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布,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近年來,公益慈善界危機事件頻出,明星詐捐、互聯網騙捐、公益機構負責人被曝#MeToo#醜聞等等!慈善機構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慈善信用”機制,以此自我約束,接受社會監督,使每一筆善款,得到最妥善合理的應用!

01

第一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

9月3日,“2018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會上發佈了中國首份慈善信用榜單,此次共上榜60家“籌款型”慈善機構,其中包含30家“民間籌款型慈善機構”和30家“公辦籌款型慈善機構”。

先奉上熱騰騰的榜單(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小夥伴):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社會信用體系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中國社會信用體系的發展很重要的一環是誠信體系的建設。

2016年9月1號,國家頒佈了《慈善法》。慈善法明確規定慈善組織要建立信用的制度。信用體系的規劃,法人和社會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應用,也是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

今年9月1日,民政部印發的《慈善組織信息公開辦法》正式實施,中央已啟動“誠信建設萬里行”活動。中國公益慈善事業正加速進入信用時代。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王名教授

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王名教授在發佈會致辭中,肯定了研究慈善信用的社會價值,他說: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法律完善和公眾的參與,國家和社會的關係正悄然發生變化。未來政府監管的核心是信用監管,慈善組織的核心競爭力是信用。在信用管理時代,一個規模很小的機構如果信用管理的好,也能獲得社會很大的支持。”

但我國社會組織數量龐大、類型繁多,社會組織信用體系的建設有一個過程,需要多階段穩步推進。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長鄧國勝教授進一步提出:

“隨著《社會組織信用信息管理辦法》、《關於對慈善捐贈領域相關主體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等出臺,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落實?如何提升社會組織,特別是慈善組織的信用信息?誰來評判社會組織、慈善組織的信用?從國內外經驗看,獨立第三方是企業徵信、社會組織徵信的重要主體之一。”

“中國慈善信用榜”(以下簡稱“榜單”)就在這樣的信用需求中應運而生。推動落實慈善信用體系的建設,就是“中國慈善信用榜”研究的初衷。

它採用慈善組織外獨立第三方的信用評價方法,是《慈善法》等慈善政策的落實和跟進。它不僅能為社會組織的信用建設提供一個規範的標準,有助於提升公益慈善行業的透明,促進各方的合作,同時也是在推動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和社會資本的積累。

此次榜單的發佈,是我國第一次把“信用”作為慈善機構的衡量標準而發佈的榜單!標誌著我國的慈善事業正式進入信用時代!

02

獨立第三方合作,五個一級指標

五十多個維度綜合評分,由人工智能AI技術完成數據分析。

此榜單由北京易善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共同完成。前者是專業的信用管理公司,創始團隊在慈善數據領域有超過十年的經驗,負責榜單的數據採集及計算。後者是國內最權威的慈善行業研究團隊之一,提供了算法等學術支持。

兩者都屬於獨立的第三方,保證了榜單的科學性和可信度。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圖中從左至右,依次為易善創始人、總裁陶澤,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王名教授,副院長鄧國勝教授

整個榜單的制定,以民政部“慈善中國”網站上公佈的面向社會募捐的4000餘家慈善組織為樣本,綜合分析了每個樣本2015年-2017年三年來公開在民政部門慈善組織信息公開平臺、互聯網媒體平臺、中基透明指數平臺上的數據,分別從信息公開、財務和團隊能力、合作伙伴背景、合作風險、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等五個維度來建立慈善組織信用評估模型。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中國慈善信用榜的五大評價維度

評估模型總共由五個一級指標構成,這些指標是依據國內外信用評價辦法,參考大量企業信用評價指標,同時結合慈善企業和機構的基本特徵來制定的。每個一級指標又分解為若干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共五十多個維度來綜合詳細評分。綜合信用得分在0~100分之間,最低分為0分,滿分為100分。

透明指數:年度工作報告、審計報告、披露時間、完整程度能力指數:管治能力、財務能力、團隊能力、績效與影響夥伴指數:政府合作、企業合作、社會組織合作、公眾參與風險指數:失信記錄、機構負責人信用、媒體負面報道品牌指數:榮譽與獎勵、口碑、項目品牌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區別於其它榜單的人工算法,整個評估模型應用人工智能AI技術完成數據分析。五大類、五十多個小類,不同維度的細緻評分,遵循了科學性、系統性、適度性等多項原則,保證了榜單的客觀公正性。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易善創始人、總裁陶澤講述榜單背後的發現及結論

易善創始人、總裁陶澤在發佈會現場給大家補充講述了榜單背後的幾個重要發現和結論:

1、慈善進入信用時代,基金會可以厚積薄發引領籌款型慈善組織的發展;2、北京是慈善之都,中國慈善信用榜上榜慈善組織一半以上來自北京;3、十年磨一劍,成立6-10年的新興的募捐型慈善組織即將成為慈善主力軍;4、中國慈善信用榜上榜慈善組織,在信息透明度、組織發展和影響力上都表現優異。

