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美術列入初中學考!理化生要考實驗操作,哪屆學生先受影響?

昨天(7月26日),廣東省教育廳發佈《廣東省教育廳關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辦法》,當中提到:

  • 美術、音樂、信息技術等科目均列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以下簡稱初中學考)範圍;
  • 物理、化學、生物需考現場實驗操作;
  • 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分數不低於每門科目考試總分的10%;
  • ……

下面一起來看看!

考試對象

從2017年秋季入學的7年級新生開始

根據《中考改革指導意見》和《中考改革實施意見》的要求,初中學考考試對象如下:

  • 從2017年秋季入學的7年級新生開始逐步實施;
  • 2019年起:按照《課程方案》的課程進度開始組織相應科目的學考;
  • 2020年起:報名參加普通高中和有要求的中等職業學校及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的社會人員,應按規定參加初中學考。
音樂美術列入初中學考!理化生要考實驗操作,哪屆學生先受影響?

考試科目

實行全科開考

國家《課程方案》規定的全部科目均列入初中學考範圍,包括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科目。

專家點評

全科開考是否加重學業負擔?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會長、廣州中學校長吳穎民說道:“全科開考就是要讓學生認真學好每一門課程。家長們不必過於擔心,增加的科目都是教育部規定的,全科開考不等於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事實上與現行大部分市的初中學業考試相比,只是多了音樂、美術和信息技術3門科目及理化生實驗操作而已。這有利於糾正應付、擠佔、停上音樂、美術等課程的現象,對學生全面發展有利。”

考試方式

筆試為主,探索多種方式

各科考試結合科目特點,以筆試為主,探索麵試、口試、實踐考察、實驗操作和技能測試等多種方式。積極探索應用計算機進行非筆試科目的考試。

  • 語文、數學和地理3個科目實行閉卷筆試的方式。
  • 道德與法治、歷史可採用閉卷開卷與閉卷相結合開卷的方式。具體由各市決定,委託省命題的由省教育考試院決定。
  • 外語實行閉卷筆試加聽力(或聽說)測試的方式。
  • 物理、化學和生物3個科目實行閉卷筆試現場實驗操作相結合的方式。
  • 體育與健康考試在初中每學年進行一次《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在九年級時進行3個項目的考試,其中“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或游泳”作為必測項目,另外選擇體能及運動技能各一項進行現場考試,並當場給出成績。
  • 音樂、美術和信息技術3個科目要採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考試項目和形式由各市自行確定。其中,音樂和美術科目要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評價有機結合,進行1-2項實際技能的考核,重視欣賞、想象、表現、創造和審美能力的測試。信息技術科目要突出思想方法、核心素養和實際操作的考核。
音樂美術列入初中學考!理化生要考實驗操作,哪屆學生先受影響?

考試時間

各科目考試時間依據《課程方案》和“學完即考”的原則確定,一般安排在學年(期)末進行。

  • 原則上,生物(含實驗操作)和地理2個科目考試,安排在八年級下學期結束前進行;
  • 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和化學7個科目考試,安排在九年級下學期6月中下旬進行;
  • 體育與健康科目及理化實驗操作考試安排在九年級下學期5月底前進行。

其他科目考試時間由各市根據課程教學進度統籌安排。其中,委託省教育考試院命題或由省教育考試院統一命題科目的考試時間由省教育考試院確定。

音樂美術列入初中學考!理化生要考實驗操作,哪屆學生先受影響?

考試分數和時長

省教育考試院命題的各科卷面原始分數為:

  • 語文、數學、外語科目各120分(其中外語科目含外語聽力30分)。
  • 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含實驗操作)、化學(含實驗操作)和生物(含實驗操作)科目各100分。

省教育考試院命題的各科考試時長為:

  • 語文科目120分鐘;
  • 數學和外語科目各90分鐘(其中外語科目含外語聽力20分鐘左右);
  • 物理(不含實驗操作)和歷史各為80分鐘;
  • 道德與法治、地理、化學(不含實驗操作)和生物(不含實驗操作)各為60分鐘。

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和信息技術及理化生實驗操作(理化生各科目可分別考試,也可合在一起考試)各科(項)滿分值、考試時長由各市自定。其中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分數不低於每門科目考試總分的10%。

成績如何呈現

可用分數、等級等多種形式呈現

  • 語文、數學、外語、體育與健康考試成績可以分數形式呈現;
  • 其他科目考試成績可以採用分數、等級等多種形式呈現,鼓勵有條件的市僅以“等級”呈現成績,避免學生分分計較、過度競爭。

等級劃分及細化具體辦法由各市結合當地實際自行確定,報省教育廳備案。為保證公平,可將學生招生錄取考試科目的成績轉換成標準分或等級分呈現,以確保不同科目考試成績的可比性。具體成績轉換標準和辦法由各市制定。

成績使用

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初中畢業的基本依據。初中學考成績要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予以反映和體現,同時記錄在《義務教育證書》的成績欄。成績合格,可作為學生初中畢業的依據之一。成績合格認定標準由各市制訂。

作為初中教育教學質量監測的參考指標。初中學考成績是反映初中教學質量的基本依據。

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的基本依據。穩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改革。

根據《中考改革實施意見》要求,試點市從2020年(即2017年秋季入學的7年級新生)或2021年(即2018年秋季入學的7年級新生)開始實施依據初中學考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辦法的改革。其他市從2023年(即2020年秋季入學的7年級新生)開始實施基於初中學考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辦法改革。

各市要根據夯實基礎、文理兼顧、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平衡、負擔適度、穩妥推進的原則,確定納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科目及其計分比例。

要以《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規定的每門課程的課時、課程容量等為主要依據,將納入招生錄取科目的各科卷面原始分滿分值按一定比例折算,設定納入招生錄取科目的分值。

要避免個別科目分值過低,科目之間分值差距過大。除語文、數學、外語、體育與健康4個科目外,至少將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和化學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科目。

鼓勵將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和生物6個科目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科目。

體育與健康考試滿分值權重不低於錄取總分的8%。

理化(或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成績最遲從2020年秋季入學的7年級新生起須作為招生錄取的依據。鼓勵採用分數+等級或僅用等級的招生錄取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