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優點和一些槽點

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

魅族在我的記憶中應該是所有手機品牌裡最具有文藝氣息的一家。

我最早關注魅族是從 MP3 時代就已經開始了,當年魅族在播放器這方面做得確實出色,我還記得當初一朋友買了魅族播放器後對其在芯片的選擇上一直跟我津津樂道,後續魅族 M3、M6 的亮相更是將魅族音頻播放器領域推向了高潮階段,至今我家的防潮箱裡都還存著兩臺魅族 M6,一黑一白,留做收藏。在魅族 M6 之後,魅族便就開始「不務正業」起來,做起了手機業務,或許也是因為音頻這個傳統行業確實給不了魅族多大的利潤空間。

從魅族 M8 到魅族 MX3,魅族手機一直在不少消費者心裡是一款足夠有文青色彩的產品,黃章在手機產品上的獨具匠心,也使得魅族這個品牌贏回了不少用戶的喝彩聲,當時的我們,都覺得「魅族」這個品牌一定會成為以後國產手機品牌中的佼佼者,然而現實卻總是出人意料。

其實在數字尾巴編輯部裡不乏當初買過魅族手機的人,對於魅族這個品牌,我們也或多或少有著那麼一些偏愛的屬性在裡頭,但縱觀這些年魅族的表現,失望的成分自然有所增多。我們此前都很喜歡說這一句話:「MX3 後再無魅族」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產品策略的失敗、機海戰術的錯誤、品牌調性的變化等等均導致魅族後續開始走下坡路,還記得當年我去買 MX2 時,深圳華強北的魅族店可是熱鬧得不行,如今卻已經變得門可羅雀了。

魅族 15 汝窯白版本的出現是一次重要轉變。雖說魅族 15 在處理器上依舊不太給力,但其汝窯白版本的細膩手感實在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幾年前的魅族手機,前段時間我還特意放下了手中的小米 MIX 2S,開始轉用魅族 15 汝窯白版本,只為了體驗一番它出色的手感。至於性能上面的不足,只能說是魅族 15 的一個遺憾。

不過還好,魅族 16th 把這份不足給補了回來。高通驍龍 845 平臺、屏下指紋、魅族式的超窄邊框,這些特性使得魅族 16th 系列終於具備了主流旗艦機型的特性,我們似乎看到了黃章帶領著魅族又從谷底爬了上來。之前我和魅族的一位內部人士聊天,他說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他說:「16th 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個接力的最後一棒,前面三棒都慢過對手了,然後最後有一點爆發了,終於可以看起來要追上對手了。」對於不少魅友來講,這麼多年,可能沒有什麼是比魅族 16th 系列推出更讓人值得激動的了。

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

在魅族 16th 系列寄到編輯部時,我便立刻將魅族 16th Plus 替換掉了手中的魅族 15,陸陸續續用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由於這段時間裡關於魅族 16th 系列的評測文章實在太多,我這裡也就不針對魅族 16th Plus 進行長篇大論了,有需求的朋友可以閱讀我們另一位同事撰寫的《魅族 16th 深度體驗:這份誠意,相逢不晚》。至於這篇文章,我則反而更想與大家分享一下在自己使用魅族 16th Plus 的過程中,它的一些優點與一些槽點。

一些優點

1、出色的握持手感

這點應該是魅族手機慣有的優勢之處了。

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

魅族 16th 系列並沒有採用此前魅族 15 的金屬背板,而是改為了玻璃背板,這也使得魅族 16th 系列並沒有汝窯白版本,這點其實稍稍有些可惜。在機身大小上,魅族 16th Plus 相較於魅族 15 Plus 有所提升,尺寸來到了 160.4mm x 78.2mm x 7.3mm,與 iPhone 8 Plus 相比會更高一些,不過由於魅族 16th Plus 邊框到背面的圓滑過渡,這會使得你拿著這款手機時會感到意外的舒適,只是,玻璃背板真的很容易沾指紋。

