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中後期ph波動大怎麼辦呢?

pH值是蝦池水質的一項重要指標,又是引起水化學成分變化的一個主要因素,調節蝦池水質在對蝦最理想的pH值範圍內,是對蝦獲得高產穩產的必要條件之一。pH偏高容易造成對蝦脫殼困難,食慾減退等症狀;pH偏低容易造成對蝦呼吸困難、黃鰓、腫鰓等不良現象,因而要經常檢查水質,若出現不正常現象,應及時做出處理。在調整處理之前,我們必須分析瞭解影響蝦池水體pH值高低的主要因素,才能夠有的放矢。

一、導致pH值高的原因

養殖中後期ph波動大怎麼辦呢?

二、導致pH偏低的原因

1)池塘底質土壤中酸性物質含量過高,施用化學肥料例如硫酸銨、氯化銨等過多,池中雨水積累及有機物含量過高所引起,p值H下降又是水質變壞,溶解氧低的表現。

2)池塘底部沉澱的蝦的糞便、飼料殘餌和死亡的池塘生物,在細菌作用下發生厭氧分解,產生大量有機酸可使水體pH值降低。

3)空氣中C02溶解進入養殖水體可降低其pH值。

三、pH值調整方案。

1)由於養殖地區土壤的鹽鹼程度高造成pH高 此種情況下經常發生於沿海地區,部分沿海地區土壤的鹽鹼程度較高,進行清塘後防水pH值上升到8.8~9.5左右,這種水放蝦苗時由於和育苗池的水的pH值差距較大,容易造成死亡 對於此種情況的解決方法是:

a)對於老舊池塘,清淤時不要講全部的淤泥清走,留下淤泥3~5釐米厚,一是增加部分有機物,使池水保持一定酸性,二是淤泥可以阻止塘底的土壤中的離子溶入到水中。

b)清塘時不要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清塘,尤其是進行徹底清淤的池塘或者新開挖的池塘,清塘的目的是殺滅野雜魚和病原菌,生石灰和漂白粉雖然物美價廉,但是容易引起池水的pH值增高的;建議使用二氧化氯製劑進行清塘處理,二氧化氯是一種高效無汙染、無殘留的消毒劑,能夠徹底殺滅水中的病原菌和野雜魚蝦等,二氧化氯具有極強的氧化性,還可以氧化沒有清理乾淨的淤泥中的有機物。建議使用量為1500~2000克/畝。

c)清水下塘 pH容易高的池塘,在進行充分的消毒以後,不進行任何形式的肥水,7天以後進行試苗,試苗沒有問題即可大規模的放苗,放苗後第二天使用水產專用肥料、配合枯草芽孢桿菌進行肥水,量要少,次數要多,可以將一次的使用量分成2~3天使用。清水下塘的蝦第二天即可投餌,根據池塘水質情況進行調整,藻類增加,浮游動物(既養殖者經常說的“魚蟲子”“蟲子”)可以減少投餌或者不投餌。

養殖中後期ph波動大怎麼辦呢?

(2)藻類過度繁殖造成的pH值過高 嚴格來說,藻類過度繁殖引起的是pH值在一天當中的劇烈變化,最大的差值可以達2以上,對蝦由於不適應劇烈的變化而遊塘,極容易發生疾病或者被敵害生物吞食,如飛鳥。對於藻類過度繁殖造成的危害的預防方法如下:

1)大面積的池塘養殖發生此種情況,應該在養殖過程中嚴格控制施肥,很多的養殖戶在養殖前期水瘦的時候大量施肥,造成了營養物質、尤其是磷元素的大量積累,隨著投餌的增加,水中營養鹽不斷增加,藻類過量繁殖,因此pH值劇烈變化。前期少施肥,因為大面積池塘一般放養密度較低,比較瘦的水的也能夠為對蝦提供充足的氧氣和食物,不要過分追求前期的水的肥瘦,避免養殖中後期無法控制。

2)精養塘、高位池可以採用遮陽的方法,遮陽控制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降低可以避免藻類的過度繁殖,同時遮陽設施還可以預防飛鳥的危害,精養塘和高位池的增氧設施精良,部分的遮陽作用不會對池塘的溶解氧造成影響。

3)使用光合細菌進行控制 光合細菌具有是一類以光作為能源、能在厭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條件下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機物、硫化物、氨等作為供氫體和碳源進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大量的有機物、硫化物、氨及亞硝酸鹽能夠被光合細菌所利用,不但降低了水中的有害物質的濃度,使其在同樣pH值條件下降低了對養殖對蝦的毒性,同時由於養殖池水中營養鹽濃度的降低,藻類的繁殖也會受到抑制,再者,光合細菌能夠抑制藍藻,同時也為水中的輪蟲枝角類提供營養,浮游動物吞食藻類也能降低藻類的濃度。

4)適當加水,增加水體總量,緩衝pH值。

5)種質大型水生植物,當池塘中的營養物質極大豐富時,一般的手段不能控制藻類的繁殖,移植、種植大型的水生植物,吸收大量的營養成分,降低藻類的營養物質供應量是一個解決辦法,這種方法在後面的進行詳細介紹。

養殖中後期ph波動大怎麼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