挑戰:學做菜,洗衣 服,做家務,學開車,租房籤合同,銀行開戶等等。很多留學生表示,剛來到美國時不會用學生公寓中的洗碗機,洗衣機,烘乾機。而對於在美國最常見的代步工具的汽車,留學生們的各種問題就更多了,學車買車,考駕照,車被撞了怎麼辦?來美國留學不僅只有課堂學習,也是對日常生活技能和應變能力的全方位考驗。

問題四:人際交往。留 學生的人際交往情況可謂又簡單又不簡單,大多數留學生剛到美國時都無親無故,人際網絡是一張白紙。但是慢慢地,他們開始認識更多人,也許是一起上課的美國 同學,也許是同樣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同學。美國同學親切友善,但總感覺隔了一層距離,共同話題也不多;退回中國同學圈吧,各種小摩擦也不斷,中國留學生之間的小爭鬥由於圈子小的關係常常會被放大,也令不少留學生疲憊不堪。留學生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也因為時差、異鄉、西方文化、不同的處境而引起隔閡或溝通障礙,一些留學生報喜不報憂,有什麼困難都自己擔,而有些父母即使遠隔重洋,仍然保持對子女過分干涉的態度,這使得親子關係愈加緊張。

問題五:學業困難。留學生在學業方面遇到的困難,通常還是由語言障礙引起的。課堂聽講跟不上,完成作業有困難,課堂發言不積極是中國留學生最常見的問題。由於語言上的阻礙及不 自信的心態,中國留學生往往很少能與教授建立良好的關係,許多美國教授對中國留學生的印象是沉默內向。有留學生表示:很羨慕美國同學和教授在課下談笑風 生,而自己就很難加入他們的聊天;在做小組作業時,明顯感到美國同學不願意選擇中國留學生加入小組,因為怕拖整個小組成績的後腿。而更本質的問題,在於中 美教育方法論的不同,中國的教育重在記憶,而在美國教育中更重視概念理解和解決問題,經過了十多年中國式教育浸淫的留學生們,原來的學習方法可能就不再奏 效了,需要運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去適應美國課堂的學習。

問題六:未來規劃。留學生的生活相對是簡單的,學習佔了他們生活中的主要部分,但隨著年級的升高,對於未來規劃的關注和思考也不斷上升,這些可能困擾留學生相當長的時間。總結來說,問題是就業機會,戀愛關係和婚姻與畢業的年齡。畢業後是繼續升學還是就業—就業,是回國還是留在美國—留在美國,身份的問題又始終縈繞,留學生需要工作簽證才能留在美國,但不是每個美國僱主都願意幫助國際學生去申請。留學生的壓力可想而知。未來生活的不確定也常常使留學生的戀愛關係蒙上一層陰影,每一個關於畢業後的決定都變得非常謹慎和重要。

日本:

一、需要參加日本醫療保險。日本的醫療費用非常昂貴,按照有關規定,預定在日本停留半年以上的留學生均須加入“國民健康保險”,加入此保險後,學生在接受治療時通常只需負擔總費用的30%。另外,留學生在加入國民保險後,可以向所在大學申請“外國人留學生醫療補助”,這樣自己負擔的部分也可以得到全額或部分補貼。

二、學生宿舍狹小。日本是個地少人多的國家,平均人口密度遠超中國,因此日本的住房比中國的住房狹小很多,學生應有一定思想準備。語言學校的宿舍根據學校實力和客觀條件,會有所差異,學生在諮詢時,應儘量全面的瞭解學校的宿舍情況,以免到校後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三、考試製度。日本的大學多在每年4月開學,目前越來越多的大學也開始招收10月新生。為保證外國學生能進入高等教育機構(特別是國、公立大學),日本每年6月、11月各舉行一次“日本留學考試”,文科考試內容為日語、數學和綜合課目,理科考試內容為日語、數學和物理、化學、生物(三門中任選兩門)。大部分大學要求學生申請入學時提交留學生考試成績。

四、如何進入日本大學院。日本的大學院(特別是國、公立大學院),以學術水平高,國際交流廣泛,學費低廉,獎學金豐富等特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優秀本科畢業生前往就讀。目前主要的升學途徑有兩種:一是先進入日本語學校學習,在接受日語教育的同時,由有經驗的升學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學生通過學校的升學指導,考取大學院,進行學習;另外一種是通過國、公立大學院申請項目,直接從國內申請到日本的大學院就讀。

五、留學期間的打工問題。日本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允許外國學生在讀語言期間合法打工的發達國家。日本有關部門規定持“就學”簽證的學生(讀語言學校的學生多持“就學”簽證)每週打工不超過20個小時;在高等教育機構學習,持“留學”簽證的學生,每週打工不超過28小時。但由於上述規定中對時間的限制不容易計量,所以超時打工的情況很普遍。需要提醒學生的是:打工的目的是為了補充留學中的學費和其他必要費用,不要太辛苦,更不能影響健康和學業。

目前東京地區打工收入約800-1600日元/小時,某些偏遠城市打工收入則相應低一些。學生剛到日本時,由於語言、文化等原因,需要一個適應環境的過程,不一定可以馬上找到工作,因此剛剛走出國門的學生最好還是帶6個月左右的生活費用。

六、畢業後的去留問題。日本政府出臺的“第二次入國管理基本計劃”在涉及到就業、留學生入學、留學生就職、持家族滯在簽證者的就職和取得“永久居留”資格的條件等各個方面均採取了更加開放的政策。在這個大背景下,歷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外國留學生畢業後在日本就職,無論是從申請件數,還是批准件數都呈上升趨勢。特別是近一段時間以來,日本社會已經開始希望吸納更多國內理工科的本科畢業生和具有專業操作技能的人員到日本就職。

但需要強調的是,國內高中或中專學歷的畢業生想讀完語言學校就找到滿意的工作,目前來看還比較困難,大多數同學都是通過在大學(或專門學校)的學習後,才能更容易地找到滿意的工作。

七、能否順利拿到簽證。日本的簽證審核以書面材料為主,也因此申請材料確實比較比較繁瑣,日本入管局對學生的材料審核非常嚴格,準備材料過程中由於某個細節的疏忽而導致申請失敗的案例很多。雖然日本申請材料注重細節,但也有規律可尋。尤其是自今年日本政府正式啟動30萬留學生計劃後,審核標準也較以往明確了很多,只要按部就班的準備申請材料,就能大大地提高簽證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