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期待退休後能享受生活?他們卻在生活中享受工作

很多人對工作的態度就是"討生活",無論他們收入的高與低,現在的生活方式並不是他們想要的,他們不滿足現狀卻不主動去改變,期望退休後能怎樣怎樣。

且不說退休後是否能有條件滿足他的願望,單延遲退休就已經把夢想後移了若干年,除了不滿和牢騷一切如常。

你還期待退休後能享受生活?他們卻在生活中享受工作

另一些人要積極的多,他們有著明確的目標:在某個時候實現財務自由。到那時即使不再工作也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他們的時間觀念非常強,他們會利用一切資源為目標服務,在高壓力下快節奏的運轉著。

因此,我對"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你的生活品質"堅信不疑,直到聽到他們的故事,對這個觀點有了新的認識。

有一對四十多歲的兩口子,丈夫曾經在某公司做銷售,收入還不錯,只是常年出差,一年到頭在家累計不到一個月。妻子以前是導遊,也要頻繁出差。因此他們的孩子也成了"留守兒童",長期吃住在全託輔導班。

你還期待退休後能享受生活?他們卻在生活中享受工作

孩子四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幾乎固定墊底,即使在全託班報一對一輔導也沒什麼效果,他們只能接受"孩子不是學習的料"。

有一次妻子去輔導班接孩子,負責照顧孩子生活的阿姨找她聊天。因為孩子從一年級就在這裡生活,一直是這個阿姨照顧,所以孩子和阿姨的感情挺深的(對此妻子既感激又內疚)。

阿姨告訴妻子,孩子既不笨也不懶,只是學不進去。因為他不知道為什麼學、學這些有什麼用。他認為上學是懲罰,是爸爸媽媽在罰他不許回家。他對周圍很敏感,他想知道自己哪裡錯了,怎樣才能不挨罰。

你還期待退休後能享受生活?他們卻在生活中享受工作

妻子聽了很驚訝,儘管在孩子面前沒表現出來,但實際上驚慌失措,她打電話叫丈夫趕快回家。丈夫也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次日上午就飛回來了。

然後他們兩進行了一次結婚以來時間最長、最嚴肅的談話:為什麼工作?現在這樣做對嗎?孩子怎麼辦?生活只能這樣嗎?

談話的結論是:工作是為了生活,但現在卻因為工作丟了生活。既然不能在工作中享受生活,為什麼不在生活中享受工作?

於是他們做出了決定:辭職!創業!兩人一起!

你還期待退休後能享受生活?他們卻在生活中享受工作

他們創業的項目就是:組織自駕遊。

因為自駕遊是丈夫的夢想,他每年的年假都用在了這上面,而且有很多這方面的朋友。更何況妻子也是旅遊業內人士。

說幹就幹,他們註冊了公司,還專門請了位經驗豐富的隊長。

他們的經營方式很簡單:策劃n個自駕遊方案放在論壇或群裡讓大家投票,然後接受報名,再進行前期的各項準備(例如買保險、安排行程、補給點、營地等),到時間隊長就在指定集結地帶隊出發。丈夫平時也跟隊走,但有特殊情況或線路太熱門時丈夫就在中途接應大家,為大家安排好一切。妻子一直提供後勤保障。

你還期待退休後能享受生活?他們卻在生活中享受工作

在孩子寒暑假的時候,隊長有時會客串後勤,讓丈夫帶隊,一家三口全體出動。

這曾是他們可望不可及的生活、曾是丈夫幻想實現財務自由後的日子,當實現了才發現之前自己對工作與生活的處理錯的有多嚴重。

即使現在回頭看看,他們也感激自己當時作出的選擇,更讓他們欣慰的是孩子的變化,據說高考考得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