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輿 農村有看點 農業大發展

平舆 农村有看点 农业大发展

郭樓一望無際的芝麻田

平舆 农村有看点 农业大发展

8月19日,平輿縣委書記張懷德在凱豐白芝麻萬畝連片種植基地調研

平舆 农村有看点 农业大发展

東和店鎮小吳村駐村第一書記在養殖託養中心和管理人員交談

平舆 农村有看点 农业大发展

7月28日,西洋店鎮老灣村魚塘進入收穫期,貧困群眾笑呵呵

平舆 农村有看点 农业大发展

8月26日,藍天芝麻小鎮千畝荷塘引來八方遊客

平舆 农村有看点 农业大发展

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白芝麻

平舆 农村有看点 农业大发展

2018年平輿白芝麻產業大會在芝麻小鎮舉行期間,民間絕活引人注目

平舆 农村有看点 农业大发展

通過脫貧攻堅養殖培訓,陽城鎮張萬寨村村民摸索養殖皖西白鵝

平舆 农村有看点 农业大发展

十字路鄉李芳生態農業產業園內,貧困群眾聆聽專家培訓

閱讀提示

湛藍的天空下,白色的水鳥在荷塘上空翱翔;具有異國風情的敞篷車載著遊客在筆直的柏油路上疾馳,撒下一路銀鈴般的笑聲;兩側芝麻博物館、兒童樂園、特色商店星羅棋佈,一幢幢徽派建築拔地而起;附近的村民搖身一變成為產業工人,戴著遮陽帽、穿著防曬衣在田野裡勞作。這裡不是江南水鄉,而是位於平輿縣東皇街道大王寨社區、佔地8000畝的鄉村旅遊特色小鎮——藍天芝麻小鎮。

近年來,平輿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產業扶貧擺上突出位置,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和重點舉措,圍繞實現培育一批特色產業、做強一批產業基地、發展一批帶貧主體、建成一批產業扶貧示範村、打造一批產業品牌“五個一”的目標,大力實施特色農業、生態林業、畜牧養殖、光伏產業、集體經濟、扶貧車間、“巧媳婦”系列工程、產業扶貧示範村脫貧工程等十五大產業扶貧工程,實現扶貧政策疊加和貧困群眾收益的多重覆蓋。

1

建強基層支部實施鄉村振興

8月19日,平輿縣委書記張懷德到郭樓鎮凱豐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連片種植的一萬三千多畝白芝麻高產田調研,隨手拉著長得近2米的白芝麻,向相關技術人員詢問,能不能使用科技手段,把上面這一段受強降水影響的花果結得密一些,提高芝麻產量,增加群眾收入。

近年來,平輿縣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和路徑的明確指示,充分發揮黨委“指揮棒”作用,確定每週三為“基層工作日”,縣四大班子領導深入到各鄉鎮(街道),察民情、解民憂。

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深入開展“支部+”黨建富民強村工程,有力地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突出政治標準,把黨性覺悟高、群眾威望高、作風心術正、發展思路清的同志選配到村黨支部書記崗位上來。建立後備人才庫,結合實際工作,通過“兩推一選”,把畢業返鄉大學生、農村致富帶頭人、退伍軍人、外出務工返鄉創業人員等優秀分子納入其中。

不斷強化黨員隊伍、集體經濟、農村人才支撐,著力引導黨員提振精氣神、錘鍊好作風、展現新作為。推行“黨支部+網格”,健全“三連”組織機制(黨委、總支連黨支部,黨支部連黨小組,黨員連農戶),讓黨員找到發揮作用的平臺。

黨建扶貧就業有特色。平輿縣通過基層黨支部組織發動、協調監督,選準引進龍頭企業,大力實施“黨建+創業帶富”項目,採取“黨建+基地+農戶”幫扶模式,構建起貧困戶與龍頭企業利益聯接機制,採取土地流轉、入股分紅、企業務工,建基地、搭平臺,培育“產業工人”等措施,讓貧困群眾流轉土地收租金、銀行貼息貸款給貧困戶入股分股金、入企業打工掙薪金,增加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全縣僅電商協會黨支部組織就在全縣設立273個電商服務點,吸納267名貧困戶就業。

2

扶貧產業支撐科技創新助力

8月29日,平輿縣十字路鄉前盛村李小方正和幾名同村姊妹摘西瓜。今年李小方在村裡的扶貧產業園承包了兩個西瓜大棚,現在西瓜進入採摘期,每天都有外地的車來拉西瓜,銷路不愁。當前,她已進賬6000多元,等西瓜賣完,還有幾千元的收入。

43歲的李小方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她和鄰村192名貧困群眾被吸納到李芳莊扶貧產業園,從事瓜菜種植和大棚管理。李小方經常參加產業園裡舉行的各種培訓班,孜孜不倦地學習西瓜溫棚種植經驗和新技術。

十字路鄉李芳生態農業是平輿縣成功人士李新民創辦的,不久前,被農業部批准為全國農村創新創業示範基地,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李芳莊精品西瓜星創天地。

平輿縣創新“龍頭企業+合作社”帶貧,培育了以芝麻、奶牛為特色的康博彙鑫、瑞亞牧業等54家龍頭企業,以花卉、瓜果為特色的李芳莊、鑫芳等74家合作社,167個200畝以上高效生態農業基地,今年計劃投資4509萬元,建設107座溫室大棚,資產歸101個貧困村所有,出租給鑫芳、李芳莊等農業龍頭企業,每村每年可增加集體收入3.5萬元;通過入股分紅、就近就業等不斷提升壯大村集體經濟,幫帶14345戶貧困戶。