2、不亂的設計才是好設計

在機身造型方面,魅族 16th 系列沿用了魅族 15 系列的設計風格,整體以簡約為主,沒有什麼太多的花俏色彩與突兀設計,給人一種很穩當的感覺,甚至在機身顏色版本上目前僅提供黑色與白色兩種,可見黃章對於魅族 16th 系列的要求就是穩中求勝。

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

正面 18:9 的全面屏為魅族 16th 系列增色不少,不同於市面上的劉海屏設計,魅族 16th 系列更擅長使用自家慣用的超窄邊框來提升整機的屏佔比,配合上下邊框的較窄寬度,給予人的第一視覺觀感其實並不比那些用了劉海屏來提升屏佔比的機型要差,反而要美觀非常多。

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

正如魅族自己宣傳的那樣,魅族 16th Plus 確實一款在設計上不亂的機型,如果你細心想一想,其實魅族 16th 系列基本都避開了可能會產生用戶不滿的設計因素,保留 3.5mm 耳機孔、不採用劉海屏幕、不因為全面屏設計而後置指紋、不推出太過鮮豔的配色版本等等,這些舉措都是黃章在魅族 16th 系列上的謹慎思考,畢竟,魅族真的不能再失誤下去了。

3、久違的驍龍 845

魅族 16th 與魅族 16th Plus 均搭載了高通驍龍 845 平臺,這與之前魅族 15 系列的硬件套路是不相符的,黃章有意縮小了魅族 16th 與魅族 16th Plus 在硬件部分的缺陷,讓這兩者的差異性儘量體現在屏幕尺寸上,而不是性能上。這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件好事,就好比我,我自己就特別喜歡小屏機,至於為什麼拿魅族 16th Plus,完全是因為魅族 16th 的使用權被同事搶先一步(哭)。

魅族 16th 系列的出現可以說彌補了魅族 15 系列的一個遺憾,那就是讓熱愛小屏機型的用戶依舊可以體驗到最佳的性能。

4、足夠出色的成像素質

魅族 16th 系列的後置攝像頭採用了 IMX380 + IMX350 的組合方案,與之前魅族 15 系列保持一致,不過由於相機調教上的進步,其整體成像素質相較於魅族 15 系列是有所提升,最為明顯的區別就是弱光環境下魅族 16th 系列的成像會更為清晰銳利。在使用魅族 16th Plus 的這段時間中,這款機器的拍照水準足夠讓我滿意,並沒有出現什麼太多的問題,白平衡表現較為準確,成像素質也足夠出色,如果真要挑一些小毛病的話,可能就是魅族 16th Plus 的相機啟動速度還有待提升,稍稍有那麼一些遲緩。

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

此外,魅族 16th Plus 是帶有 AI 場景識別功能的,只不過支持的場景實在太少,僅為 20 個,要知道隔壁的小米 MIX 2S 可是支持多達 206 種拍照場景,這麼一比下來魅族 16th Plus 的這個 AI 場景識別基本處於「無用」的處境。不過,魅族官方也沒有特別去宣傳這一功能,說明在 AI 場景識別上,魅族還在做進一步的優化,所以這也不是什麼大事,而且雖說是 AI 場景識別,但實際上魅族 16th Plus 的 AI 場景識別色彩優化十分有限,有時候可能你都沒注意到這個功能開啟了,綜合來看,我還是建議你忽略這個功能吧。

以下為魅族 16th Plus 的樣張,建議大圖觀看。

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
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
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
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
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
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
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
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

人像模式拍攝

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

人像模式拍攝

一些槽點

1、屏下指紋雖然聽起來厲害,但...

