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妹妹吐槽:我和澳洲都很「土」!老移民告訴你誰更「土」!

我來澳洲生活已經很多年,有個小自己11歲的妹妹一直在國內生活。前幾年,她來澳洲看完我。妹妹那是才20歲,完全是一個富有朝氣活力的小青年,是個典型的城市小孩。

她在國內時,喜歡網購、逛街、週末一定會睡懶覺,愛打扮自己,喜歡美白,閒著沒事刷刷網絡,搜索一下美食和值得遊玩的地方。跟很多年輕人一樣,她偶爾也回去唱唱KTV,喜歡看一些綜藝節目,當然偶爾也會跟著潮流追追星,隔一段時間就迷戀一個小鮮肉……

來到澳洲生活幾天之後,她吐槽到:澳大利亞很土!而在我看來,她之所以會覺得土,是因為她的愛好在澳大利亞都不流行。

妹妹眼裡的土和我眼裡的土

在我看來,她的這些愛好很土。我覺得唱愛來愛去的歌又肉麻又老土。 我也不懂那些男女都分不出的小明星有什麼好喜歡的。我覺得把金錢和時間花費在打扮購物吃喝玩樂上面是最土的。

國內妹妹吐槽:我和澳洲都很“土”!老移民告訴你誰更“土”!

我喜歡陽光海灘、運動、釣魚、做菜、看看動漫,打打遊戲。平時下班就回家幫老婆一起做菜,陪兒子玩。

我一年買一次衣服,平時鍛鍊把身材保持好。到買衣服時,直接去好的品牌店把模特身上的衣服一套買下來,時間不超過1小時。

國內妹妹吐槽:我和澳洲都很“土”!老移民告訴你誰更“土”!

我對明星一點興趣沒有,我妹妹說宋鍾基帥的時候,我以為他迷戀的是鄭中基,心理還曾不禁感嘆:我妹口味真特別……

聽完我這麼說,你們覺得我跟我妹妹之間,誰更土?

我覺得: 土的標準是相對的,不是嗎?

週末海邊釣魚

當你習慣了國內那種繁華熙攘的門庭若市,搭配上高頻率的生活節奏,還要豐富的娛樂體驗。 土澳這名字當之無愧。很多人出國了移民了,但是還是想過國內的日子,以自己的習慣來衡量其它環境。如果這個環境不理想,那麼就是土。

國內妹妹吐槽:我和澳洲都很“土”!老移民告訴你誰更“土”!

比如商店關門早啊,郵遞速度慢啊,卡拉ok不多啊,叫外賣不方便,交通不方便之類的。

澳大利亞營業員是人,他們也想早回家,因此要吸引他們加班,就要多付錢。那麼,哪些希望澳洲商店可以晚點打烊的顧客,願不願意多花錢呢?

澳大利亞郵遞速度也可以快,還是那句話,多加錢。澳大利亞沒有中國那麼大的人口紅利可以用,每一個人都很貴。我漏寄一樣東西給墨爾本的客戶,後來我花了$700,讓人在馬上送過去。

卡拉ok不多,這裡沒人玩這個東西。

叫外賣不方便。澳大利亞本身移民國家,各個國家的菜式很豐富的。要叫外賣很簡單,還是那句話,人貴,多給錢。

交通不方便。但是澳洲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車,學會開車哪裡都可以去。

網絡的話,我本身網站設計師,每天15小時在網上。一點不覺得澳大利亞網絡有什麼問題,看youtube視頻,同時下載另外兩個不會卡。當然如果你要連國內的服務器看連續劇,那麼當然沒youtube那麼快。

移動支付?澳洲早就出現過

對了,忘記提到了支付寶。其實在2008年時,移動支付在澳大利亞出現過,當時是三星手機。但是後來接受度不高。商業裡有句話,叫做:“如果新產品不比現有產品好10倍,我們為什麼要去用它”。

因為用手機來付錢的確比用Paywave信用卡方便一點點,因為可以少帶一張卡,但是又沒有方便到讓所有人放棄刷卡的習慣,所以一段時間後,移動支付就消失了。

不過最近支付寶微信都進軍澳洲,不少商店現在也可以用支付寶付款了。

國內妹妹吐槽:我和澳洲都很“土”!老移民告訴你誰更“土”!

說實話,澳大利亞最發達的地方在於社會允許不同人的存在。比如:喜歡購物打扮、喜歡高樓大廈的妹妹,可以與從不購物喜歡陽光海灘、運動、釣魚做菜看動漫打遊戲的我一起生活在一個城市,我們住在一起,出門分開走去做各自喜歡的事情。

在我看來,一個國家可以做到自然與城市的平衡,滿足不同人群的喜好,這個就是澳大利亞發達的地方。

國內妹妹吐槽:我和澳洲都很“土”!老移民告訴你誰更“土”!

誰更“土”?

我來自於上海,我就是出生在80年代初的上海。我可以感受到上海的日新月異,可以說過去50年,政府舉全國之力發展上海等幾個城市。目標很明確地就是要把上海發展成全世界一流大城市,當然時尚也是作為大城市很重要的一環。

國內妹妹吐槽:我和澳洲都很“土”!老移民告訴你誰更“土”!

但是我的個人喜好在上海完全滿足不了。每次回上海,母嬰室少的可憐。有次在母嬰室裡我還被大媽歧視,她說我是男的,進來幹嗎?我說我是爸爸,要幫兒子換尿布,我為什麼不能進來?

按照我的標準來說,上海其實挺土的。土在宜居建設還沒跟上,土在缺乏很多人文關懷。我這樣說正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