李小方所在的十字路鄉就有6個扶貧產業園接收貧困群眾承包生產項目,主要有大棚蔬菜、瓜果種植管理等,由產業園提供種子、肥料和機械。僅李芳莊扶貧產業園就有72名貧困群眾承包了126座蔬菜、瓜果大棚,每人每季可收入1萬多元。

同時,平輿縣加強現代農業的基礎建設,持續抓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搞好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農村清潔能源建設,實施鄉村清潔工程,推進人畜糞便、生活汙水、生活垃圾的綜合治理和轉化利用;推進引領現代農業的科技創新和農業技術創新,在白芝麻產業上,聘請國家芝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河南省農科院芝麻研究中心張海洋博士為平輿白芝麻首席專家;藍天集團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簽訂產品研發合作協議,引進劉學波等4名博士,在藍天芝麻小鎮建立博士工作站。

3

發展特色產業激發提升動力

平輿縣著力挖掘旅遊資源,按照“產業鏈條發展、資源綜合利用”的工作思路,創建一批產業上“特而強”、機制上“新而活”、功能上“聚而合”、形態上“精而美”的白芝麻特色小鎮,成為創新創業高地、產業投資窪地、休閒養生福地、觀光旅遊勝地。

位於平輿縣東皇街道大王寨社區、佔地8000畝的鄉村旅遊特色小鎮——藍天芝麻小鎮,以白芝麻產業發展為特色,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建立了以大田種植、農產品加工、文化旅遊為特色的產業鏈條。目前,基地建有佔地1萬多平方米的現代化溫室,佔地1萬多平方米的特色小吃園、兒童遊樂園、芝麻博物館等,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驗農耕文化、採摘新鮮蔬果,每逢週末、節假日遊人如織,直接帶動當地農民1500人就業,人均年收入3萬元以上。

而在平輿縣西洋店鎮西洋潭村,金沙灣荷塘和老灣生態觀光村引來無數遊客,荷塘裡的荷花正競相開放。遊客們在老灣村千畝荷花基地賞花、拍照,雨中的荷花千嬌百媚,令人流連忘返。老灣生態觀光村,經過幾年的投資、打造、擴建,觀光通幽小徑、文化長廊、迎賓觀光彩繪、江南園林建築、荷園等吸引著在城市忙碌的市民,成為他們週末休閒消費最青睞的一處世外桃源。

白芝麻開花節節高,荷塘裡荷花盛開,吸引著水鳥在這裡繁衍生息……平輿田地裡到處洋溢著勃勃生機,像芝麻小鎮和老灣村一樣,平輿縣在持續加大現代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的同時,通過有序引導社會資本,多元參與投資鄉村旅遊,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綜合體、休閒農莊、觀光農業等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產品,闖出了鄉村振興的一片新天地。

4

“三農”亮點紛呈鄉村日新月異

在平輿,農業成了有奔頭的產業。平輿縣積極發展特色農業,進一步完善特色農業獎補政策,鼓勵引導芝麻花生種植、畜禽養殖、瓜果花卉等產業做大做強,積極打造農業精品項目。堅持用工業化理念經營農業,加大對康博彙鑫、藍天等龍頭企業扶持力度,促其不斷做大做強;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多培育一些像李芳莊、鑫芳那樣的農業合作社。持續推進產業融合。以打造“接二連三”的農業全產業鏈為導向,大力發展農業深加工產業、觀光農業、功能農業。依託芝麻小鎮、金沙灣等探索開展集農耕體驗、果蔬採摘、鄉村旅遊於一體的新興消費模式,讓越來越多的人在農業勞作中感受到創造的價值,在農耕文化中獲得情感的薰陶。

農民成了令人羨慕的職業。在田間地頭、在生態養殖基地、在生產一線,講師現場指導種植、養殖以及管理技術。課堂教學安排合理,理論與實踐巧妙結合,學員認真學習,不僅提高了農民參訓積極性,更拓寬了發展思路,場面活躍熱烈。同時縣就業中心、縣職業中專、炎黃學校、雪絨花等實訓基地,通過精準化、點餐式、手把手地培訓,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引領帶動農村加快發展。

以國家第二批支持農民工試點縣和全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為動力,平輿縣鼓勵引導成功人士、返鄉農民工、大學生、退伍軍人回鄉就業創業,鼓勵他們在生態農業、鄉村旅遊等方面幹出一番新事業、闖出一番新天地。

農村成了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平輿縣認真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以農村廁所革命、垃圾汙水治理、溝渠河塘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抓好“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三級環衛體系建設;按照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標準,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全面推進“四美”鄉村創建工程,2018年年底前,全縣就會有80%的行政村建成達標村,40%以上的建成示範村。同時,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大投入、強力推進,全力完成創森工作各項目標任務。綜合運用新時代脫貧攻堅講習所、愛心公益超市等平臺,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道德模範先進事蹟,傾力打造“好人之鄉”,引導廣大群眾見賢思齊、崇德向善。重拳整治吸毒賭博、失信不孝、封建迷信、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構建文明和諧、向上向善的新風尚新農村。

如今,行走在田野裡,隨處可見農民勞作的身影,他們或採摘果蔬,或養殖牛羊,處處展示著新時代農業發展的活力。走進村莊,只見花棲苗圃,綠繞籬牆,原來的荒地上建起了休閒廣場,泥濘的鄉間小路變成寬闊的水泥路或柏油路,嶄新的太陽能路燈夾道而立……

一幅鄉村振興的生動畫卷正在平輿大地徐徐展開。

新時代,新徵程,新鄉村,再振興。

在鄉村振興戰略統領下,“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的“平輿樣本”指日可待。

河南日報農村版 策劃:李彬統籌:王昆明文圖:嚴馳李琦王婭昕


分享到:


相關文章: