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排名第四,小米沖「量」意欲爲何?

最近,科技行業最熱議的話題非小米莫屬。自爆出赴港IPO以來,業界一直期待這重要的歷史時刻。5月3日IPO招股書的提交,事情終於塵埃落定。幾乎同一時間,IDC發佈了2018年Q1智能手機銷量報告,小米以2760萬部出貨量取代OPPO躍升全球第四。如此巧合,讓我們不得不浮想聯翩,小米此舉沖銷量是戰略成功,還是意在IPO?

全球排名第四,小米衝“量”意欲為何?

█ 銷量增長原因在哪?

艾瑞諮詢顯示,全球收入超過1,000億元且盈利的大型互聯網公司中,小米同比增長67.5%,排名全球第一。同樣,IDC最新數據顯示,小米在Q1手機銷量增長高達87.8%,市場份額為8.2%,排在全球第四。就連雷軍也第一時間轉發了該信息,並特別圈出了“87.8%”戰績。而海外市場的深入滲透,成為小米銷量增幅不可或缺的因素。

全球排名第四,小米衝“量”意欲為何?

小米在海外市場的強勁增長,我們還可以從最新的招股書中找到答案。招股書顯示,小米2017年海外市場收入同比暴漲了250%,不僅成為小米此次招股書內容的亮點之一,也充分驗證了小米模式在全球市場具有普適性。儘管小米產品多而雜,但主要業務還是智能手機。

小米出貨量增長幅度可謂“日異月殊”,事實上,從去年開始,小米海外市場就捷報頻傳,多個國家地區的市場份額快速上升。在頗為重要的印度市場,小米甚至超過三星,成為第一大智能手機品牌。據相關報道,小米有望在2019年年中之前在印度開設100家“小米之家”,屆時將成為印度手機市場的“巨無霸”。

高性價比在新興國家市場尤為重要,這方面小米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小米手機有“性價比之王”之稱,這對擴展海外市場尤為有利。除此之外,小米智能家居的商品聯動,也是小米成功秘訣之一。小米旗下產品標識米家早已貫穿整個市場,智能產品的聯合效應帶動小米手機銷量增長,這種效應效果不言而喻,而這種增長成為必然。

沖銷量意欲何為?

眾所周知,一件產品的商業價值在於它是否等同於自身的品牌,而品牌價值從何而來?銷量!這是一個重中之重的因素。一件產品的銷量越高,它的商業價值便越大。為此,我們不難看出小米此次銷量大增的背後是關乎利益的存在。

業界普遍預測,小米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被認為將是今年全球最大規模IPO。保薦人、投行、潛在投資人普遍接受當前估值至少在700億美元,IPO之後短期內小米市值有望超過1000億美元,而雷軍本人持股31.4%,以此計算,屆時雷軍的身價至少314億美元,超過王健林,逼近李嘉誠,資本市場又一次扶起了一箇中國“首富”。

企業IPO一直被定性為“造富機器”,一旦小米IPO,在小米集團內部,前100號員工都成為億萬富翁,前1000號員工成為千萬富翁。而要確保估值和市值,小米的手機銷量成為最大的動力源。這也是為何在提交IPO招股書之際,小米海外擴張提高銷量的意圖之一。但在智能手機增長出現瓶頸的中國市場,小米無法在銷量上做文章。

全球排名第四,小米衝“量”意欲為何?

當下,互聯網服務已成為小米盈利的重要來源。招股書顯示,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雷軍公開信也表示,小米的佈局早已不僅限於硬件領域,除了手機之外,小米幾乎滲透到了生活的各個領域。但同時雷軍又承諾:從2018年開始,每年小米整體硬件業務的綜合淨利率不會超過5。既然如此,那智能手機銷量暴增意欲為何?在利益面前,企業追求的永遠是利益!


【科技觀潮】同步上線:今日頭條、百度百家、微信公眾號、騰訊企鵝號、網易號、一點號、大魚號、搜狐號、知乎、鳳凰號、東方號、界面新聞、博客中國、品途商業評論、虎嗅、新浪看點,以及新浪微博等數十家自媒體平臺,文章轉載及商務合作,請加微信:nxp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