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清華北大不能進入「上流社會」,但卻是你的高起點

現在正是開學季,很多人都很關注考上我國最高學府的都是什麼人、學霸們都有什麼特殊才能、還有他們為什麼能考進北大。

這麼多年,很多家長和孩子都一心認為“接受好的教育=進入上層社會的通道”,將考上名校作為學業生涯的唯一目標,併為之付出所有。

考上清華北大不能進入“上流社會”,但卻是你的高起點

為什麼?

因為“考上名校,你半隻腳就進入了上流社會”,這是家長和孩子的動力來源,想要改變現狀,必須考上好大學。

因此當有媒體以“考上北大,然後呢”為主題的報道時,我心想:啊,終於有人要揭開功利教育的遮羞布了啊。

報道從“工地上收到北大錄取通知書”談起,關注底層學生進入北大之後的經歷。文章揭示了一個真相:再好的大學都許諾不了一個美好的前程。考入北大,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不僅是北大,清華、復旦等名校都是如此。

考上清華北大不能進入“上流社會”,但卻是你的高起點

這不是在潑冷水,而是鄭重又平淡地告訴大家:高考不是科舉,不可能像范進那樣一次考試成功就能成為人上人。

考上名校值得驕傲,順利畢業也很榮耀,然而,此刻開始,才是真正進入社會,依舊需要從頭開始奮鬥。

雖然名校光環一開始會帶來幾分便利,但是也不要忘記,世上不缺成績好的人,學習好代表學業優秀,而想得到社會的認可,更關乎你的能力、品格、貢獻等。

考上清華北大不能進入“上流社會”,但卻是你的高起點

而且,真正的教育不該是教人把社會分為“上流”與“下流”的,學校內更該以這種觀念為恥。以北大為例,校內的各類資助是很充裕的,能夠覆蓋在校學生的基本需要,目前是進一步提供“非經濟支持”滿足他們的發展需求。通俗點說,溫飽實現,正追求小康。

考上清華北大不能進入“上流社會”,但卻是你的高起點

這意味著哪怕是再貧困的學生,進入北大都能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安然讀完大學,那麼這些貧困生就能理科鹹魚翻身進入上流社會了嗎?

未必。只說不用擔心學業而已,之後的日子,還是必須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想要的生活。

考上清華北大不能進入“上流社會”,但卻是你的高起點

所以說,名校並不是“上流社會”的培養皿,而是教會這群全國最優秀的學子“最先進優秀的知識、最深刻有用的道理”的地方,也可以講,這是進入社會的高起點。

名校情結自古有之,只希望大家更能關注名校的教育本身,而不是期望通過進入名校一朝跨過階層,那是很難實現的事情。

夢想和現實的差距一向很大,踏踏實實奮鬥,努力才不會被辜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