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的世界誰最懂?可能是漢語!那英語就是三次元世界羅?

二次元的世界誰最懂?可能是漢語!那英語就是三次元世界羅?

這是Pinterest上的一張圖:

二次元的世界誰最懂?可能是漢語!那英語就是三次元世界羅?

左邊是三次元的世界,右邊是二次元的世界。三次元是現實世界,二次元是夢想世界,是根據三次元“降維”的世界(在ACGN圈,這樣的純美世界也許該叫“升維”的世界)。

語言繪畫可以類比嗎?可以,因為它們都是載體媒介管道。圖畫是“畫出”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載體媒介管道

,語言是“話出”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載體媒介管道

二次元的世界誰最懂?可能是漢語!那英語就是三次元世界羅?

那問一個問題:中國繪畫西方繪畫

相比,哪個更寫實?1920年代世界上研究中國繪畫權威之一Benjamin March曾製作了一張對照圖

二次元的世界誰最懂?可能是漢語!那英語就是三次元世界羅?

圖A和圖B,哪張代表西方繪畫的核心技法特點

答案是圖A。它很強調透視(perspective)。

西方繪畫在二維平面(畫紙或畫布)上模擬三維空間(立體真實世界)。二維,用漫迷的術語就是二次元,是長(上下)和寬(左右),那第三維是什麼?第三維是景深(depth)。

怎樣營造景深?通過近大遠小的原則,遠要遠到消失。那個有時被畫出,有時不被畫出但也時刻存在畫者腦海裡的消失的點就叫vanishing point

比如畫面(圖片來自搜狐)上

輔助觀看的細白線在最遠處交匯的地方就是vanishing point:

二次元的世界誰最懂?可能是漢語!那英語就是三次元世界羅?

這種觀看有一個基本前提,即畫家的眼睛。畫家的眼睛是這一切風景的出發點

。有消失點就必定有出發點

二次元的世界誰最懂?可能是漢語!那英語就是三次元世界羅?

那我們回到Benjamin March的對照圖。圖B代表中國繪畫。它和圖A的重大差別是什麼?沒有景深

,或者說景深感較弱。為何?因為沒有近大遠小。哪裡最容易看出來?地上的磚。

二次元的世界誰最懂?可能是漢語!那英語就是三次元世界羅?

磚1比磚2大(較多),磚3和磚4(幾乎)一樣大

於是,我們就不好

斷定了:這裡有人嗎?圖B是一個畫者的觀看嗎?他的眼睛在哪裡?這幅畫的出發點在哪裡?

圖A是畫者真實世界的觀看的結果,畫者儘量還原再現真實。圖B是想象的結果,想象的依據常識。畫者有一種常識,即磚塊是等大的。

這幅宋代的《槐蔭消夏圖》是最好的案例。條案和床的邊緣長度都沒有遵循

近大遠小視覺真實,而是遵循了人們大腦裡製作工業的常規

二次元的世界誰最懂?可能是漢語!那英語就是三次元世界羅?

總之,圖B說明沒有觀看的人,沒有觀看的出發點消失點

。或者說觀看的人並不如實地還原ta觀看的內容

這時我們終於來到正題:中國繪畫中國語言一樣,“無人駕駛”。我們看昨天的案例。

二次元的世界誰最懂?可能是漢語!那英語就是三次元世界羅?

二次元的世界誰最懂?可能是漢語!那英語就是三次元世界羅?

上面兩圖一張是電影臺詞,另一張是文章標題

二次元的世界誰最懂?可能是漢語!那英語就是三次元世界羅?

雖然兩個漢語句子的謂語動詞相同,為“是”,但是它們被翻譯成英語的時候,謂語動詞的形態卻截然不同,一個為“am”,另一個為“were”。

為什麼不同?在《喜劇之王》裡,尹天仇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演員,他用這句臺詞陳述現狀常態,所以謂語動詞應該嚴謹地反映這個現存事實。而在講述渣渣輝等成長經歷的文章裡,渣渣輝現在的身份是香港演員,在成為演員之前他曾經做過警察,所以謂語動詞也應該嚴謹地反映這個

過去的事實。另外,主語“我”和主語“他們”數量不同,也會導致兩個謂語動詞不同。

相比起來,漢語句子的謂語動詞(上面兩句的謂語動詞均為“是”)的形態並不根據主語的人稱(person)和數量(number)相應變化,也不根據事件涉及的時態(tense)、(aspect)、語態(voice)和語氣(mood)相應變化。即語言沒有精準反映物質世界。如果用繪畫來類比,漢語句子的

謂語動詞就像圖B中的磚3和磚4:等大

二次元的世界誰最懂?可能是漢語!那英語就是三次元世界羅?

所以漢語啊漢語,它不是一個真實世界,它是一個想象世界,它是二次元的世界

(本文完)

相關閱讀:

  • 不間斷以英語為工作語言在中國工作15年
  • 曾受僱於新東方﹑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輕鬆調頻Easy FM﹑視覺中國集團﹑華納唱片等
  • 擔任過英語老師﹑英語動畫電影製片人﹑編劇﹑導演﹑記者﹑主持人等
二次元的世界誰最懂?可能是漢語!那英語就是三次元世界羅?

二次元的世界誰最懂?可能是漢語!那英語就是三次元世界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