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儀式只有短短15分鐘,但中國人民爲此奮鬥了半世紀

8月6日上午,一架名為“伊諾拉.蓋伊”的美軍轟炸機在日本廣島上空投下人類歷史上第一顆戰術原子彈。

一道強烈的白色閃光後,廣島市中心上空隨即發生震耳欲聾的大爆炸。

頃刻之間,巨大的蘑菇狀煙雲及幾百根火柱迅速將廣島燒成火海,爆炸中心方圓6公里的建築物全部摧毀,20萬人就此喪生。

由於日方仍舊打算繼續負隅頑抗,美軍轟炸機於3日後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6萬人再次在火海中灰飛煙滅。

8月9日凌晨,在大雨如注中,剛從歐洲戰場歸來的百萬蘇聯紅軍未待休整,即越過中蘇邊境線上進入“偽滿洲國”,盤踞於此十數年的日本關東軍被摧枯拉朽般一掃而空。

由此,日本法西斯不僅輸掉了最後的賭注,而希望藉助蘇聯調停從而體面結束戰爭的企圖也最終化為了泡影。

最終,日本天皇不得不通過廣播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

日本投降儀式只有短短15分鐘,但中國人民為此奮鬥了半世紀

9月2日上午,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開進東京灣,並在此艦上舉行日本對盟國的投降簽字儀式;

一週後(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原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當日9時6分,岡村寧次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書上簽字。

日方人員退場後,何應欽發表即席講話,並由翻譯人員現場譯述後直播至全世界,其大意是:

“敬告全國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已於9日上午9時在南京順利完成。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意義的日子,是八年抗戰艱苦奮鬥的結果,是對東亞及全世界人類和平與繁榮從此開始新的紀元。我們中國將走上和平建設大道,開創中華民族復興的偉業!”

是的,受降儀式只有短短的15分鐘,但從甲午戰爭到“九.一八事變”再到八年抗戰,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的侵擾足足延續了半個世紀。

為此,中國人民忍受了極大的痛苦,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等待了漫長的時間。

在這一偉大光榮的歷史性時刻,近代中國的苦難,終於告一段落。

日本投降儀式只有短短15分鐘,但中國人民為此奮鬥了半世紀

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結束後,南京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歡慶,放假1天,懸旗3天,並決定從第二年開始以每年9月3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而這一天,也同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政務院一度將8月15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但在1951年8月13日,政務院重新發布了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通告,其全文如下:

“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佈的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中,曾以8月15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查日本實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簽字於投降條約以後。故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應改定為9月3日。”

至此,9月3日被重新確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延續至今。

按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會第270號《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其中有關抗日戰爭的紀念日有“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

從某種意義上說,“七.七事變”、”九.一八事變”是日本為侵略中國而製造的事件,這是中國人民苦難的開始,這樣的日子,作為 “國恥日”紀念、以示不忘歷史固無不可;

日本投降儀式只有短短15分鐘,但中國人民為此奮鬥了半世紀

但9月3日的紀念日就不同了,這不但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最後勝利的日子,同時也是近代中華民族第一個揚眉吐氣的日子,這是光榮的時刻、勝利的紀念;

確定這一天為抗戰勝利紀念日,不僅是為了與世界接軌,同時也有利於增強國民的勝利感、榮譽感與自信感,這次全國人大將此紀念日提升到國家層面,無疑是出於這一考慮。

目前我國的教育體系中,有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恥教育等,由於中國近代史的落後與特殊性,“祥林嫂式”的恥辱紀念似乎過多,而勝利教育嚴重不足。

事實上,其他戰勝國對“二戰”勝利的紀念極其隆重,如俄羅斯,每年5月9日都要舉行規模盛大的衛國戰爭勝利大閱兵,而英、美、法也都會在5月8日“歐洲勝利日”舉辦慶祝活動,“二戰”老兵們也會再度出現在公眾面前並贏得廣泛的讚揚。

這一點,無疑值得我們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