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聲習近平用典」信念篇之五(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知声习近平用典」信念篇之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知声习近平用典」信念篇之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信念篇 XINNIANPIAN

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在中央黨校建校80週年慶祝大會概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林則徐的這一聯詩句,被習近平同志視為飽含著“報國情懷”。這種深邃的愛國主義,正是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沉澱下來的民族精神最核心的那一部分。不管是“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是這種家國情懷的寫照。從“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從“振興中華”到“我們都是汶川人”,百餘年來,愛國主義精神把個人命運與民族命運緊緊連在了起,推動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向著中國夢前行,賦予我們向著民族復興進發的能量。這種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是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的中國精神必然的組成部分。

原典

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釋義

1841年鴉片戰爭期間。道光皇帝將堅決禁菸、抗擊英軍的林則徐貶戍新疆伊犁。次年農曆八月,林則徐自西安啟程赴伊犁,臨行前吟詩兩首留別家人。此為第二首此詩的頷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廣為傳頌的名句。上句語出《左傳·昭公四年》鄭國大夫子產的話:“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生死:偏義複詞。真正的意思是“死生”只起陪襯作用下句的“禍福”用法相同。林則徐認為:只要對國家民族有利,即使犧牲性命亦心甘情願。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受到災禍而躲避現了作者以國事為重不顧個人安危的高貴品質尾聯“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詩人借《東坡志林》所記宋真宗召對楊樸和蘇東坡赴詔獄的故事,以戲語勸慰妻子。並自注雲“宋真宗聞隱者楊樸能詩,召對問:此來有人作詩送卿否?對曰:臣妻有一首雲: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裡去這回斷送老頭皮。上大笑,放還山。東坡赴詔獄,妻子送出門皆哭坡顧謂曰: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作一首詩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作為一介謫臣,詩人語氣平和,於曠達幽默之中,隱含著難以抑制的憂患意識,展現了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博大胸懷。

「知声习近平用典」信念篇之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往期回顧

「知声习近平用典」信念篇之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