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知乎上一則“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的提問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

這是原文↓↓↓

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截圖自知乎

今天小招就和大家客觀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不可否認,客觀條件懸殊巨大

據《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農村80%的留守兒童從沒參加過課外輔導,在西部貧困農村,63%的學生甚至沒有高中文憑。

中國校友網對全國各省級高考狀元開展調查,發現在2007-2016年間,全國共有約837名高考狀元。其中,近五成狀元父母是教師(35%)和工程師(12.6%),近兩成父母是公務員。

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在學業上,城裡的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最新的教材知識;

在生理上,城裡的學生有更好的營養和身體狀態面對學習;

在生活上,農村學生往往要面對更多的家庭煩惱和貧困帶來的自卑感,無法全身心投入學習。

正因為農村大學生普遍存在不自信甚至自卑的心理,離開學校以後,現在無論是在求職還是創業等方面,都更加看中能力、視野、管理理念甚至人脈等其他因素,而這些農村學子都很難和城市學子相比較。

進入工作崗位的農村學子想的更多是如何保住工作而不是如何發展自我,在面對一個可能的跳槽或是創業機會時,農村學子往往也沒有底氣和勇氣做出選擇,致使機會錯失。

就像《歡樂頌》中的樊勝美一樣,雖然她在大城市有表面光鮮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可遠在家鄉的爸媽哥嫂卻成了她甩不掉的包袱,不僅找她要錢要工作,還時常惹出不必要的麻煩。這直接導致了樊勝美謹小慎微為人圓滑不敢在職場尋求突破,就連談戀愛都要考慮能否負擔家庭而不敢追尋真愛。

這裡就要說到一個現實問題——錢。以上種種是不是可以大膽歸結為農村大學生和城市大學生的貧富差距大,並由此帶來的教育資源、格局等一系列差距。

“感謝貧窮”引爭議

說到貧窮,就不能不提到之前引發網友熱議的新聞。河北女孩王心儀以707分的高分被北大中文系錄取,她的一篇被媒體冠以《感謝貧窮》的文章感動了很多人。

在文中,王心儀用了大段的段落“感謝貧窮”: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奪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感謝貧窮,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你讓我和玩具、零食、遊戲徹底絕緣,卻同時讓我擁抱到了更美好的世界;謝謝你,貧窮,你讓我能夠零距離地接觸自然的美麗與奇妙,享受這上天的恩惠與祝福;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感謝貧窮,你賦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與永不低頭的氣量。

讀完這篇文章真的很感動,因為一個出生於農村貧困家庭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考上了夢想中的大學,真的很勵志。

但“感謝貧窮”這個觀點,卻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因為從事實來看,貧窮帶給人更多的其實是傷害。

貧窮,讓那些看不起病的人失去健康和生命;

貧窮,讓那些上不起好學校的孩子失去平等受教育的權利;

貧窮,讓那些住不起房、穿不起衣、吃不起飯的人,失去作為人的最基本權利。

經濟學家馬光遠就在他的文章裡表達了這樣的觀點:“貧窮是我們無法選擇的選擇,沒有貧窮,我們會更好,這是我一直堅信的。”

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另外,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如果可以,怎麼做?最高贊答案,清華大學,知乎ID:Umika Chan,這樣寫道:

進入清華以後第一節社會學概論課上,老師讓我們每個人填了一張問卷。上面有兩個問題是:“你父母的職業?”和“你上大學以前到過最遠的地方是哪裡?”

問卷收上去以後,老師對我們說:“在座的各位能考上清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你們的父母。”

他接著說:“你的家庭背景決定了你能接觸到資源的多少,決定了你的學習環境,決定了你上的小學、初中、高中,也決定了你的眼界和見識。你能來到清華,不僅僅是因為你努力,更是因為你有了上述這些東西。”

怎麼樣,扎心嗎?簡直扎遍了農村孩子的全身。

貧窮不是不努力的理由

我們無法否認,農村大學生可能要付出成倍的努力才能和城市大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城市大學生唾手可得的東西,農村大學生可能要拼盡全力才能夠得著。

但是貧窮不是不努力的理由。並且,越是貧窮家庭的孩子,越要努力,才能有成就。

從這點來說,讀書確實是最容易也最有性價比的去改變命運的方式,只是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積累才能真正改變自己的命運。

就像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中曾發表過這樣一段演說:

“有些人出生就含著金鑰匙,有些人出生連爸媽都沒有,人生跟人生是沒有可比性的,我們的人生是怎麼樣,完全決定於自己的感受。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感動,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動的一生;你一輩子都立志於改變這個社會,那你的一生就是鬥士的一生。

……

我們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這個故事關於獨立、關於夢想、關於勇氣、關於堅忍,它不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童話,沒有一點點人間疾苦,這個 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這個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看完這篇文章,你贊同“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這個觀點嗎?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本文綜合整理自知乎、光遠看經濟、夏天吃宵夜、 Mita學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