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兩看」下大坪

下大坪村位於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刀壩鎮東北部,轄5個村民組210戶726人,2014年來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8戶272人,貧困發生率為37.47%,是印江28個深度貧困村之一。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下大坪村駐村工作隊、村兩委與貧困群眾一起,聚焦目標,靶向施策,聚力量、興產業,觀念得到轉變,基礎得到改善,鄉風更加文明,村莊更加美麗,群眾幸福感逐年提升。

一看:聚力量

如何凝聚力量、合力摘掉貧困這頂“帽子”?刀壩鎮下大坪村給出的答卷是凝聚各級力量,激發內生動力,合力攻克脫貧攻堅“最後堡壘”。

近年隨著脫貧攻堅縱深推進,下大坪村脫貧攻堅剩下的“硬骨頭”越是難“啃”。截至2017年底已脫貧31戶115人,剩下貧困人口47戶157人,貧困發生率21.63%。擺脫貧困——依然是下大坪村今年的頭等大事:實現40戶147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降到1.38%。

今年3月,按照該縣脫貧攻堅駐村工作安排,縣工業和商務局副局長楊洪江被選派到下大坪村任第一書記。到村後,楊洪江迅速通過會議、走訪等形式,詳細瞭解村裡的基本情況,與村兩委反覆研究村情、理清發展思路、找準攻堅方法。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後動。楊洪江認為,要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凝聚力量是關鍵,無論是下派幹部、包村幹部,還是村兩委、黨員同志和群眾都要統一到同一戰線上,形成合力、全民參與、共戰貧困。

“第一股力量在支部!”針對村裡黨員年齡結構趨於老化、戰鬥意識和戰鬥力不強等問題,下大坪村從隊伍建設、陣地建設、支部活動等方面著手,整治軟弱渙散黨支部,切實增強村級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和號召力。

63歲的老黨員田仁啟,積極參加村裡會議和活動後,感受到會風會紀大改變,村裡大事小事都上會研究,黨員也熱衷提建議。他說:“打好脫貧攻堅戰是每個黨員的責任,平時主要是向群眾宣傳政策,協助村幹部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共同打贏脫貧攻堅戰。”

90後駐村幹部吳文明,從縣直部門辦公室到脫貧一線,他覺得在基層抓脫貧攻堅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各方面都得到歷練,學到了很多經驗。他說:“能為脫貧攻堅貢獻一份力量,感到非常榮幸、自豪!”

支部“活”起來,黨員“動”起來,不到3個月,下大坪村黨支部軟弱渙散的局面得到改變,5名致富帶頭人和產業大戶成為入黨積極分子,18名黨員與駐村工作隊擰成一股繩,出謀劃策找路子、摘帽子。

“最重要的力量在貧困群眾!”為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下大坪村藉助宣講隊伍、文藝隊伍、農技隊伍和結對幫扶幹部力量,開展黨的政策好、人居環境好、社會風氣好、幹群關係好、先進典型“四好一先”和感恩教育、法紀教育、習慣教育、風氣教育、自強教育“五大主題”教育活動,改變貧困群眾落後思想,形成村整潔、戶乾淨、人勤勞、心感恩的農村新風尚。

集眾人之智,聚眾人之力,下大坪村脫貧攻堅幹群齊奔忙。上大坪組楊林海主動拆“廂房”支持通組公路建設,下大坪組張著桃拆豬圈支持聯戶路建設,甘家溝組村民楊勝雄主動發展養牛摘窮帽,村民劉朝麗、田霞爭先清掃公路……

在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下大坪村人居環境改造全速推進、“組組通”公路建設搶時推進、扶貧產業加快推進,攻堅節奏一拍比一拍急快,脫貧成效一天比一天顯現。

二看:興產業

時下,正是下大坪村辣椒採收的時節。一大早,20多名群眾就來到下大坪村集體的辣椒基地上採收紅辣椒,臉上流露出豐收的喜悅。

下大坪村和該縣大多數貧困村一樣,交通閉塞、土地零星、觀念傳統成為制約村裡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多年來當地群眾一直以玉米、紅苕、豬牛等傳統種養業為主,在“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思維的支配下,群眾生產的農產品,只能自給自足。

今年,下大坪村脫貧攻堅隊在脫貧攻堅春風行動中圍繞產業選擇、培訓農民、技術服務、組織方式等產業“八要素”,採取“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因地制宜、長短結合,發展青脆李200畝、辣椒150畝。

“由於土地資源少,我們就採取長短結合、以短養長、以養促管的方式,在清脆李基地中套種辣椒。”楊洪江說,這樣既讓短期產業快速發展,又讓長效產業得以管護。

在種植技術問題上,下大坪村組織開展勞動力全員培訓和種養業技術培訓會,充分利用“三農”技術服務資源,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指導和產業幫扶,確保村長效產業與短期產業均有專業技術指導。同時,該村與印江勁強辣椒廠、會保村農業綜合開發公司等達成收購協議,確保市場銷售有保障,大大降低了產業發展風險。

產業發展利益分配是個關鍵。下大坪村建立“721”利益分配模式,即產業發展總利潤的70%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20%作為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滾動資金,10%作為村集體經濟組織日常管理支出。

下大坪村村委會主任冉啟湖說:“通過發展產業,老百姓的收入分為三塊:第一是土地流轉有租金,第二是貧困戶就近務工有工資,第三是年底合作社分紅。”

下大坪村產業發展起來後,不僅有效盤活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綜合利用價值,還為村裡60多名群眾提供就近務工條件,獲得工資收入。

家住下大坪組的貧困戶冉啟娥今年把自家的土地流轉到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後,優先進入產業基地務工。對現在的這份收入很是滿意。她說:“平時每天60元,現在這個時候搶收辣椒,按每斤1元支付工錢。”

與村裡其他貧困戶不一樣的是,下大坪村甘家溝組貧困戶楊勝雄一家,除了年底參與村集體分紅外,還不等不靠,抓住“精扶貸”的政策機遇,養殖了8頭黃牛,目前出欄4頭,純收入1.5萬元,年內脫貧信心滿滿。

楊勝雄說:“我養這牛是靠國家‘精扶貸’給我5萬塊錢扶貧資金,沒要利息的,我有買有賣,一年下來賺個三四萬塊錢。”

如今,下大坪村圍繞整村出列、整戶脫貧的經濟指標,算好村集體經濟賬、貧困戶家庭人均收入賬,實現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增收門路,今年整村出列、實現40戶147人穩定脫貧大有希望。(左禹華 張玉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