03

慈善信用高峰對話:榜單將大大提升篩選公益機構的效率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本次“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會”現場,彙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慈善組織機構代表。特邀嘉賓為上榜的公益機構頒發了獎盃和榮譽證書。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來自政府、企業、公益機構及媒體代表共計一百多人到場參加,本次活動也通過圖片轉播和視頻直播的形式,讓更多人來了解並參與到中國慈善信用榜的發佈中。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榜單公佈後,發佈會現場隨後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慈善信用高峰對話”。

新浪微博微公益總監楊光,中央電視臺《社區英雄》節目總導演、製片人吳卉,南都基金會秘書長彭豔妮,老牛兄妹公益基金會創始人、理事長牛犇分別從自己的工作需求角度,進一步探討了榜單的意義和價值。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慈善信用高峰對話,從左至右依次為易善創始人、總裁陶澤,南都基金會秘書長彭豔妮,老牛兄妹公益基金會創始人、理事長牛犇,中央電視臺《社區英雄》節目總導演、製片人吳卉,新浪微博微公益總監楊光

南都基金會秘書長彭豔妮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公信力就是慈善組織的生命線,南都基金會一直致力於慈善行業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多年的投入,基金會行業的透明度和數字化有了顯著提升。隨著《慈善法》的出臺,除包括基金會在內的全部慈善組織都將履行信息公開義務,南都基金會希望通過支持慈善組織信用信息庫的建設,進一步夯實慈善行業未來發展的基礎,真正實現讓公眾用腳投票,促進慈善行業實現自動進化、提升和發展。”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老牛兄妹基金會創始人、理事長牛犇對該榜單讚許有加:“中國慈善信用榜不僅幫助我們家族基金會更好的篩選受助機構,也是中國慈善行業在全球範圍內的一次創新。從國際視角來看,不僅籌款型慈善組織的信用非常重要,而且家族基金會的信用也非常重要,國際合作的基礎是基於彼此的誠信記錄。未來希望易善也能推動捐方信用和影響力的量化評估和記錄。”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中央電視臺《社區英雄》節目總導演、製片人吳卉表示,“過去六年間,我們央視節目組一直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優秀的慈善組織和慈善領袖來向公眾推薦,今天發佈的中國慈善信用榜和信用指數將大大提升我們尋找慈善組織的效率。我們正在同易善團隊探討未來利用易善的慈善大數據技術結合央視的公眾動員能力,發起國家慈善品牌計劃的方案,進一步推動慈善事業的發展和公眾的參與。”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新浪微博微公益總監楊光說:“慈善組織信用指數對像新浪微博一樣的互聯網公開募捐平臺很重要,我們每天接到非常多的慈善組織使用新浪微博平臺籌款的申請,有了信用指數,未來我們就可以依據第三方獨立的評價來更快捷地審批慈善組織的申請了,也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慈善機構把守信用當作自己工作的重要部分。”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據悉,該榜單計劃每年9月5日中華慈善日左右發佈一次。希望能夠藉此更多地消除不同慈善組織之間、慈善組織與企業捐贈者之間的信息壁壘和信用障礙,促進更多公益活動的合作落實。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讓更多的來自捐贈者的慈善資源,被透明有效地分配到最有能力帶來社會價值的慈善組織”,是此次榜單建立的核心目標,也是中國慈善事業的未來趨勢。

希望通過越來越多人的努力,越來越健全的“信用體系”的建立,促使形成更有效的慈善市場,能夠讓更多人得到幫助,讓更多問題得到解決!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本次發佈會由北京易善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聯合主辦,發佈會同時得到了南都公益基金會和老牛兄妹公益基金會的大力支持。

發佈機構易善是一家數據驅動的慈善行業的智能捐贈顧問,為希望支持和參與慈善活動的國際組織、政府、企業、基金會和個人等捐贈方,提供透明和獨立的評級、基準、分析和數據產品以及傳播與教育服務,推進慈善透明化,讓每一分善款物盡其用。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由民政部與清華大學聯合設立,隸屬清華大學,是一個體現國家戰略、融入創建一流大學進程、致力於公益慈善研究和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國家級智庫。

支持機構:南都公益基金會於2007年在民政部登記成立。基金會以支持民間公益為使命,以社會公平正義,人人懷有希望為願景,踐行建設公益生態系統,促進跨界合作創新的機構戰略,是慈善行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者,創新慈善理念與實踐的引領者和法律政策的倡導者。

首份“中國慈善信用榜”發佈,60家公益機構上榜,半數以上在北京

老牛兄妹公益基金會是由牛奔先生和牛瓊女士(蒙牛乳業集團創始人,前董事長、總裁牛根生先生的子女)捐資發起。基金會以“關注下一代發展,以有效慈善推動社會進步”為宗旨,致力於“通過支持兒童福利和青年創業支持項目關注下一代發展,用創新慈善理念引領社會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