或許在部分人眼中,屏下指紋應該是魅族 16th 系列的優點才對,但事實上魅族 16th 系列的屏下指紋在使用上還是有著那麼一些問題。不同於實體的指紋識別模塊,魅族 16th 系列的屏下指紋對於按壓精度有著一定的要求,如果你的手指並沒有完全蓋在屏幕的指紋圖案上,那麼會大大降低指紋識別的成功率,雖說官方號稱魅族 16th 系列的指紋識別率為 99.12% 且具有 0.25 秒的識別速度,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你的手指先放準了的情況下。

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

我曾認為這樣的情況是我在錄入指紋時沒有錄好邊緣指紋所導致的,但經過後續多次重新嘗試錄入,我發現這個問題還就是屏下指紋自身的毛病。在平時,我其實更願意去使用魅族 16th Plus 的面容識別解鎖,除了沒有紅外功能,其餘表現都還不錯,至於指紋解鎖,也只能在支付場景或者是夜晚解鎖屏幕時使用了。

2、Flyme 的優化還是需要加把油

Flyme 絕對可以算得上是國產深度定製 UI 中最為出名的一個,我還記得當初 Flyme 與 iOS 同時轉為扁平化設計時的驚豔場景,不過就現在來看,Flyme 需要做的其實還有很多,整體系統的流暢度就是一個問題。相比起 MIUI 來講,Flyme 的系統流暢度並不算很快,甚至有時候會出現卡頓的情況,要知道魅族 16th Plus 可是一臺搭載著高通驍龍 845 的機型,出現這樣的問題實屬優化不夠到位了。

此外,Flyme 為了魅族 16th 系列準備的全面屏手勢也不是特別好用,它的操作邏輯是屏幕邊緣短滑返回,長滑回桌面,長滑停留多任務,這使得操作的差異性不夠直觀,而且誤操作的可能性有所提升,平時的話我個人建議開啟「側邊手勢導航」來提升該全面屏手勢的可用性,當然了,如果你真的用不習慣也可以切換回 mBack 模式,只是這樣的話會佔用全面屏的顯示區域,導致視覺上的一些不夠純粹。

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

就 Android 陣營的全面屏手勢來看,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 MIUI 的那一套方案,雖說 Android 陣營在操作邏輯上統一十分困難,但我還是希望 Flyme 的這套全面屏手勢後續能夠再優化一下。

3、缺少 NFC 與無線充電功能

這兩個功能其實算不上是用戶的剛需,但缺少了卻總覺得體驗上會差其他旗艦機型一些。

我此前一直在用小米的 MIX 2S,這臺機型是支持 NFC 與無線充電的,我經常會使用小米 MIX 2S 為我的交通卡充值,免去了特意跑去地鐵服務站充值的不便,無線充電的功能也使得我去到公司即可將手機丟在充電板上充電,利用這種碎片時間可以一直保持手機的滿電狀態。當你習慣了這種產品體驗後,突然將這兩個功能拿走,你會產生十分不便的感受,這便是我目前在使用魅族 16th Plus 的想法。當然,魅族 16th 系列沒有使用上 NFC 和無線充電或許也是因為節省成本的原因,黃章也承諾了後續如果大家需要會加上 NFC 功能,所以,如果你真的看重這兩個功能的話,不妨等等魅族的下一款旗艦?

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

總的來說,我自己對於魅族 16th 系列的看法就如上面說到的那樣,「穩」是這一系列所帶給我最大的感受,它沒有什麼太過花俏的功能,也沒有什麼太過前沿的科技,所具備的東西也都只是目前旗艦機型應該具備的,或許有些小遺憾,但總體來說並無大礙。魅族 16th 系列的出現填補了魅族前幾年所缺失掉的東西,它對於魅族來講不僅僅是一次翻身之作,更是黃章詮釋魅族「工匠精神」最好的一次機會。

在我眼中,魅族 16th Plus 的一些优点和一些槽点

從目前的市場反應來看,魅族的這場仗應該是打贏了。不過,從當年能帶給我們驚豔的魅族,到如今求穩的魅族,我不知道是該是褒獎還是沉默。現在,我也只能希望魅族 16th 系列能夠帶給魅族一些新的契機,並且通過這些契機,真正能夠讓魅族帶給我們不一樣的產品體驗。

這種「不一樣」,是隻屬於魅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