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障的Secret(二)——道路聲屏障的前世今生

道路聲屏障的前世今生

What is 聲屏障 ?

據《晉書·阮籍傳》記載,屏障,即屏風或阻擋之物。原文為“籍 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障,使內外相望,法令清簡。”,意思就是說阮籍騎馬到了自己上任的地方的府中,把屏障扯下,讓府內和府外暢通,是百姓能夠隨時登門反應自己的情況或尋求幫助。這個時候屏障的意思就是屏風的意思。

後來屏障就不單單指屏風的意思了,更多的引申豐富了詞語本身含義,變成了遮蔽、阻擋之物。在唐代大臣李山甫的《山中依韻答劉書記見贈》中,有這樣一句話:“野寺連屏障,左右相裴回。”

屏障的Secret(二)——道路聲屏障的前世今生

那麼聲屏障就顧名思義,意為聲音的屏障,也就是遮蔽、阻擋聲音的物體,同時聲屏障也被叫做隔音牆、隔音板、隔音壁等名稱。

道路聲屏障 in 20 century

聲屏障最早應該是出現在二十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那個時候才經歷完二戰不久,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都在一個社會的復甦及高速發展期。公路交通作為國家社會的重點發展部分,也走上了一個高速發展路徑。公共交通的快速發展所衍生出的問題也就慢慢顯現了出來,公路交通噪聲也是其中之一。

這些經濟發達的國家開始重視起了這個問題,也開始儘量減少公路建設對環境的危害。在改善聲環境這個角度,主要採取了避擾噪聲敏感點、降低車輛噪聲、建造聲屏障的措施。

屏障的Secret(二)——道路聲屏障的前世今生

美國在1976年頒佈了《聲屏障設計手冊》及《高速公路聲屏障選擇設計和施工經驗》;據統計美國在1989年的時候,國家內的聲屏障建設長度已經達到了1158千米,同時還設計了“公路聲屏障專家設計優化系統”。

德國這個國家同樣也是一個深受噪聲危害的一個地區,局1983年的報導,德國5700萬人中有4000萬人深受噪聲的困擾和危害。而德國在1976年就已經實行了《德國聯邦公害保護法》和《噪聲汙染防治法》,這些法律明確提到了治理噪聲的有效措施就是設置聲屏障,截止至1987年,德國國內已經的聲屏障建設長度已經達到了500千米。

屏障的Secret(二)——道路聲屏障的前世今生

日本同樣是一個重視聲環境的一個國家,去日本的朋友應該瞭解日本的高速公路基本上都是穿城而過,截止至1990年,日本國內的公路聲屏障已經達到了1600千米。同時告訴公路經常經過居民區,居民對聲環境的要求就更高,所以日本的公路聲屏障會比其他國家的聲屏障設計的更高,甚至於有大量的半封閉式聲屏障,加大對噪聲的阻隔。

屏障的Secret(二)——道路聲屏障的前世今生

中國的第一段道路聲屏障出現在1992年貴黃高速,安裝了百米左右的試驗性聲屏障。

而從此之後,聲屏障就成了中國治理道路噪聲的一個常用有效措施了。

屏障的Secret(二)——道路聲屏障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