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科技巨頭 傳統食品超市爲何做電商?

據路透社報道,法國的家樂福(Carrefour)本週宣佈與谷歌達成合作協議,以提升其網上購物業務。這是食品雜貨電商蓬勃發展之時,傳統食品零售商與科技公司之間達成的一系列合作的最新案例。

食品雜貨電商規模有多大?

市場研究機構Euromonitor的數據顯示,全球食品雜貨零售總額為5.9萬億美元。2017年,食品和飲料的在線銷售僅佔其總銷售額的1.5%,但在一些主要市場中增長迅速。

在零售商迅速擁抱電商的國家,這一比例要高得多。根據商業情報公司Planet retail RNG的數據,在英國和法國,食品零售的在線銷售佔比分別為5.5%和4.5%。

據食品雜貨行業研究機構IGD預計,到2022年,中國的在線食品雜貨市場將增長近兩倍,佔消費總額的11%。

IGD的數據顯示,美國處於落後,該佔比只有1%,但到2022年該數字有望翻一番以上。

零售巨頭們為什麼需要科技公司?

瑞銀(UBS)分析師丹尼爾·埃克斯泰因(Daniel Ekstein)表示,許多傳統食品雜貨商都需要方方面面的技術幫助,如在商店自動補貨、會員服務、人工智能、語音技術和數字助理。

“這讓以前不太可能聯姻的公司走到了一起。”埃克施泰因指出,“谷歌已經將自己定位為技術軍備競賽的盟友,因此合作似乎是一種務實的輕資本解決方案,有利於積累技術和形成規模。”

據Planet Retail預測,到2022年,阿里巴巴將超越沃爾瑪,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在這份榜單裡,亞馬遜將排在第三位,京東排在第四,家樂福排在第五。

Planet Retail總監鮑里斯·普萊納(Boris Planer)表示,儘管零售商擁有大量有關購物習慣的數據,尤其是通過他們的會員服務積累的數據,但它們在利用這些數據向顧客提供個性化服務方面不如大型科技公司。

“線上世界和線下世界正在發生融合。這種連接顧客和挖掘數據的能力,將會是未來的一大競爭力。”普萊納指出,“零售商們開始明白,認為自己可以獨自做這件事會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它們還需要幫助建立自動化倉庫,以便給在線訂單快速揀貨,在這方面英國最大的生鮮電商Ocado已經取得了領先。

科技巨頭能獲得什麼好處?

儲存和運送食物,特別是新鮮食品和冷凍食品,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在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網上雜貨業務20年後,許多英國零售商仍然難以取得盈利。

然而,實體零售商相比純粹的在線零售商擁有不少的重要優勢:它們與供應商建立了長久的良好關係,可信賴的自有品牌,物流專業知識,以及可作為分銷網絡的實體店。

在英國和法國,最先推行網上食品雜貨店的是樂購(Tesco)和家樂福等傳統大型零售商。而在中國,這一發展是由阿里巴巴和京東通過與傳統超市合作推動的。

消費者購買食品的頻率比其他大多數品類都要高——食品消費在許多發達國家佔總消費額的三分之一到一半。

這解釋了為什麼亞馬遜在遭遇物流挑戰、顧客獲取緩慢等問題的情況下,依然一直堅持做它的Fresh生鮮雜貨服務。該項服務早在2007年便推出。

伯恩斯坦分析師表示,“零售商一旦打通了雜貨電子商務的物流之路,它就提供了一個高頻平臺,讓其它的商品品類也能夠用得上。因此,食品雜貨零售是不容忽視的。”

競相建立合作

近年來,將食品專業知識與數字技術能力結合起來的需求,催生了諸多的交易。

以下是近年發生的一些主要案例:

2018年

-克羅格超市(Kroger)與Ocado達成倉庫合作協議。

-沃爾瑪斥資160億美元收購印度電子商務公司Flipkart 77%的股份。

-Casino集團旗下的法國大型連鎖零售商Monoprix同意通過亞馬遜銷售商品。

-家樂福宣佈與騰訊達成合作。

2017年

-亞馬遜以137億美元的天價收購全食超市(Whole Foods)。

-沃爾瑪和京東擴大戰略合作範圍。

2016年

-沃爾瑪以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電商初創企業Jet.com。

下一個合作案例會是什麼?

-儘管阿里巴巴和京東均表示,它們目前想要將重心放在中國和東南亞市場,但它們有國際雄心,分析師預計它們最終可能會進軍北美或歐洲,可能會與當地合作伙伴建立合作關係。

-伯恩斯坦的分析師猜測,阿里巴巴可能會尋求與克羅格超市或英國的樂購合作,同時他們預計沃爾瑪也可能會深化其與京東的合作。

-亞馬遜可能會把它的Fresh生鮮服務推向更多的市場;該公司還計劃在選定的一些美國城市通過它的Prime Now快速配送服務提供全食超市的食品雜貨。

-Ocado預計將與其他國家的零售商簽署更多的合作協議,尤其是歐洲大陸的零售商。

-在克羅格超市與Ocado達成合作以後,為零售商提供揀取和配送服務的美國食品雜貨配送初創公司Instacart可能需要作出戰略轉變。

食品雜貨電商有什麼缺陷?

食品雜貨店的利潤已經非常微薄,而電商預計將進一步侵蝕這些利潤,因為送貨成本高,而且需要花錢進行技術和物流方面的投資。

麥肯錫(McKinsey)估計,在線上銷售食品雜貨,每筆交易產生4至7歐元之間的額外費用,主要是因為配送成本。

根據管理諮詢公司Oliver Wyman最近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實體零售商將感受到巨大的財務影響,因為它們利潤微薄,哪怕出現很小的市場份額流失,它們都會很敏感。”

Oliver Wyman預測,如果在線食品雜貨銷售達到8%左右的市場份額,那麼在其模型研究的大多數國家,高達30%的店面空間將會關閉。

然而,Ahold Delhaize認為,與實體零售相比,在線零售可以提供同樣高的資本回報,因為它比運營和擁有實體店所需的投資要少。

在城市地區,食品雜貨的配送效率要高很多,因為零售商能夠最大限度地增加每個配送員在特定的時間段內的訂單處理數量,這也是該類業務在英國和中國城市等人口密集地區騰飛的原因之一。

在郊區或農村地區,則更應該鼓勵顧客從門店或路邊取貨點自行提取訂購的商品,這一模式在法國率先推行,目前在美國也越來越受青睞。

“這仍然是一個需要展開大量工作的品類。配送成本需要降低,基礎設施需要建立起來,顧客的信任也需要建立。這將需要數年的時間。”Euromonitor分析師蒂姆·巴雷特(Tim Barrett)指出。

“零售商和供應商不能等它變得成熟以後,再去摸索清楚。就像所有的範式轉變一樣,真正的領先者會在趨勢成為大眾主流之前展開佈局和進行專業知識的積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