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把校招當成一次聚會

又把校招當成一次聚會

10年前曾經參加了一次校招,到現在還留有印象。

是在一個職業技術學院,政府勞動部門組織的,初衷是解決現在職業技術學生的就業問題。

沒想到,來的學生不多,稀稀拉拉的,應聘的還不如招聘的人多。

乾脆的,企業招聘人員開始互相認識,相互交談起來。

唉,又把招聘會當成了一次招聘工作人員的聚會。

我記得那是一個星期天,學生都在休息呢,約摸半個小時後,陸陸續續有學生來了,原來學生剛起床。

我所在的企業是這家學院的實踐基地,想當年,一口氣招來了三四十人實習,可是半年後,留下的沒剩下幾人,一年後,都走了。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為什麼學生不願意來,為什麼來了又留不住?

我曾經在一次公司例會上,詳細剖析過這個困惑。

我想說的是:

1、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寧願自己吃苦,也不會把自己子女送進工廠,因為覺得沒有前途,即便來實習,也不會願意長期在工廠工作。

2、現在的學生大多眼高手低,貪圖享受,寧願坐辦公室,工資可以少點,但工作要輕鬆,怎麼會願意在車間裡長期做操作工,哪怕能學到技術或管理。

我斷言:如果再這樣任其發展下去,以後工廠再也沒有找不到有文化、有技術的工人了。

實際上,國家很早也看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了,但是改變的力度還是小,我常常想:如果哪一天,大家都搶著進工廠,而不是都想當公務員,這個社會才會進步。

這是天方夜譚嗎?不是,三四十年前,那時工人的地位是很高的,那時大家都是搶著進工廠的,多麼希望這一天還會來到。

都是學生的問題嗎?不是。

不能全怪學生:

1、現在的社會導向是否存在問題,大家都覺得進工廠沒前途,那麼社會的財富誰來創造呢?,總覺得國家鼓勵或者倡導的力度還是太小。

2、現在的企業是否也有問題:說是招學生來做儲備幹部,但是長時間不管不問;或者只是使用,當作廉價的勞動力使用,沒有培養,也沒有為其做職業規劃,待遇長期與普工一樣,怎麼能留住學生呢?。

問題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如果人才都去考公務員了,精英都出國了,有才華、有技術、有能力的人都不進工廠了,那麼這社會還怎麼進步呢?。

當然要在短時間改變這一切,是不可能的,唉,還是再把校招當成了一次招聘工作人員的聚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