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青島未來獨角獸:融資近億,這家企業要做中國智造「第一聯想度」!

寻找青岛未来独角兽:融资近亿,这家企业要做中国智造“第一联想度”!

今年4月,青島科捷機器人有限公司在省外佈局的第一家子公司——蘇州科立捷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已經建成投用。創始人陶喜冰和他的團隊為科捷設計的全國化戰略佈局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成立於2008年的科捷,已經從早期生產注塑機械手和龍門機器人的單一產品企業,發展為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物流設備及以智能裝備為核心的工業4.0解決方案服務商。

它是國內第一家拿到日本豐田訂單的機器人企業,也是富士康在中國大陸機器人領域的重要合作伙伴。

寻找青岛未来独角兽:融资近亿,这家企业要做中国智造“第一联想度”!

青島科捷機器人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 傅學軍/攝

“隨著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到來,未來的機器人市場在中國。我們在國內機器人應用領域探索了20年,更懂中國市場和用戶需求。我們不僅想在3至4年內實現主板上市,更重要的,我們要做中國智能製造第一聯想度企業——只要有企業想建智慧工廠,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科捷。”陶喜冰說。

20年技術和市場經驗積累

1998年,在海爾工作了5年的陶喜冰接到一個新任務——與哈爾濱工業大學一起,籌建哈爾濱海爾哈工大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

作為當年國家最早一批863計劃機器人產業化基地,公司在2004年研發生產出國內第一臺全伺服注塑機械手,填補了當時國內市場的一大空白。

2008年,陶喜冰與團隊創辦了青島科捷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公司在2010年被上市公司軟控股份收購,成為軟控旗下的全資子公司。

對傳統勞動密集型的中國橡膠輪胎產業進行智能化改造,是陶喜冰的團隊加入軟控後的主攻方向。背靠軟控的輪胎橡膠行業資源,科捷的年產值過億,形成了3C(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類電子產品)、橡膠輪胎和木工等三大主要業務板塊,主要產品為注塑機械手、龍門機器人、分揀機器人、AGV等單機產品,其中注塑機械手和龍門機器人的產銷量位列全國第一。

寻找青岛未来独角兽:融资近亿,这家企业要做中国智造“第一联想度”!

科捷公司生產的曲臂式龍門機器人 傅學軍/攝

2014年前後,面對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大勢,陶喜冰和團隊開始進行產品和業務上的調整,從做單機為主,轉向為大型製造企業提供智慧工廠和整廠自動化,包括硬件、軟件,自動化、信息化、系統解決方案等全套產品。

“我們想要做中國智能製造第一聯想度企業,科捷將業務瞄準所有行業的智能製造,專注橡膠輪胎的軟控已經無法為科捷提供完全的支持。”

2017年,陶喜冰和團隊以科捷自動化的子公司科捷機器人有限公司為載體,進行了“二次創業”。科捷機器人在股權結構調整後,陶喜冰和團隊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在2017年底到2018年初的短短時間裡,科捷迅速完成了兩輪融資,先後獲得高新創投、高創澳海等近億元的融資,公司估值超過3億元。

保持高端市場領先優勢

20年的積累,讓科捷在技術積累上有著自身較為明顯的優勢。

2004年,當國內機器人企業還停留於電動、氣動機械手時,陶喜冰和團隊就敏銳洞察市場變化,在國內首先研製出全伺服機械手,並藉此拿下第一個大客戶富士康。

“當時,富士康使用的都是日本公司的機械手,對於國產伺服機械手並沒抱很大希望。我們在一個月之內,拿出了一款基本達到日本水平指標的改進產品,富士康在試用之後非常驚訝,對於合作的事真正認真起來,開始跟我們詳細討論方案細節問題,多次改進測試之後,終於拿出了符合富士康要求的伺服注塑機械手。”陶喜冰說道。

寻找青岛未来独角兽:融资近亿,这家企业要做中国智造“第一联想度”!

科捷公司生產的EMS空中循環小車 傅學軍/攝

全伺服注塑機械手的成功,迫使日本同類產品的價格大幅下降了一半。五年內,富士康機械手訂單全面轉向科捷公司,累計採購達3500多臺。從2011年開始,科捷還拿下富士康公司Iphone4至IphoneX系列手機訂單,為其提供手機成型工序的整廠自動化。

同樣依靠產品的技術、品質和價格優勢,科捷較早開始與豐田公司合作。由於試用體驗良好,豐田大陸企業將科捷的產品推薦給日本總部,由此創下國內機器人出口豐田的第一單。

科捷在早期用領先於時代的明星產品打入高端市場,又在日後發展中較早地面向製造業轉型升級進行戰略調整,為高端用戶提供智慧工廠和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始終保持著在高端市場的領先優勢。

抓住行業第一名開拓發展空間

據IFR(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隨著產業轉型升級需求,人力成本上升,以及國家政策扶持,2017-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增速將達30%以上,到2022年工業機器人年銷售量超過27萬臺。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月度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數據顯示,2018年5月工業機器人產量13659臺,同比增長35.1%。

高創澳海總經理白瑞明分析國內機器人市場時表示:“日本、美國、韓國、歐洲是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傳統領導者,素有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稱的發那科、安川電機、ABB、庫卡,在機器人核心部件伺服電機、減速器等領域佔據主導地位。而國內機器人企業大多以單元產品供應商為主。”

白瑞明表示,高創澳海投資科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科捷專注於成套裝備的研發、生產。與單元設備供應商相比,成套裝備供應商的綜合技術能力更強。除了生產各類單元產品,還具有產品設計能力和項目經驗,對行業用戶理解更加深刻。

“科捷的產品線符合當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趨勢,設備交付週期短,售後服務周到,能及時地滿足客戶方案調整及配套設備的需求。”白瑞明說。

寻找青岛未来独角兽:融资近亿,这家企业要做中国智造“第一联想度”!

自動繃畫機的生產 傅學軍/攝

2018年上半年,科捷完成營收近2億元,利潤1000萬左右。在談到下一步發展時,陶喜冰也認為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如何快速做大做強。

“想要把市場做大,就要擁有未來的發展空間,因此不能跳到小池塘裡,從一開始就要跳到大海里。”

陶喜冰有自己的一套“消費等級”理論,他將工業機器人所對應的終端產品市場劃分成百萬級、十萬級、萬級和千級。

“百萬級就是住房,這個我們不做。十萬級是汽車消費,我們在這個領域做汽車零部件,擁有豐田、福特、大眾等用戶。萬級是家居行業,這是我們佈局的一個重點行業,目前有宜家等客戶。千級是3C、家電,我們有富士康、美的、格蘭仕等客戶。”

全面佔領各個消費市場的汪洋大海後,在操作層面上,陶喜冰運用“1+3+N”理論去推進。“在看中一個主流行業之後,我們先把行業第一名抓住,提供機器人和解決方案、集成應用。把1做完,再做行業前3名、行業巨頭,驗證機器人的可靠性、壽命、精度,把1中的產品和服務進行規範化、標準化和系列化,形成行業解決方案,之後再向N,即整個行業來推廣。”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張淼淼)

寻找青岛未来独角兽:融资近亿,这家企业要做中国智造“第一联想度”!寻找青岛未来独角兽:融资近亿,这家企业要做中国智造“第一联想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