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師「輕鬆」過節

最近,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慶祝2018年教師節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確,2018年教師節的主題是“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

自古以來,尊師重教就是我國的優秀傳統。為了提高教師地位,使教師成為社會上受人尊重和羨慕的職業之一,使得尊師重教成為社會風尚,國家特意將“9月10”日這天定為教師節。可以說,教師節的設立,理所當然,也必須必要,無論對教師、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都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一方面對很多老師來說,“教師節”本應該是一個讓老師心安理得享受各方真誠祝福的節日,卻因為家長變著花樣的表示“心意”變了“味”,甚至有的老師更會因為“送禮”話題而演變成了被批判的對象。

而另一方面,儘管社會各界以“蠟燭”“春蠶”“靈魂工程師”讚美老師,然而在實際生活中老師的地位並不高。特別是對普通教師來說,教師節只不過是表彰優秀教師的“優秀教師節”,而對自己來說除了要寫師德報告,發誓不接受禮物,接受上級的警告訓誡外,與平常的任何一天別無他樣,如此無放假、無福利、社會無感只能讓老師感覺教師節形同“雞肋”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而“愛不起”。

客觀來說,無論是從教師節設立的初衷,還是目的抑或是意義來看,節日本身並沒有錯,老師,作為園丁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剛剛破土的幼苗。在教師節這天,為了表達對老師諄諄教導,辛苦付出的感恩之心,崇高之情,送上一份“禮物”也無可厚非,但是,我們社會各界卻常常以錯誤的方式打開它。如何讓老師“輕鬆”過節,成為了一個社會難題。

其實,對老師來說最好的禮物,不是微信紅包,不是禮品禮券,不是師德整頓大會,更不是耗費重金的精品禮物,而是來自家長的尊重與溝通,來自孩子的進步與教養,來自政府的福利與待遇,來自社會各界的寬容與理解。

因此對家長而言,不能總是帶著功利之心用金錢去衡量老師對孩子的關注度而絞盡腦汁的向老師表示“心意”,甚至是嘴上說著“尊師重教”,而在行為上卻“拳腳相向”。更多的而是應該關注孩子的成長,盡好家庭教育的責任,做好老師教育孩子的“左臂右膀”,與老師做好真誠的溝通與交流,以實際行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讓孩子以“努力學習、遵守紀律、尊敬老師”來報答老師,進而讓“尊師重教”真正“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成為家長與孩子的行動自覺與畢生之舉。

與此同時,真正令人羨慕的職業,不在於有沒有節日,還在於這個社會對教育工作者和教師的重視程度,因此,不能只在“教師節”這天,才想起我們辛勤、辛苦又心累的老師們,而是讓惠師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在此基礎上,更要從長遠出發,從晉級空間、福利待遇、培訓教育、發展機會等方面制定更多的利師政策,讓老師有更多的獲得感,只有如此“教師節”才能來的更為有意義。

更為重要的一點,對於“為了孩子一切,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的老師,更是要多一些寬容與理解,不能因為個別道德失範的教師,而因噎廢食的就去否定整個教師隊伍,進而總是帶著懷疑與批判的目光去看待老師的一切行為。只有我們多多換位思考,給老師多一些體諒與理解,才能讓老師在“寬鬆”的環境中更好的盡職盡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